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76节(2/2)

还要拼命的干!

因为蒋立平他们割的飞快,这些官兵不想落后太多,咬牙跟着,一天下来,累的手都抬不起来。

因为不用交粮,今年种的高粱多,麦子有一百多亩,豆子只有几十亩,割高粱的时候,出了几个人把豆子先收了,要不再吹两天,豆荚都得掉地上。

李青风和马永江还有李青文跟周瑶一起收剩下的药材,周瑶被吹的头发都飞了,她咬着牙骂道:“这个鬼地方!”

说冷就冷,说下雪就下雪,每次都把人折腾的死去活来。

骂完就得赶紧闭嘴,要不然就得吃一嘴土。

秋收开始后,李青文他们都不做饭了,伙房的人把煮好的高粱米用盆子端过来,大家趁热吃两碗,一抹嘴就得接着干活。

他们近千亩地,几天就把粮食弄回去了,然后一边打场,一边割剩下的秸秆。

这个时候,只种了几十亩地的流犯竟然还没收完。

周丰年接过湿布巾擦掉脸上的土,叹了一句,“看你们干活心惊肉跳的。”

简直跟不要命一样。

这个周从信懂,他道:“公子明年要是种上几亩,就能明白了。”

谁下力,谁心疼啊。

周丰年哼笑一声,“你不过帮了几次,倒是懂了不少。”

他们主仆现在一副闲散模样,李青文他们却还在忙,大多数人在打场,还有一部分在拿着秸秆榨糖。

没有任何意外,今年的秸秆也受冻了,出糖会少,但没甚关系,今年种的全都是甜秸秆,能榨上一两个月,急也急不来。

风大的好处就是,粮食收下来不咋用晾晒,能直接装起来。

虽然水稻和小麦收成一般,高粱一亩四百多斤,真真收了很多很多。

先是麻袋不够用了,后来他们新盖的房子也装不下,最后不得不借用了官兵的几处仓房,

看着堆到房顶的红色高粱,众人激动的浑身颤抖,是高兴的,也是累的。

刘家兄弟当着一众人的面呜呜的哭,从小到大,没看过这么多的粮食,这里面他们就有他们的一万多斤高粱米。

一万多斤啊,他们全家加上妹妹一家,敞开肚皮,能吃好几年。

这才是今年的收成,明年、后年还要再种,以后便有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粮食!!

李茂群去年就见识过一次,今年也是禁不住高兴,看着恁多粮食,总觉得以后不用再挨饿了……

他咧嘴笑了两声,结果灌了一肚子风,赶紧闭上嘴巴,却还是忍不住笑。

李青文他们地里的秸秆还有十几亩没割,又下雪了,这场就大了许多,还有一半人没有把田里的庄稼收回来。

连续猛干了十多天,李青文人都累赖了,嘴被吹裂了口子,疼的厉害。

江淙把他硬按在炕上,李青文都没挣扎的就睡了过去。

待他呼呼睡着,江淙掏出药膏,用手蘸着,一点点的给他抹到唇上的口子。

江淙这些日子也累狠了,看着李青文一会儿,自己也靠在旁边睡了去。

老邢头喂完马回来,看炕上横七竖八躺了一堆,赶紧去后屋点起灶膛的火,怕他们这样睡会着凉。

他不会做饭,往锅里添了很多水,再洗了半盆米放进去。然后回屋,又忍着呛鼻子的臭脚丫子味道,扯被子给他们盖上。

蒋立平他们躺了一天一夜,有人饿醒了,浑身酸痛的爬不起来,唉唉直叫。

老邢头把煮成糊糊一样的高粱米端进来,他们随便吸溜几口,又倒到了炕上。

陈文过来看了两次,见他们累成这般,也没叫人,让官兵把菜堆在外屋。

白菜、萝卜和野芹菜是边城种的最多的,他知道李青文也种了菜,也清楚他们人多吃的多,特意拉过来两车。

边城的冬天那么漫长,攒多少菜都不多。

江淙听到动静起来了,问他甚么时候回京城,他有东西要往京城送。

林潭那边把普句的人审讯完毕,要押送回京城,这差事便是陈文的。

陈文也不知道确切的日子,只说走前找人来知会一声。

江淙回到炕上,又给李青文嘴上抹药。

躺了两天,李青文睡的头都疼了,挣扎着起来吃口饭,再下地时,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李青风拎着两桶鳝鱼回来,一开门,一股强冷风夹杂着雪花“呼”的一下吹进来。

李青文被江淙挡住了,才没有被兜了一脸的雪。再伸头看出去,门外的雪已经到小腿肚子了。

他们睡觉的时候,雪一直在下,到现在都没有停。

李青文这次是真的累软了骨头,醒来后都没去后屋,大家谁饿急眼了,就去做口饭吃,反正咸菜多的是,就着饭也能吃好几碗。

李青风受不了,他把肉拎到伙房,伙房的人自会给他做。

虽然滋味不如李青文做的那般好,但肉咋着也比咸菜香。

他开了这个头,其他人也往伙房挤,周瑶不愿意,她拿出来一排银针,跟李青文道:“我给你扎扎就能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