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2)

可能在外人看来,岭南王在感情上是个左右摇摆之人,可事实上,他其实是个很清醒的人,那些所谓的摇摆之事,其实是他头脑无比清醒做下的决定。

他其实非常了解白侧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非常清楚她今日这样一番话,请求他让女儿嫁去雷家,绝不会是为了什么“护住她将来不受欺负”什么的。

把女儿嫁去雷家,只会拖了雷家下水,以白斓不折腾不罢休的性子,只会让岭南的形势更为复杂混乱。

他看着白侧妃,停顿了片刻,终于叹了口气,道:“这事容我考虑考虑吧,珉儿他们,你不必太过担心,我自会帮他们安排好退路,不会让他们有事的。”

却不曾想,岭南王此话一出,白侧妃就是猛然睁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他,脸上接连闪过不甘愤恨痛苦恼怒怨恨等等复杂神色,好一会儿,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然后失魂落魄的把脸给转开了去。

她口中虽说什么“梦醒了”“妾身明白了”,那不过是哀兵之计,当真从岭南王口中说会帮儿子“安排好退路,不会让他们有事的”,一时之间,仍是难以接受。

***

白侧妃久不出南薰院,这一番动静自然瞒不过现在掌管王府内务的昌华长公主和安槿。

两人的政治敏感度都不低,联想到白氏是专门在岭南王接见雷家的时候去了正殿,雷家离开,白氏又找岭南王谈了良久,便知白氏的异常必是和雷家有关了。

白氏的心思虽狠辣,却算不得多深,要不就是想害人,要不就是打些歪主意,她平日里和雷家八竿子打不着,现在想要攀上拉拢雷家,怕想得也都是那些联姻之途。

而雷家现在适合联姻的也就是雷二公子雷远,以及雷总兵的侄女雷曼儿了。不过显而易见,这雷二公子的价值显然比雷曼儿的价值高多了。

昌华长公主冷笑一声,然后看一旁的安槿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道:“此事你自己和阿烨商议吧。”

雷家手握岭南一半以上的水军,重要性不言而喻,昌华长公主不屑阴私手段,这些外臣之事,她向来直接交给萧烨处理,如此萧烨才能摸爬滚打中迅速在外面站稳了脚跟。

安槿大抵明白昌华长公主的用意,便没多说,而是在晚间直接问了萧烨。

***

这日,萧烨回来的有些晚,回到寝殿时已是戌时末,这在他们大婚后还是首次。平日里再怎么忙,他也是会准时回来陪她用晚膳的。

萧烨进得房内,见到安槿正坐在烛火下看书,烛光下,她的影子纤细而又美好,看得他的心就是一动,那身上的本来并没多少的酒意更加一点也不剩,只是心却又有些醉。

他上前道:“槿儿,我不是派人回来跟你说让你早些歇息吗?怎么还在等我?”

安槿听得他近前,便放下了书,笑道:“你怎么又知道我在等你,我在看书呢?”

说着又嗅了嗅鼻子,道,“竟然饮酒了,唔,你今晚是去和那位雷家二公子饮酒去了吗?”

萧烨笑,上前捏了捏她的鼻子,看她捂了鼻子不满的瞪他,这才笑道:“简直不知道你的小脑瓜子怎么长的,什么都能被猜到。唔,幸亏我没打算在外面金屋藏娇,不然还不是一抓一个准。”

安槿听了他的话有些好笑,想着他必是喝多了,平日里他可不会开这种玩笑。不过她可不介意夸大一下她的本事,就挑了眉略有些得意的道:“那当然,我的嗅觉最是灵敏,你平日里出去什么地方我闻一闻就知道了。”

话一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成狗鼻子了吗?

安槿想到了,萧烨自然想到了,他立时便呵呵笑了出来,安槿有些懊恼,正待斥他不要笑,却见他突然停了笑,皱了皱,就止住了她扑上前的动作,道:“你先歇一会儿,我先去沐浴。”

然后就快速的转身走了,只留下安槿莫名其妙的看着他突然离开,不明所以。

作者有话要说:努力多写点日常感情戏吧...

