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袅玉腰 第24节(2/2)

赵蘅玉知道,表面上这次是嘉贵人占了上风,实际上赢的只会是皇后、太后和魏国公府。

这次皇后惹出的麻烦,皇帝依旧是放过了,这次的替死鬼是皇后的宫女。

幸好巧云并不如枉死的穆美人那般无辜。

赵蘅玉轻轻道:“一切由父皇定夺。”

乾清宫的太监松了一口气:“公主是识大体的。”

太监带走了巧云,不知如何处置了。

之后,赵蘅玉再没见过巧云。

.

临近上元节,赵蘅玉打发人去问了赵珣那日是否有空。

倒不是她有多想和赵珣一起过节,只是护国寺之行发生的一切,让赵蘅玉惶恐不安起来。

她想要赵珣和她的关系重归“正常”,最起码表面上要风平浪静。

燕支打起毡帘走进屋里,对赵蘅玉说道:“今日去问了李公公,李公公说六殿下忙着,上元夜没工夫陪公主出宫看灯。”

赵蘅玉听闻此话,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邀了赵珣,实际上她心里憷着他,若是同赵珣出去了,她倒不知该如何与他相处。

赵蘅玉好奇问道:“他忙什么?”

燕支说:“听说是北边鞑靼侵犯边境的事,李公公说六殿下整日在兵部忙着,可是奴婢知道,兵部那些大老爷们在上元也要休沐呢。”

赵蘅玉说道:“大约是找理由糊弄我罢了。”

燕支欲言又止,赵蘅玉不解道:“怎么了?”

燕支说道:“公主若是心里难受,就说给奴婢听,奴婢不是外人。”

赵蘅玉怔忪片刻,说道:“我……”

正好这时候花钿走了过来,花钿大大咧咧走了过来,对赵蘅玉的忧愁毫不知情,她语气轻快说道:“公主,斐公子来信。”

燕支听了,方才的担忧稍稍减退,她竟是比赵蘅玉还要欢喜几分,她催促道:“公主,快拆开看看。”

赵蘅玉微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她拆开斐文若的信。

斐文若写了这些日子读书的琐碎趣事,一桩一件,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他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准备将它们讲给赵蘅玉听。

写到末尾,斐文若含蓄地说,上元夜那日,钟鼓楼的花灯最为好看。

赵蘅玉合上信来到书案后,取了花笺给斐文若回信。

其实这段时间她有些沉郁,大约是因为皇后、太后和魏国公府的事。

她意识到,她和嘉嫔拥有的一切是如此岌岌可危。

皇帝病好的时候尚且如此,一旦皇帝无常,她们母女二人就是他人的俎上鱼肉了。

现在,她用手压平斐文若的信纸,忽然觉得自己的将来不一定如此惨淡。

过不了多久,她会嫁入永安侯府,与斐文若举案齐眉,只管相夫教子。

而嘉嫔有了皇子,小心抚养长大后,不管封地在哪,总能离了京城,平平安安做一个闲散王爷。

赵蘅玉心里淤积的沉闷顿时消散,她取笔蘸了墨,落笔的时候,她心中带着雀跃,她告诉斐文若,上元节那日,她想去宫外看灯。

第22章

这个年节,宫里人过得很不顺心。

皇帝病情反复,除夕宫宴那晚,他在众人面前露了一面,就被人胆战心惊地扶进了寝宫,这几天他又开始卧榻不起。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天气寒冷,牛羊冻死无数,北边鞑靼于是往南掠夺人口粮食,边境被侵扰频频。

整个过年期间,赵珣忙于在兵部争论是否出兵鞑靼的事,这一次,他难得地和其余太子党齐心,主张出兵北上。

然而兵部大多数人却是主和,太子竟是找不出一个可用的将领。兵部的争论从年头吵到了年尾,依旧没有定下个章程来。

赵珣从这场大争论中回过神来,恍然发现今日是上元节。

他微微一怔,想起来那日赵蘅玉邀他在上元节出宫的神色。

她似乎很是失落,鸦羽般的长睫垂下,在雪白的脸上打一层黯淡的阴影,看上去格外惹人怜爱。

赵珣皱了皱眉,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那夜同榻之后,赵珣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远离赵蘅玉。

从前装模作样地陪着她,那是因为她是皇帝最疼爱的掌上明珠,如今皇后势大,一个区区公主算的了什么。

没有必要在她身边陪笑了。

定下决心之后,赵珣大松一口气。

话虽如此,晚上的宫宴,赵珣没有见着赵蘅玉,他还是忍不住往嘉嫔那桌望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