第189节(2/2)

萧湛拧眉道:“目前尚没有头绪,但既然刺杀圣上,所图必定很大,殿下只要想想,圣上有了闪失,谁得利最大,便可推出一二。”

四皇子眸中的紧张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信服:“好,有你这一番话,我大致有方向了。”

萧湛点头:“大家都回京了,幕后真凶必不会继续留在安山,殿下既然要查,需尽快回京。时间越久,凶手越有时间销毁证据,对我们追查越不利。”

“没错,我本想跟大家一起走,但你没醒,我实在放在不下。既然你已无大碍,我明日一早就回京。你要好好养伤,幕后凶手的事交给我,我一定把他揪出来。”

萧湛适时露出感动之色:“我母亲、祖父那里,劳殿下说一声,就说我没事,让她放心。”

“放心吧。”四皇子道,“我会安慰姨母的。”

四皇子跟萧湛说了许久的话,他离开时偏殿的灯已经点起来了。

江令宛端了补气养血的乌鸡粥,喂给萧湛吃。

这三天萧湛都没进食,全靠各种参汤吊着,此时吃着可口的乌鸡粥,看着眼前的小姑娘,便觉得人生最得意,不过如此。

江令宛喂饱了萧湛,自己也吃了一顿香甜的晚餐。

她嘴上着不担心,但萧湛却知道她胃口一定不好,也没吃多少东西,小脸都瘦了一圈,显得水汪汪的眼睛更大了。

她皮肤白,没睡好眼底的淤青就格外明显,萧湛知道她累了几天,等她吃完饭,两人说了一会话,萧湛就抓着她手亲了亲:“早点休息吧。”

江令宛也怕他累了,自然答应,喊了柳絮、竹枝抬水进来,放在床榻边,红着脸去掀被子。

萧湛瞬间明白过来,小妻子这是要给他换药擦身子。

萧湛胸口有伤,上身就没穿衣裳,江令宛动作温柔,将纱布一层层揭开,给他换了药,又用新纱布把伤口包扎好。温柔又娴熟。

前世她生病时,是他照顾她,如今换她照顾他了。

萧湛心中满是柔情。

床榻宽大,江令宛睡在萧湛旁边,没有跟他盖同一个被子。

床尾留了一盏灯照明,江令宛亲了亲萧湛的额头:“睡吧,夜里需要什么,记得叫我。”

萧湛心疼小姑娘,哪里舍得叫醒她,一夜安眠,直至天亮。

早上服了药,用了饭,四皇子过来辞行,笑容和煦:“五郎,你好好养伤,一个月后,我在京城等你。”

萧湛点头:“好。”

希望一个月后再见,你还能笑得出来。

第145章

五日后,四皇子抵达京城,见过洪文帝之后,他立刻去见傅淑妃,问她这几日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刺客的事情,让皇上很生气,勒令金吾卫、五城兵马司、刑部追查幕后真凶,看样子是铁了心要查清楚了。”傅淑妃压低了声音,“都处理好了吧?”

四皇子点头:“母妃放心吧,那些人俱是孤家寡人,一点线索都没有。除了阎罗王,谁也不会知道真相。”

“那就好。”傅淑妃透了一口气,说起萧湛来,“这次真是便宜了他。你父皇一回京,立刻召定国公说话,不仅亲口告诉定国公萧湛受伤一事,还安慰了他许久。据说肖公公亲自送定国公出来,还说萧湛救驾有功,皇上一定不会亏待萧湛的,让定国公放心。”

傅淑妃语气不善道:“从乾清宫那边打探来的消息,说皇上这次要大封萧湛,然萧湛已经是金吾卫指挥使,又是未来的定国公,封无可封,赏无可赏,除非是封异姓王。”

“他权势已经够大,若封了异姓王,便更难对付了。”傅淑妃寒着脸,声音显得有些尖锐。

四皇子却有不一样的想法:“若萧湛真被封了异姓王,对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四皇子道:“母妃您想,父皇封萧湛为异姓王,恰恰证明他不会认萧湛回来。萧湛并不知他的真实身份,更不知这次刺杀的内情,只要我们把这两个秘密瞒住,萧湛就能为我们所用。有萧湛相助,大皇子如何能是我们的对手?”

“现在让萧湛死,未免暴殄天物,等儿臣踏着他登上皇位,再将他踩在脚底亦不迟。”

他手段毒辣,心思缜密,打算将萧湛利用个彻彻底底。

傅淑妃听了他这样一席话,便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就让人送两只上好的百年人参到安山去。”

她眼中的冷冽消失,又恢复了昔日的温婉从容,俨然一个心疼外甥的好姨母:“你去一趟定国公府,把五郎的事情告诉你姨母,好好安安你姨母的心,让她千万别担心。问她要不要写信或者捎带东西,我一起送到安山去。”

四皇子亦微微一笑:“是,母妃。”

送东西的不止傅淑妃,其他勋贵、大臣、与萧家交好之人,俱朝安山送了许多珍贵药材与补品。

等一个月后,回京前一天,他们收拾东西的时候,光药材就有足足一大车。

“时间过得真快,来安山那天,我与静昕、明珠骑马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不想一个月倏然而逝,明天就要回京了。”

“再过五日……”

就能知道此次苦肉计的效果了。

萧湛躺在床上,语调平缓:“不必五日,明日京城就会有大事发生。”

这几日老国公不停朝安山送消息来,跟萧湛预料中一样,洪文帝说话算话,回京之后就着手准备恢复萧湛皇子身份。

但这件事并不容易。

毕竟萧瑜是乾元太子妃,洪文帝为夺江山,杀死长兄,虽为人诟病,但夺嫡一向血雨腥风,尚能被一些人理解。以后就是载入史书,也不会被人骂。

但若是洪文帝杀兄欺嫂还诞下孩子,那就很难听了,对于帝王来说,好色可不是什么好名头。

若真相大白,必会有御史当庭死荐,逼洪文帝写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