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节(1/2)

随着几声清脆的鞭响,战马撒开四蹄,速度加快。

奸细再也坚持不住,被手上的绳索带倒在地,一路拖行到城门前,短袍成了碎布,整个身体都是鲜血淋漓。尤其是前胸和大腿,完全找不出一块好肉,尽数已经磨烂。

此举固然残忍,却着实让人解气。

想起战死的同袍,思及死在贼寇手中的亲人,无论秦兵还是边民,无人生出半点怜悯,只觉得将军还不够狠,没有将此人千刀万剐,砍成肉酱!

“你我都是氐人的羊奴,不是官家出兵,至今仍住在羊圈!”

“官家厚恩,允我等开荒,许我等经商,只要老实交税,即能入白籍!”

“你竟为高车贼带路,屠了收留你的边村?!”

“畜生尚知报恩,你连畜生都不如!”

雁门郡既有汉民也有杂胡。

双方比邻而居,开荒种田,组织队伍往郡城市卖皮毛,从商队手中购买粮食,年深日久,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逐渐开始通婚。

此次高车和乌孙大军来犯,敌众我寡,许多边民主动投军,凡是青壮都拿起武器,助守军击退来敌。

无论汉人还是杂胡,为守护家园,都不惜性命。

这一刻没有汉胡之分,只有城外的敌人和城内的袍泽亲人。

谁能料到,就在众志成城、拼死击退来敌时,竟有豺狼之辈为利益驱使,出城投敌,为游骑带路,绕过守军,入边村烧杀劫掠。

村中的男丁尽被杀死,孩童亦不放过。

妇人多被掳走,不肯屈从的,直接被长矛穿透,架在村口。

待守军见到浓烟,飞驰赶来,惨祸早已酿成,满目惨景,令人不忍卒睹。

奇迹的是,有一对兄妹被亲娘藏进地窖,上面压有陶缸,侥幸未被胡骑发现。兄妹俩被救出后,很长时间不能说话,只是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回到边城,经过数个时日,年长的孩子终于出声,第一句话,就是指认为胡寇带兵的内贼和奸细。

“我认得他,哪怕是烧成灰也认得!”

稚子声音沙哑,眼底尽是血色,双拳握紧,脸上是掩不去的仇恨。

“我要亲手杀了他,为阿父阿母报仇,为全村人报仇!”

身在乱世,生死都是常事。

然而,听到孩子这番话,在场之人无不心生悲意。

秦玖得报,连续派出三波斥候,终于找到潜入雁门的这支骑兵。安排好城内诸事,亲自带兵出击,几次交锋,将两百人的队伍堵在一处绝地,万箭齐发,彻底剿灭。

投贼之人命大,竟没有被乱箭射死。

秦兵打扫战场时,将他从尸体队中找出,查明身份,没有当场格杀,而是绑在战马后,以边地的规矩处置。

如此,才有了之前一幕。

“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

“对,把他吊起来,就吊在城前!”

秦玖拉住缰绳,立刻有部曲上前砍断绳索。

边民一拥而上,将瘫软在地的奸细抓起来,挂上立在城外的木杆,任由阳光曝晒。

期间,有几只乌鸦陆续飞来,停在木杆上,似在等着此人断气。

与之相邻的几根木杆上,早挂有五六具尸体,有的已成枯骨,有的刚刚开始腐烂。无一例外,都是出城投贼,被守军和边民抓到的内贼和奸细。

秦玖翻身下马,正要摘下头盔,忽闻一阵号角声传来。

众人同时一凛,以为是敌兵来袭。

匆匆登上城头,却见士卒手指向南,激动道:“是汗……官家的玄旗!”

士卒一时激动,险些道出“汗王”两字。

“官家?”

秦玖同样心情激动,极目远眺,果见大纛高牙、旌旗蔽日。玄色骑兵似滚滚洪流,正往郡城飞驰而来。

号角声再次响起,骑兵越来越近。

马蹄隆隆,掀起漫天沙尘。

五行旗烈烈作响,在队伍中愈发醒目。

认出队伍前的玄色身影,秦玖大喜过望,令城头士卒敲响皮鼓,大开城门,快步走下城墙,亲往城外迎驾。

兄弟相见,没有太多寒暄。

秦璟翻身下马,询问雁门一带战况,得知有一支三千人的胡贼逼近,已有斥候发现这支骑兵的踪迹,顾不得休息,再次跃身上马,令人吹响号角。

“阿兄且在城内,待我凯旋之音。”

话落,秦璟抓起长枪,脚跟轻踢马腹。

战马一声嘶鸣,当即撒开四蹄,马腹贴地而去。

空中出现两个黑点,一前一后穿过云层,在城头盘旋一周,紧随大军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