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节(1/2)

“陛下!”

见此一幕,禁卫同时惊呼,就要上前逼开秦璟。

染虎等岂会让他们如愿,无需秦璟号令,纷纷张弓搭箭,将冲在最前的几人射落马下。旋即弯刀出鞘,呼啸着冲锋,和氐兵战到一处。

兵戈相击,双方皆有人落马,却无一人后退。

棋逢对手,战遇强敌,断无后退之理!

秦璟策马上前,枪尖抵在苻坚的喉咙,低沉道:“你可愿降?”

苻坚无视喉间的冰冷,哈哈大笑,道:“成王败寇,休要辱我!”

秦璟没有多言,翻身下马,走到苻坚身前,单手扣在肩头。

苻坚瞳孔微缩,闭目长叹一声,道:“秦玄愔当世英雄,败于你手,我死亦无憾。但请取我头颅,饶过氐族百姓。”

“贵族官员何论?”秦璟问道。

苻坚睁开双眼,冷笑一声:“尽杀之!”

城头上,氐兵被甲士包围,一个接一个死在刀下。

余下的要么失去斗志,要么当场陷入疯狂,但无一例外,都会被甲士斩杀,成为祭品,祭奠死于贼寇刀下的万千亡魂。

桓容坐在武车上,眺望城头,虽看不清城中情况,却能从声音推断,入城的秦璟占据上风。

“典魁听令。”

“诺!”

“率领两队甲士埋伏城外,严加盘查,不放走一个氐人!”

“诺!”

“许超。”

“仆在!”

“率一队甲士入城。”桓容顿了顿,眯起双眼,意味深长道,“秦兄既言市粮之物可以入城自取,我自然不能辜负他的好意。”

简言之,秦璟手里金银不多,桓容运来的粮草又着实不少,全部市换,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加上前者还想购买两车药材,顺便聘请队伍中的医者,以便战后救治伤病,给出的“价格”绝不能低。

秦四郎和桓使君商量,钱不凑手,不如容弟入城自取。

桓容考量之后,点头表示,可以。

于是乎,两人很快达成共识,苻坚的东西不抢白不抢,只要不过分,桓容大可入宫内随便拿。

地盘归秦氏,长安划归秦策治下,这点不容质疑。

金银如何分,还可以彼此商量。

当然,桓容绝不白拿,该出的力气一定会出,能帮的忙也是责无旁贷。除此之外,“粮价”也不会要得太高,毕竟人情和同盟还在。

苻坚压根没能想到,自己还没咽气,手中的财产已被划分完毕。

慨他人之慷,秦四郎很是大方,桓使君也没打算客气。

长安宫中的金银珠宝、玉器古玩、绢帛绸缎、琥珀香料、珊瑚彩宝,都将被一车车运出,分别打上“秦氏”和“桓氏”的记号。

第二百零九章 青铜鼎

秦时咸阳,汉时长安。

这座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王时期。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被称“京”的城市,长安居华夏古都之首,盛载着秦、汉的强盛,隋、唐的繁华,演绎着华夏民族的大气包容,记载着华夏历史中最光辉灿烂的篇章。

站在长安城下,举目眺望,昔日的强盛繁华已不可追寻。

渭水依旧贯穿都城,沿岁月流淌,川流不息。仿效天象北斗建造的桂殿兰宫皆已不存,多数毁于战火,荡为一地寒烟。

经历过汉末乱世,五胡内迁,长安城内的政权不断更迭,部分宫殿依旧矗立,经过简单修缮,成为羯、氐等胡族的统治中心。

然而,无论经过多少工匠巧手,昔日的巍峨壮丽终不可寻。湮灭在熊熊的战火之中,化为一道道虚影,没入历史长河。

只在河水奔涌时,于水花中浮现一座座海市蜃楼,供后世人追忆。

站在断壁之间,追寻尺椽片瓦,放空思绪,感受着吹过颊便的朔风,仍能描绘出百年前的层台累榭、雕栏玉砌、飞阁流丹。

这里盛载着数百年历史,烙印着华夏先民的强悍、不屈,留给后人无尽的缅怀与豪情。

武车停在太极殿前,桓容推开车门,跃下车辕。

双脚落地的一瞬,仰视明显带有两汉痕迹的建筑群,不由得神情微肃,深深吸一口气,冷意从喉咙直灌入胸腔。

这里曾是汉时宫殿一角,战乱中被胡族占据。

部分建筑毁于大火,唯主殿屹立。

此时此刻,站在石阶之下,复杂的情绪一并涌上,难言心中是什么滋味。

闭上双眼,耳边似能听到汉骑奔驰而过的雄壮、先民涤荡山河的豪迈、汉家纵横天下的雄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