第60章 似偷情

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会多想,她便重新坐下又随手拿起了先前那本书翻了翻, 这是本札记, 写的是以前岭南一些世家大族的轶事, 这种八卦书,还是安槿好不容易从萧烨的书房里翻出来的。

她正翻着书,不一时便有一侍女端了解酒汤上来, 这是安槿早吩咐下去的,本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安槿直觉比较灵敏, 不知为何感觉就有些异样,不经意的一抬头, 竟是诧异的发现这端了醒酒汤的侍女并非她的贴身侍女雪芽银针或银朱, 而是一个眼生的大丫头,穿着银红绣花袄子, 生得秀气清丽, 颇为出挑。

安槿有些诧异,原先不过是下意识的看一眼, 现在却是真真把目光从书上抬了起来,打量起了她。

这大晚上的, 她的内室,可不是随便什么侍女可以进来的, 长得出挑也不行啊,美人计在她这里又行不通。

那侍女见世子妃抬眼诧异的打量她,放下解酒汤, 就不卑不亢姿态标准的行到了安槿面前,给安槿行了一个跪拜礼,道:“奴婢初浓,见过世子妃娘娘。”

原来这个就是初浓。

萧烨在岭南王府有四个贴身侍女,一个管事嬷嬷解嬷嬷。

萧烨十一岁之前大半时间都住在京都,十一岁回了岭南,十三岁又去了京都磨了半年,也就是那时候他和安槿在京都青梅了一段时间,之后离开京都也没直接回岭南,就是四处跑了半年,再之后,他便差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了。

所以其实萧烨真正在王府的时间并不多,也就是十一岁到十三岁那段时间住的比较多。又因着他东奔西跑,身边跟的多是贴身护卫和小厮,侍女其实不多。

只是再不多,他的景和殿也需要人打理,自他六岁分殿,昌华长公主便拨了一个管事嬷嬷解嬷嬷给萧烨打理景和殿,又挑了两个大丫鬟初禾初苗照顾他的起居,后来十一岁时从京都回岭南又添了两个小丫鬟初浓和初容贴身照顾。

当年的两名大丫鬟初苗后来嫁给了一个王府侍卫,另一个名唤初禾的则是一直未嫁,现在也是景和殿外院的管事女史,帮着解嬷嬷管着景和殿大小的事务。

而当年的那两个小丫鬟初浓和初容现在却已都不小,初浓十七,初容十八。不过这两位安槿自入王府便也没见过,据说初浓因家中母亲病重回去侍疾,而初容则是已经定亲,回家备嫁去了。

而此时面前的这位便是那位芳龄十七的初浓姑娘了。

安槿笑道:“免礼吧,嬷嬷的身子可好些了?就快过年了,如何不待年后才回来?”

安槿口中的嬷嬷便是这位初浓姑娘的母亲焦嬷嬷。

说来焦嬷嬷还算得上是萧烨的一个救命恩人。她是萧烨的乳嬷嬷,萧烨幼时点心被人下毒,就是这位嬷嬷看出不对,先尝了尝,结果就给自己中了毒,救了萧烨,自己的身子却是坏了,常年缠绵病榻。

几个月前,这位焦嬷嬷感了风寒,又引发了旧疾,反正世子那时也不在王府,初浓便请了假回家侍疾去了。

初浓恭谨答道:“多谢世子妃娘娘的关心,我娘的身体已经好多了,先时世子和娘娘大婚,奴婢都没有帮上忙,心里很是内疚,所以特意赶在年前过来也好能帮一下世子妃娘娘的手。”

安槿笑,对她这话不置可否,听到外面帘声响动,知是萧烨回来,便对初浓道:

“嗯,你有这心意是好的,回头便让解嬷嬷安排一下看能有什么可做的吧。你且先下去吧。”

初浓听了这话,面色微动,答了声“是”,却并没有退下,而是向着走了过来的萧烨又行礼道:“殿下,初浓见过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