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1/2)

幽州府就在寿春!

如果没有遇上秦璟,按照预定的行路计划,他早在自投罗网的路上。

“难怪了。”

桓容疲惫的合上双眼,口中尝到难言的苦涩。

难怪朝廷授封他为幽州刺使,渣爹竟然没有开口反对,更没指使朝中势力加以阻挠。八成早知袁真奔赴淮南,打着借刀杀人的主意。

之前在台城,褚太后提及幽州,言辞间说是委屈自己,难保不是明知此事,仍要隐瞒消息,安抚住亲娘,让自己老老实实奔赴幽州,不在中途出现波折。

对晋室而言,袁真属于叛臣,必当诛之。

桓容和袁真对上,假若胜了,朝廷免去一桩心事,无外乎给些嘉奖;若是败了,便能以此为借口从流民中征兵,既能灭掉袁真,又能增强自身实力,还可收回让人眼红的盐渎,可谓一举三得。

指责朝廷隐瞒消息,让他来送死?

古时交通不便,寿春距建康千里,只需推脱路上遇阻,大可成功甩锅。

在这件事上,桓大司马和褚太后采取的手段不同,目的却极其相似。

该说是讽刺?

桓容嘴里更苦。

这件事郗刺使知不知道?

他不敢想。

如果唯一算是牢靠的盟友也是背后推手,他今后该相信谁,又敢相信谁?

他突然理解了南康公主曾说过的话。

世事无奈,有的时候,不是有实力就能万事遂心。想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脚踏入圈套、无奈憋屈死的还少吗?

不过是一个幽州刺使,就让自己成为对抗袁真的盾牌,又拉入和秦氏坞堡联络的网中,随时可以成为弃子,当真是要压榨出最后一分利用价值。

如果桓容不是当事人,百分百要对褚太后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谋略和手段,当真不是寻常人能玩得转的。

“让秦兄见笑了。”桓容苦笑,莫名的觉得憋屈。

“容弟可曾想过,今后的路怎么走?”

“怎么走?”桓容依旧是苦笑,“走一步算一步吧。”

李夫人曾说过,想要在乱世立足,必定会手染鲜血。

仁慈未必结成善因。

桓容吃下这记教训,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容弟,我之前所言依旧有效。”

“什么?”

“如有一日,容弟无意留在南地,可持青铜剑往秦氏坞堡。”

“我记住了。”桓容点点头,真心实意的笑了。

有南康公主在,非到万不得已,实在走投无路,他绝不回弃晋北上。但是,秦璟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让他暖心。

被阴谋诡计环绕,周身缠绕着蛛丝,步步都是陷阱,处处都是困境。

秦璟愿意伸出援手,无论目的为何,都让桓容心存感激。

雨水渐渐停歇,阳光破开云层,地面留存的水洼反射粼粼波光。

一道彩虹横跨半空,一群和褐灰色的鸟飞过,貌似是北归的大雁,队形虽然漂亮,叫声却着实有些刺耳。

桓容走出车厢,利落的跃下车辕。

单手搭在额前,眺望犹如水洗的碧空,心头的阴霾渐渐飘散,脸上不自觉现出笑容。

“使君,可要继续往淮南?”

“不了。”桓容放下手,看一眼站在身侧的秦璟,对钱实道,“掉头回盱眙。”

“盱眙?”

不只是钱实,闻声过来的钟琳也是面露诧异。

“寿春被叛军占据,淮南郡已非善地。”桓容深吸一口气,道,“我将上表朝廷,言明叛军之事,并请将州府改置临淮。”

桓容说话时并未避开秦璟,钟琳似有意阻止,却见前者眨了下眼,虽不能深解其意,到底没有多言。

命令既下,众人迅速收拾起大车,启程返还。

秦璟带队送出数里,即将分别时,只见桓容推开车窗,示意他靠近。

“有事麻烦秦兄。”

“何事?”

“如借道寿春返回彭城,还请将我之前所言尽数告知袁使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