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1/2)

荀宥和钟琳咳嗽两声,同时转身望向夕阳。

“今日无雪,天气晴好。”

“果然很好。”

“府君愈发睿智了,幸甚。”

“不错,幸甚。”

两名舍人望天感叹,表情无比欣慰。

钱实和典魁先前还有几分明白,被这一绕,登时满头雾水。

这都哪跟哪?

难怪军中士卒皆言,情愿和胡人拼刀子也不乐意听两位舍人说话,心累!

第九十一章 归晋

十几车肉干送出,桓容收获众多诸位大佬友谊,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殿后的两千人调入北府军,顺利得超出想象。

桓大司马有心阻拦,不用郗愔出面,各州刺使纷纷出面,三言两语就将桓大司马的话堵了回去。

“友谊”的威力可见一斑!

诸位大佬言语交锋时,桓容有幸旁观几次,从头听到尾,基本只有赞叹鼓掌的份。

参与进去,说上几句?

就事实而言,他还是继续做跳跳虾比较实在。

不到相当级别,没有丰富的“官生”经历,贸然开口的话,绝对会被绕到沟里,想爬都爬不起来。

“还是太嫩啊。”

坐在武车里,咬着阿黍特制的肉干,欣赏车外风景,桓容发出如是感叹。

深涧之战后,晋军清理过战场,短暂休整一日,随即整合队伍,由汝阴南下,顺陆路进入淮南郡内。

吸取之前的教训,桓大司马抛弃怀柔手段,再无意优待俘虏。

若非如此,必定遭到更多白眼。

悉罗腾在战场坠马,侥幸未死,重伤被擒。

医者简单看过,固定住断骨,简单包扎止血,悉罗腾就被五花大绑,捆在临时赶制的大车上,由同样被俘的鲜卑伤兵一路牵拉,随大军南行。

深涧一战,晋军伤亡超过万余,死者多被就地掩埋,伤者经简单救治,轻伤随军步行,重伤由担架担负。遇伤势太重,均由大车运送,有医者看护。

换做以往,伤兵极少有此待遇。

遇上伤势过重,尤其是断手断脚,基本只能等死。

桓容调入北府军后,同刘牢之商议,请示郗刺使,临时拼凑出木车担架,并集中营中的医官,对伤者进行救治。

北府军带头,诸州刺使见到效果,开始有样学样。

桓大司马知晓此事,破天荒的发下一批伤药,让桓容好一顿惊奇。

饶是如此,因条件限制,每日仍有伤兵死在路上。

看到路边掩埋的尸骨,桓容再次认识到了乱世的残酷。对这些士卒来说,即便拼死走下战场,也未必能活着归乡。

于此,军队的将官士卒早已经习惯,甚至有些麻木。

见桓容盯着路边的新坟,刘牢之策马走过,挡住他的视线,道:“世事如此,容弟总要习惯。”

习惯吗?

桓容看一眼刘牢之,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以为自己逐渐习惯这个世道,能对胡人痛下杀手,已经足够心硬,然而……

叹息一声,桓容拉起车窗,靠在车壁上,缓缓闭上双眼。

军队过淮南,当地太守率郡内官员出迎,并备下酒水炙肉犒劳大军。

“天威之师,此番两场大胜,使得贼寇丧胆,实乃汉家之幸!”

淮南太守姓周,出身兴郡士族,与教导桓容的周氏大儒是族亲。

桓容得阿黍提醒,特地下车见礼。

周太守年过耳顺,一把长须垂过胸前,眉目疏朗,一口标准的吴地官话,笑容里带着亲切。

“从兄曾言,郎君抱宝怀珍,瑚琏之器。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使君过誉,容愧不敢当。”

“当得。”周太守道,“今次北伐,郎君临阵不乱,生擒贼寇中山王,实是智勇无双。”

桓容面色微红。

别人不晓得内情,他自知自事,能抓住慕容冲,半数是靠运气。

“郎君甘冒危险,为大军垫后,窥破贼寇奸计,及时送出消息,助大军冲破重围,可谓大功!捷报传回建康,朝中上下皆言,郎君有班定远之风,日后当建卫班之业,立不世之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