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竟争2(1/2)

月柳集只是一个小集镇,位于长安城东面十几里开外,镇上恶少许多福仗势欺凌良家小娘子,一位路过的游侠儿抱打不平,打死恶少许多福和两个家奴后拒捕潜逃,潜逃期间打伤赵捕头和衙役五人,赵捕头因伤势过重身亡。

这种事情每几天几乎都有发生,多到让人麻木,即便是出了人命案,只要不是闹得太大,当地父母官担心影响仕途,一般都会压住没有往上呈报。

这确实只是一桩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儿,没多人知道,巧的是内卫副统领沈克刚好在月柳集办事,看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回来后跟李卫说起此事,那位游侠儿极具侠义心肠,他动了招揽之心,可惜他命案在身,早逃得无影无踪。

这桩命案让李卫灵机一动,让几位负责报刊编辑的文士捉笔操刀,以侠义为主题,长篇大论的评论侠义之道,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大力褒扬那位行侠仗义的游侠儿。

但另一篇文章则以当权者的角度评论,何为侠?何为义?侠者,有大侠小侠之分,小侠,路见不平,激一时之愤,拔刀相助,快义恩仇,得民间拥戴。但从当权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则是以武犯禁,昔菅人命,践踏律法。侠之大者,应是为国家,为国王服务。

义也有大小之区分,小者道义,即江湖游侠儿各种小道小义,大者即大义,即凛然之正气,帝国之大义。

此篇驳文,是完完全全的站在当权者的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驳诉所谓的侠义是目无王法,以武犯禁的犯罪行为,甚至还用失意堂为例子论述,若放纵这种行为,后果极可能就象失意堂一样,成为帝国难以消除的毒瘤,因此,这些所谓的游侠儿,若不能为朝廷所用,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后患无穷。

这两篇署名“佚名”的文章一经发表,立时引起极大的反应,各大报诋纷纷报刊文响应,所有的文人名士、士大人皆赞同后者的观点,有的甚至拍案叫好。

封建制社会,王权至高无上,早已根深蒂固,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之中,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否则,天下读书人为什么这么拼命的读书,货与帝王家?

权力只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为帝王,为当权者服务,任何敢于向王权挑战者,皆视为逆匪异端,毫不留情的铲除。

若人人都是这样,目无王法,草菅人命,还要王法做什么?还要他们这些当官的做什么?这些当权者自视高人一等,老百姓是必须受他们的奴役,都不能触及这个底线!

李卫只是利用这一桩命案作为契机,赤裸裸的宣扬王权至高无上,更以失意堂作为例子,映射十几天前发生的静云居士攻击朝廷命官的事件,挑动了当权者的神经,没想到各方的反应如此强烈,比预期的要好上百倍。

反正,他已经给这些当权者提了个醒儿,若玄素居的人不知收敛,继续张扬,必引起当权者的警惕与不安,某件事或某契机的引发之下,极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各大报诋的回应一篇接一篇,文辞一篇比一篇华丽,这除了是发表自已的观点外,最重要的是卖弄,比拼文采,谁就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为的就只是一个名气。

就目前看,各大报诋是八仙过海,各施神通,颇有百家争鸣之盛事,只是,这里边的苦楚,恐怕只有开办报诋的老板心里最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