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2/2)

正是由于质检院和架构院的存在,让器木府至今一直是所有昆仑蓬莱组织之中首屈一指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从涉及领域的宽度还是广度,前沿还是理论,他们综合实力是毫无疑问的最强。

齐六一原本是可以进入两院深造的,只是发生了一件“意外”。

在一次研发项目时,齐六一所在小组由于估算不足,造成了能量暴动,巨大爆炸与瞬间高温将小组人员尽数杀死。

诡异的是,齐六一却活了下来。

器木府调查组经过现场痕迹和监控设备、记忆工具还原了原本的场景。

原来,当齐六一隐隐觉得有危险时就借口说临时有事躲了出去,他出去没多久里头就发生了意外爆炸事故。

齐六一的行为本身没有任何规则性的错误,基于他自身的判断躲避危险。不过这件事却让他在当时,也就是七十年前被同届人士鄙夷,甚至后来他申请进入两院时,两院院长都很明确表示,并不需要齐六一这样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协同合作的研究人员,齐六一擅长单打独斗,就让他留在八所更能够发挥才干。

这对于齐六一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让生性高傲的他性格逐渐扭曲了起来,脾气越来越暴躁,看到八所里头那些笨拙的后来者忍不住冷嘲热讽——弱智是没有尊严的。

随着时间推移,这件事渐渐沉寂下来,被时间一点点掩埋。过往和齐六一同届的人也不再年轻,对于数落是非没有兴趣,各自埋头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着。

唯有齐六一,被他们遗弃在起点,永远没有了机会。

齐六一的每一次申请都会被驳回,并且以一种优美的笔触讲述他在八所的必要性,这让齐六一彻底绝望,情绪上也彻底倒向极端。

他看不起脑子不灵光的,也憎恨那些聪明的,手动能力强的他指责理论不够扎实,理论擅长的他又斥责对方毫无动手能力,总之,人总是有缺点的,齐六一想要发泄自己情绪再简单不过。

连自己这样的天才都要被组织的荒谬言论阻断未来,你们这些人根本没有机会。

他最喜欢折磨天才。

作为曾经的青年才俊,他最清楚这样的人。

高傲,特立独行,不屑于解释,行动派,敢于质疑……

看看,多么多的缺点。

骄傲是原罪。

特立独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傲慢,与别人不一样注定让你步履维艰。

不屑于解释,必定受困于流言蜚语,反而被庸才压制。

行动派,毫无意义,没有被上层关注的行动只不过是愚蠢的挖石填海,一无所获。

质疑权威,这是挑战领袖与阶层,事实有时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就像是他本人。

齐六一永远不会解释。

当时他告诉了小组所有人,这个项目存在巨大危险,要立即停止,没有人理会他,反而嘲笑他的怯懦。

齐六一不屑于再解释,走了出去。

然后。

巨大的轰鸣和震波透过密封的房间传递到他面前,他没有任何悲伤,反而露出莫名微笑。

愚蠢的人啊,连活着的稻草都抓不住,那么活着还对你们有什么必要呢?

后来出奇统一舆论攻击是完全出乎齐六一的预料的,他原本保持缄默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爆发的机会,他要当着掌门或者副掌门的面告诉他们这件事的真正原委。然而事实却是无比残酷的,没有人理会他的沉默,甚至没有人愿意为他辩护。对于他一个人求生的事实,大多数人表示了鄙夷和轻蔑,剩余的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关注。

齐六一很多次尝试去申请与掌门副掌门们见面,都被瞬间驳回。

甚至他想要告诉所长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所长却表示,不必多说,等这件事过去就好。

很多年后齐六一终于明白了这些大人物们所表达的意思。

自己的聪明或许早就被他们完全识破。

可是他们并不为所动。

一个简单的选择。

是选择“集体主义”还是选择“年轻天才”,对于一个巨大的研究性机构不言而喻。

齐六一变成了夯实前者的一块垫脚石。

事实根本不重要。

对于领导者来说,没有比看到一群固若金汤,能够一起结伴赴死的手下情况更好的了。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当初超级新人东阳会选择叛出器木府,转而加入了蓬莱名不见经传的百炼观。

齐六一想想就觉得好笑。

什么独立精神,什么创新与质疑权威,什么寻找世界的秘密,什么实事求是主义。

狗屁!放狗屁!

器木府,早就没有了这样的东西。

第377章 齐六一的结果(一)

一间窄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白色桌子,几张椅子,头顶的一盏垂下来的吊灯,灯光将下面五个人的脸部一半打亮,一半隐藏在鼻梁和颧骨下的阴影之中。

齐六一看着手腕上缠着的六壬锁,有些嘲讽地看了看斜对面安静坐着的韩靖,这位曾经的弟子脸上还有自己之前做实验时划下的几道刀痕,此时虽然已经被处理到愈合,疤痕却仍旧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