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1/2)

这个举动大出预料,众人先是一怔,继而爆发出更大的热情。

郗愔眼底闪过震惊,握住笏板的手僵了一下。谢安和王彪之更为动容,暗道民心如此,何言国之不强。

贾秉和郗超想到的却是另一层。

“官家得万民之心,他日天军北上,何愁长安不下!”

至于桓容不合规矩的举动,被众人直接忽略,全当没看见。

郊祀的程序早已经定好,桓容只需走下大辂,登上高台,按照预定的步骤,照章办事即可。

同先时一样,扈谦手持宝剑,立于高台之上。

看到这位,桓容不免生出疑问:掰着指头算一算,这都几年过去,眼前这人年纪已经不轻,却是连根白头发都没有,相貌也是变化不大。

此等养生的本事,着实令人叹服。或许该召集爱好求仙问道的各位,同他专门探讨一下养生之道?

这位的养生之法绝对比炼丹嗑药高端。

有这样的人才不用,着实是种浪费。

即使桓容以身作则,并有郗愔和谢安等人做带头示范,嗑寒食散的风气仍屡禁不止,始终无法彻底根除。

加上各地淫祠林立,不时有心怀叵测之人借机生事,治理起来很是麻烦。还有西边来的僧人宣扬佛法,影响逐日加大,同样需要格外注意。

桓容对宗教没有偏见,但时逢乱世,百姓都去求仙问道、追求轮回,如何壮大国力,在南北对峙之中占据优势?又如何开疆拓土,恢复秦汉时的强盛?

为此,必须诸多乱象加以重视,并设法进行整治。

堵不如疏。

没法彻底破除,干脆另辟蹊径。

求仙虚无缥缈,养生则有实例。比起每天守着丹炉嗑药,扈谦现身说法,明显更有说服力。

越想越觉得可行,桓容看着扈谦,仿佛看着一个聚宝盆,禁不住双眼发亮。

人才啊!

扈谦脚踏北斗七星方位,正要挥剑,忽觉颈后一凉,宝剑差点刺偏。

这种感觉之前曾经有过。

那次之后,他被天子忽悠进书院,至今未能离开,连占卜都成了副业。

今日又是这般,莫非……

扈谦踏出最后一步,侧身收势,目光对上桓容。见后者正看着他,表情若有所思,登时心生不妙,冒出一头冷汗。

纵观当代,能把扈谦“吓”成这样,除了桓容再没有第二个。

祭祀结束后,桓容步下高台,登车返回台城。

扈谦归家之后,心头始终惴惴。徒弟发觉不对,担忧之下出声询问,扈谦只是摇头,望月长叹,神情间颇有几分郁郁。

如果不是古有禁忌,他都想为自己起一卦,算算究竟是怎么回事。

未过三日,扈谦的预感应验。

桓容下旨,召扈谦等五名术士入宫,言辞恳切托以重任。

“全靠诸位了!”

天子开口,还是如此郑重,能不答应?

自然不能。

知晓永远别想脱身,甚至还要担个“副院长”的职衔,当朝第一术士——留下诸多传说的扈谦,忍不住泪湿衣襟。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天子被术士忽悠,谁见过术士被天子忽悠得团团转?

如今倒好,明明是个术士,偏要做先生的活,还要专门开课,为爱好嗑寒食散之人讲授养生,帮助他们戒除嗑药爱好,抖擞精神为国出力。

这究竟还有没有天理?!

不管扈谦愿不愿意,国君拍板,必须走马上任。

为保证效果,桓容以“清谈”“养生”为名,请爱好嗑寒食散、坚持不改的顽固分子同坐一叙。为此,他不惜拉上谢安和郗愔,就为增加影响力。

起初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众人渐渐品出滋味,不用桓容强拉,凡是扈谦“开课”,必会早早赶到。

扈谦有真本事,毋庸置疑。

纵观桓容在位的几十年,这位赫赫有名的术士,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下各种传说。后世人提起他,甚至会同彭祖联系起来,言其得彭祖之法,能够增寿延年。

每每被徒弟问起,扈谦始终是一派高深,坚持不肯多说。独坐观星时,才会无奈叹息,想起台城中的某人,又不免摇头失笑。

“天命如此啊。”

忽悠完扈谦,桓容并没真正轻松。

交州传来消息,因积劳成疾,交州刺使病逝于任上。因其死得突然,州内政务只能由治中暂代。

九真李氏早不满朝廷已久,借机生事,杀死忠于朝廷的郡内官员。更暗通蛮夷,放临邑国兵入境,杀尽派入九真郡的宁州兵,妄图据地自立。

这且不算,李逊不知接受哪位谋士的建议,亦或是突然脑袋犯愁,竟喊出“秦氏为正统,桓容实乃篡位,要以交州地投长安”的口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