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2)

自古以来,除非是东京到西京这样的交通要道,会有专门的人家以送信为业,其余地方的人要送一封信到异地去,不知要付出多少的努力,经常是辗转托人,一封信送上三个月半年的也毫不奇怪,在途中丢失了更属常事。像宋先生这样的大儒,虽然在地方上,但各地来信却不会少,大家也都是各显神通,由于这些年来,许多有官身的人家都是借用驿站送邸报的机会送私信,是以驿站每隔三五日,总能送来几封十几封信,宋竹听着,便是眼前一亮,“是大姐写信来了么?”

老仆笑道,“大哥、大姐的信都来了。”

宋先生已经开始拆看一并送来的其余信件,闻言便道,“那粤娘帮爹爹一个忙,把大哥大姐的信先看了。”

说是帮忙,其实还是宠着宋竹,免得她等着着急。宋竹心中亦是知道此点,她对父亲甜甜地一笑,低头先拆开大姐的信——大姐如今在曾家老家,那处也是乡间,来往通信十分不便,不像是宋桑,一直在东京城修国史,还是经常来信的。

看了大姐的信,她更是高兴,抬头对父亲宣布道,“说是已经有了喜,可能明年正月就要生产了。”

她又翻到后头看了看落款,“唔,这封信在路上走了两个月呢。”

宋先生听了,自然也为女儿高兴,拿过信来细看了几遍,他唇边的笑意有所加深,“看来你大姐在夫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是从字里行间来推测大姐现在的境况了,宋竹对此是心领神会——因为她刚就如法炮制做了一遍,这如何通过遣词造句乃至是笔迹周折来推测对方写信时的心情,还是宋先生前几天闲着好玩,交给她的一些小技巧。

“再看看大哥的,”宋竹打开信封看了一遍,不过宋桑写的也就是日常的请安信了,并无多少可说之事,宋竹看了一遍,也就搁了下来。

被这封信提醒,她忽然间想到了范大姐在西京说过的那一番话:当时越国夫人对她另眼相看,范大姐还问过她,知不知道此事和大哥宋桑之间的关系。——宋桑今年都二十多岁了,四年前就已经中了状元,但他居然是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亲,对于习惯中进士后成亲的国朝仕宦群体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一回事,而宋竹以前也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

比起素来严格的娘亲,宋竹更不怕好脾气的宋先生,更何况,和宋先生说话也没那么弯弯绕绕,能说就能说,不能说,宋先生也会告诉她为什么不能说。只是从前他忙碌,宋竹没那么多时间伺候在他身边,不然,有许多事她早都会问父亲,而不是母亲。

“爹,”她拿着信,若有所思地便说道,“大哥今年也二十一岁了吧?”

宋先生和小张氏一样,立刻就听出了宋竹的言外之意,他一语道破,“你是想问你大哥的婚事?”

宋竹便把范大姐和自己说的那番话搬了出来,“我听范姐姐的意思,似乎这颜家提我,并非是看上了我,更多的还是因为……”

其实这个可能,她当日便想到了,只是在范大姐跟前不好意思说而已,“还是因为颜家特别想和我们家结亲,所以大哥那边迟迟没定,他们索性就打算换个人来提,正好,我以前从来也没到过洛阳,又没什么名声,想来也无人来抢,所以就……先下手为强?”

这个解释,要比越国夫人对她‘一见钟情’,太爱她的人品,对宋竹来说要更可信一些,宋先生闻言,也是笑了,“你不是都猜出来了吗?还问我什么?”“我就是不懂呀,”宋竹蹙眉道,“我们家有这么好吗?虽说大哥的人才,也是举世难寻,但还没到那地步吧?此去西京,我看连余留守那样的人家,做派和权势都远超我们家,更不说出过宰相的国公府了……”

她也不想过分贬低自家,因此说着说着,便是蹙着眉头无以为继,宋先生倒被她逗得呵呵轻笑,“嗯,很好、很好,你还挺有自知之明的,看来是不曾被西京的那些虚热闹冲昏了头脑。”

宋竹还以为父亲也和母亲一样,打算就此敷衍过去,并不肯告诉她真正的缘由。不想,宋先生说完这句话,话锋便是一转,“从前不告诉你,是因为你还小……既然你也能懂得这些事了,那么便和你说说吧。”

他吩咐宋竹,“去把天下舆情图拿来展开。”

宋竹此时亢奋得都快飞上天了,闻言忙奔到书架边上,将宋先生书房常备的图卷拿来徐徐展开,挨在宋先生身边,以她上课时绝对没可能拥有的专注和热心,听父亲在图上指点起了江山。

“如今的天下,共有三国,一个,是西北的夏国,也就是他们自称的大白高国,我们口中的西夏。”宋先生的手指在地图上不疾不徐地滑动,“一面,就是北边的辽国,这些年来,三国彼此牵制,都曾有过战事,西夏占了我们的银夏之地,借此立国,辽国更是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不肯归还——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想来,你也是知道的。”

宋竹点了点头,不觉握拳道,“这些贼子,将来有一日挥军北上,定要教他们家破人亡!”

并非她年少冲动,实际上这样的思潮,在民间极为普遍,对于辽、夏两国刻骨的憎恨,早已经写进了东京、西京两地的庶民心中,宋竹自幼在这两地成长,自然是受到了影响。

宋先生道,“是,你这么想也不奇怪,你乳娘一家就是因为辽人南下打草谷,死得就只有她和她弟弟两人,她自然是痛恨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