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节(1/2)

“按照官家的做法,压根不用为土地担忧。有船队在,又有西域商道,粮食金银根本不用发愁。”

秃发子斤说到兴奋处,双眼似在发光。

“前岁官家巡狩,船队往南寻丰产粮种,遇上朱崖州叛乱,凭借几百船员,不只平了乱局,更生擒贼首。知晓是有夷人潜入岛上,干脆停船靠岸,联络交州刺使和宁州刺使,灭了靠近边境的两股乱匪。”

边境乱匪?

猜出乱匪的真实身份,胡商同时咽了口口水。

“所以说,别看长安兵强马壮,地盘更大,真的打起来,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秃发子斤转回话题,继续回答胡商之前的疑问,“你方才问,为何官家如此得民心,旁人我不晓得,就秃发部而言,因为有官家在,我等才有今天的日子!”

“咱们这些臣服的胡人,只要有战功,一样能被登入白籍,在城内安家,送子入学院。”

“学院?”胡商满脸不可置信,诧异道,“和汉人一样读书?”

秃发子斤哈哈大笑,将书院的课程做简单解释。

“那里可不只是读书,照样能习得其他本事。更重要的是,凡是学成,日后就有了晋身之路。”

“这都是官家仁德!”

“我部首领的长子和次子都在书院。我之前随军出征,斩首十级,勉强做个伍长。等再遇上大战,多挣些功劳,升到队主之后,就能送儿子入学!”

秃发子斤越说越激动,脸颊涨红。

他的想法和做法,不过是臣服各部一个缩影。

比起后来的拓跋鲜卑,羌部和羯部以及少数杂胡凭借优势,已经更好的融入城内,安家置业,脱离放牧生活。

过惯了如今的日子,没人想再回到以往。

如果有外敌来袭,这胡族拿起刀枪的速度,绝不会慢于汉家百姓。

“你们说,这样的官家如何不得民心?”

秃发子斤说完之后,再度扫视室内众人,语重心长道:“诸位走南闯北,为的同样是家人族人。有更好的路摆在眼前,究竟该如何选,还用旁人说吗?”

留下最后几句话,秃发子斤起身告辞。

出门之前,似又想起什么,道:“还有一件事,官家手里有拓跋部虎符,官家的亲兄弟有拓跋鲜卑血统。”

什么?!

众人猛然一惊,想要问个清楚,秃发子斤却不肯多说,直接打开房门,迈步扬长而去。

该说的话他已经说了,看在同是拓跋鲜卑的份上,透出的消息可是不少。这些人能否体会他话中的暗示,最后会做出何种选择,不是他能左右,端看天意如何。

无论如何,首领的命令已经完成,下次出兵应该有他的份了吧?

台城内,桓容来不及多做休息,归来隔日即升朝会。

有郗愔坐镇,又有贾秉和钟琳在朝,压根不会生出什么乱子。

可堂堂杨一国之君,一走就是两年,哪怕是巡狩疆域,还顺便扩大了地盘,总归不是个事。尤其桓容登基不久,此番归来,必要肩负起天子之责,好好表现,给群臣一颗定心丸。

事实上,目睹御驾归来的盛况,群臣都知天子乃民心所向,不是突然脑抽犯下大错,帝位稳如磐石。

故而,桓容愿意给群臣面子,肩负起英主形象,众人也不会不识趣,妄图扫天子的面子,引得桓容不快。

双方都有默契,御驾归来后的第一次朝会,在“和谐,安稳,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朕巡狩时日,诸位辛苦。”

“陛下巡狩天下,开疆拓土,臣等仅是行分内之事,不敢当此夸赞!”

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真是好!

桓容很满意,文武百官也很称心。

更重要的是,这次随驾的郎君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委以重任,在边州出仕。只要做出一番成绩,日后还朝,必能更上一层楼,家族也会由此得益。

有这样的好处,众人岂会不给天子好脸。

感到郁闷的,大概只有大中正。

无他,历代选任官员都要经中正品评。天子此番所为,固然是权宜之举,也是实质上挑战了九品中正制。

换成以往,必会引起朝廷“警觉”。

可掰着指头算算,凡随驾的郎君都是出身士族,满朝官员都能算做既得利益者。既然得了好处,对天子不合规矩的举动,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怎么样?

说不合规矩,把人全部叫回来?

绝对是脑袋被门夹过,吃饱了撑的!

于是乎,桓容挑战规则的举动直接被无视,没引起任何波澜。大中正的郁闷只能憋在心里。两晋以来,第一批未经大中正品评的官员任职地方,为日后政策的改变埋下伏笔。

此事在朝中压下,不代表背后不会议论。

台城内,南康公主特地询问桓容,这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他早有打算。

“阿母放心,儿不是莽撞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