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1/2)

只见上面陈列数项,可归纳总结为一个中心思想:凡自官学毕业的生员,需牢记刺使德政。

没有桓容,就没有官学,没有官学,他们就不能读书认字,学得一门求生本领。故而,毕业之后,最好能投身幽州建设,方不负这份恩德。

若是反其道行之,投靠到桓容的敌对阵营,甭管才学多高,略微放出口风,名声都会降到谷底。

这和半路投靠的人才完全不同。

他们的一切都是桓容给予,反过来和桓容为敌,绝对的忘恩负义,世人的口水都会将他们淹死,家人族人亦不屑与之为伍。

当然,真是不要名声的小人,肯定不会在乎这些。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知晓感恩,也晓得礼义廉耻。

不要十成,只要七成的学子留在幽州,桓容再不愁无人可用。那些离开的幽州的,不论是好是坏,都会成为桓刺使刷声望的途径。

而他需要付出的,不过是绢布铜钱而已。

桓容放下书册,咬住腮帮。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千万别仗着熟悉历史就和古人玩阴谋手段,尤其是乱世中的谋士。

比心智比狠辣,比果决比刚毅,真心只有被碾压的份。

不等桓容感叹完,袁峰放下吃到一半的炸糕,开口道:“阿兄,如果办起官学,我可否入学?”

桓容诧异转头,见袁峰不是随便说说,不禁眉心微蹙。

“为何?”

一个高考满分的学霸偏要到小学里深造,这不是欺负人吗?

“我没有兄弟姊妹,自懂事以来,身边只有保母和婢仆。”

简言之,没有小伙伴,很是寂寞。

荀宥和钟琳互看一眼,同时皱眉。

换做别人,或许能被这个理由说服,但两人从未将袁峰视为寻常孩童,都以为这是对方的一种试探。

试探桓容是否言行一致,真如之前保证,会培养他长大,进而归还袁真留下的财产。

“明公……”

“好。”

没等荀宥将话说完,桓容已笑着点头,将袁峰拉到身边,道:“如果你想去,那就去。不过,去了就要坚持到最后,中途感到无聊,可别回来向我抱怨。”

“诺!”

袁峰用力点头,绽开笑脸。

与此同时,秦璟一行抵达刺使府,在门前翻身下马。

部曲上前叩门,道明身份,并递上桓容亲笔书信。

少顷,府门大开,桓容亲自出迎。

时隔数月,两人再见,往事历历在目,心头微有触动,表情却不露分毫。

拱手揖礼,寒暄几句之后,桓容笑着当先引路,仿佛之前的担忧和焦虑都不曾存在。

“秦兄请。”。

“容弟客气。”

察觉桓容态度间的变化,秦璟的脚步顿了一下。再抬眼,笑容虽然未变,心思已截然不同。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璟的提议

秦璟此行的目的,桓容一清二楚,彼此麾下也是心知肚明。

考虑到秦策业已称王,雄踞数州,同晋朝的关系十分微妙,荀宥请示桓容,尽量封锁消息,严令刺使府上下不许刺探,更不许将来人的身份透露半分。

秦雷等人事先已得知情况,并非着急前来,仍安心留在城内大营,只等秦璟派人来召。

倒是从洛州调来的仆兵略有些等不及。

比起秦雷等人,他们多数有家有口,现居于武乡等郡。

抵达幽州之后,久未曾与家人通信,心中十分挂念。秦璟一行的到来,是唯一能知晓家人近况的途径,自然会有几分心焦。如果背生双翼,怕会立即飞回家中,就为见妻小一面。

对于众人的心思,桓容也是无奈。反正兵已经练得差不多,该偷师的也已经完成任务。如果真心想走,那就直接放行。

别说他没打算将人留下,就是想留,估计也留不住。

有家小牵挂,生出二心的可能极低。纵然真有转投之人,可将心比心,连亲人都不顾,又有谁敢放心任用?

归根结底,秦氏从最开始就做了提防。

该偿还的人情不会忘,该付出的代价不会抵赖,但不会因为人情就赔了本钱,将精锐仆兵留给桓容。

无所谓小人之心。

换成桓容,估计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秦璟入府之后,桓容特地命人设宴款待。

临近傍晚,冷风骤起,天色越趋昏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