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2)

将一切梳理过一遍,曹觅对着东篱吩咐道:“你去将刘格,还有府中新请到的那些匠人,都给我叫来。”

趁着东篱离开的空档,曹觅回屋换了件衣服,顺便将自己这几夜在空间中描摹的几款改良农具图纸取了出来。

这些东西有的是她照着院子里的农具画的,有些是她从自己工具书的边边角角里扒拉出来的。刘格和府里的匠人比她懂得多,曹觅相信他们提前得到了正确答案,应该就能自己摸索出解题思路。

反正就算他们解不出也没办法,曹觅也解不出!

很快,刘格一行到来,曹觅将图纸一分,便简单地说了说具体的目的。

确实,多的也不用说,都在纸上!

“眼看这都四月份了,春耕已经过去了,山庄只能争取马上到来的夏耕。”曹觅说着说着,自己也意识到紧迫性,喝了口茶继续道:“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量产出一批农具来,解决了开垦的当务之急。”

刘格已经装上了自制的假肢,闻言起身同她行礼,口中道:“王妃济弱扶倾,拯救辽州千百流民。格深知王妃仁心,必定竭尽全力。”

曹觅点点头,笑着目送他们离开。

接着,她开始头疼另一件事——

工具有了,怎么把她空间里那些个高产种子过个明路呢?

高产将来倒是能找点理由圆过去,就是好些种子,在这个朝代根本还没出现啊!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的更新在凌晨提前送上,明天更新要推迟晚上。

后天就会恢复正常,固定在下午六点双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男男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余笛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9章

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 曹觅先将种子的事情放下。

她在新王府中坐镇了几天, 解决了一些需要她亲自主持的内务, 便带着已经赶制出几种基础农具的刘格,准备往容广山庄走一趟。

三个孩子本来想跟着, 但考虑到山庄那边还是刚起步, 脏乱差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很有威胁, 曹觅还是咬咬牙拒绝了。

路上,她边与刘格交流,边张望着四处的风景。

马车出了康城一路往东走,行了大半个时辰, 如今已经踏上属于北安王府的土地。

身旁, 刘格向曹觅介绍道:“最紧要的耕犁与耖具我们都已经摸索到了制作方法。这些东西做起来不难, 但在府中无法量产。小人准备在山庄中逗留几天,指导那些人当场再制作一批。”

曹觅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还是刘匠考虑得周到,只是这样一来,就要辛苦刘匠了。山庄不比府中,条件更艰苦些, 我待会给你留个小厮吧。”

刘格赶忙摇摇头:“多谢王妃关心,小人此次已经带了两个学徒, 有他们照顾小人就足够了,不敢劳动王妃的人。”

曹觅笑了笑,知道他喜欢清静,于是不再坚持。

谈完了农具的事,她指了指马车外一处引起她注意的地方, 问道:“刘匠,你见多识广,可知道那些是什么东西?”

刘格凑前一看,恭敬回道:“回王妃,那丘陵离我们有些远,小人看不太清楚。但小人猜测,那应该是姜石。”

“姜石?”曹觅恍然大悟。

姜石是一种民间称呼,这种石头,其实就是石灰石。

曹觅记得那个地方也在戚游的封地之内,不禁暗自嘀咕道:“若那一片都是姜石,倒是一笔大财富……得想办法利用起来……”

没办法,她现在有点缺钱。

收拢那么多流民显然在她的计划之外,在那些流民真给她做出点贡献之前,曹觅必须一直花钱养着他们。

再加上种地除了有人有地还不够,农具,肥料,水利,哪一样不是得紧着安排上?

也就是原身姐姐能干,死后给原身留下了一大笔财富,而王府中各项开支又都有戚游顶着,曹觅才能直接大手一挥,将千余人都留下来。

她最近也在琢磨来钱的法子,而且是来钱快的法子,好让自己度过这段只进不出的日子。

突然,她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什么,又问刘格:“刘匠,你说这辽州境内,能找到粘土吗?”

刘格似乎有些奇怪她为什么会这么问,但仍旧认真回答道:“回王妃,必定是有的。辽城这边粘土丰富,本朝太-祖时期,威慑四方,北面戎族不敢来犯,辽州也太平。

“在那个时候,正是因为辽州粘土多,甚至在北边的暨乐城,还设置过一处官窑。”

他说完,叹了一口气,似乎在惋惜辽州昔日的富足安宁。

曹觅点点头。

她没有心思和刘格一样为过去的辉煌感慨,她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有了石灰,又有了粘土,那她来钱的路子就有了啊!

水泥!

早在古代,勤劳而聪明的中国人民就会煅烧石灰石用于建筑房屋了,但现代常用的硅酸盐水泥,却是要到19世纪,才被一个英国人发明。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粘土。

将石灰石和粘土按比例混合后送进窑中烧制,之后再研磨成粉,就能制成相当好用的水泥了。当然,现代的水泥制品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添加剂,但是并不重要。

想到这个点子,曹觅眼睛发亮地继续询问刘格:“没想到刘匠对矿石粘土一类也有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