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1/2)

虽然晓年觉得可惜,但也尊重别人的选择,毕竟那是人家的人生。

马车一路从官署的院子到了城外,刚刚出城就看到远处修建了一处亭子,估摸是用来送别的。

等他们的马车靠近了,才发现有个人站在亭子里,似乎在等什么人。

晓年听郑荣说,立刻探头去看,然后果然看到自己那位堂兄,拿着一个包袱站在亭子里,显而易见是在等他们。

“我决定……要跟你们去兴安雪岭。”

第65章 知己

此时的简晓意, 和晓年之前看到的,确实有些不一样。

他似乎特意疏整了一番,眉宇间少了颓废阴沉, 多了些期盼而显得精神了起来, 整个人仿佛焕然一新, 让晓年差点没认出来。

原本以为至此要错过了, 没想到对方最后竟然还是同意离开宁安, 晓年顿时喜出望外。

不过他还是语气郑重地问道:“兄长可知, 我们这一去, 恐怕就很难再回宁安了。”

简晓意点点头——他既然已经做了选择, 就不打算回头……而且, 他也没有回头的路可走了。

事实上今日他已经找过了族长,言明自己将离开本家去远行。

“既然你心意已决,那就去吧……至于家里的事,我会请你伯祖父过继一个孩子到四房,承了你的责任,继承四房的香火, 也算替你尽了孝心。”

简遵彭原本就对这个侄孙百般看不顺眼, 甚至比不喜晓年还要厌恶他几分,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既然要走,就不能带走简家的东西,就跟当年几乎净身出户的简三一家一样。

所以简遵彭又对简晓意道:“四房的东西,理应留下来给过继的孩子, 不能让他继承一个空的家业……至于你自己,既然有手有脚,又有医术,想来能够自给自足……离开本家之后,你就好自为之吧。”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让他空手离开,简遵彭从四房的产业中取了一份给了简晓意,当作旅资,他并不知道简晓意会跟京城来的那个小子结伴同行。

放弃了家业,背井离乡……简晓意为自己的出离付出了代价,但他希望这是一段崭新而值得付出的旅途。

对于简晓意来说,这是一次前路未卜的冒险,而他的离开,此时对简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简家的后人谈起医圣的时候,竟然已经不知道他是何时离开的宁安。

那个时候的简府,正因为别的事情而“热闹”非凡。

简遵彭原本是为了四房过继孩子承继香火的事情找来简遵维和简遵执商量,没想到还没商量出个结果,就听到下人禀道钧少爷从外面回来了。

“你说什么,煜亲王殿下来了宁安?!”简遵彭听到简晓钧的话,惊讶万分。

因为简晓年今日就要离开宁安,之前说好不再来简府道别,但他们作为本家,还是要派人相送的。

于是这两日跟简晓年走得比较“近”的简晓钧就奉祖父和叔祖父的命令,从简家出发要去送他们出城。

然而抵达了官署的院子,他才发现简晓年并没有准备立刻动身,而后简晓钧知道了他们不立刻动身的原因。

煜亲王昨夜抵达了宁安,如今正有郡守相陪,随后他会带自己的大夫去远安巡视。

因为简晓年要跟煜亲王殿下的队伍离去,以简晓钧为代表的简家人自然就不能去送他了。

简晓钧带着这个对他们二房来说天大的好消息,匆匆忙忙赶回了本家。

初听到这个消息,和简遵彭一样惊讶、但同时又带着狂喜的简遵维立刻问起细节:“煜亲王殿下在何处?”

“殿下去了郡守府,晓年在官署的院子等着殿下,他们最快也要午后才能出发了。”

简晓钧推测煜亲王应该从兴安来的宁安,接了简晓年之后再去远安,想到这里他语义有些激动:“晓年果然得到殿下倚重!”

如果不是在煜亲王心中有一定的地位,那殿下要巡视北境三郡,完全可以从兴安出发。先去远安再来宁安。

——如此看来,三房果然得摄政王看重!他们在三房身上押宝,可算是押对了!

现在二房的人们只是在后悔,当初简晓年还在本家的时候,没有对他更加殷勤周到一些。

若是当初他们更加坚定一些、想尽办法与简晓年定下盟约,此刻说不定有机会被煜亲王召见。

虽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二房觉得一切还有希望,毕竟他们与简晓年相处得还算融洽。

与之相对的,就是一直没有对简晓年露出过好脸色的长房。

这个消息让二房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彻底颠覆了简遵彭的猜想:简晓年根本不是狐假虎威,他手上也许确实有令箭!

他的长子站在一旁,看到脸色不佳、沉默不语的父亲,又看到明显带着喜意的二房,心中生出了几分压抑。

——如果三房的叔叔和这个堂侄子简晓年真的有本事让煜亲王看重,那他们之前对他的各种为难,是否也已经被简晓年记在心里……他会如何做呢?

这世上,恐怕没有比有块巨石悬在头顶之上却不知道它何时会掉下来,还要让人忐忑不安的事情了。

……

晓年并不知道自己的离开跟到来一样,引起了本家极大的“动乱”。

他们一行人跟着煜亲王殿下乘坐马车往东北的方向前进,大概要十多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远安的郡府,远安城。

因为还有个稍显陌生的堂兄在,简小大夫不好放着他去跟煜亲王坐同一辆马车,所以让刘煜照顾小虎崽,而他自己则先和简晓意一路聊聊天。

他心里其实早就想找机会跟简晓意好好聊一聊,只是之前一直没有机会。

晓年准备看看对方实验的进展,打算想想办法在何时的机会用自己的理念“提醒”对方一下,也许能够让简晓意这位“先驱”更快地发现真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