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1/2)

林简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少爷?”

林以朝他摆摆手,兀自平息了好一会儿,待到恢复平静,这才将手中已经被捏皱的信纸重新放回案上。

林简见他安静下来,询问道:“少爷可要回信?小人这就为少爷研磨!”

林以坐回椅子上,闭目看似沉思,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

片刻后,他道了句:“不用,我先想想,先想想……”

谁也不知道他这么一想,想出了些什么名堂。

但曹觅后来没有再收到他关于此事的回信,问过戚瑞,也知道这位林夫子再也没有提起过戚瑞学习数算的事情。

过了两日,曹觅带着礼物过去探望,见他对着自己时神态自若,并无半分不自在,这才安下了心。

——

解决完林夫子那边的事,曹觅终于可以将全副心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戚游走了之后,她原本想着找一天同管家询问一下府中的银两,先从戚游的账上“借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周转。

但她还没来得及行动,管家那边就主动找了过来。

他过来时,同时带上了整整一千两的金银,对着曹觅道:“王爷临走前特意吩咐过,让老奴给王妃送来。”

曹觅有些诧异。

她最近几天正忙着核算,原本只打算向戚游那边借用五百两,没想到他竟主动做了安排,而且一送就是一千两整。

这个别扭的男人不知为何,明明前两天他还在府中的时候就可以着人送来,她还可以当面感谢他。

可现在,他人已经往封平去了,曹觅想答谢都找不到人。

她只能将这份情默默记在心里,等待着以后再找机会报答。

管家将银两送到之后,便直接离开了。

不论怎么说,这笔资金确实解了曹觅的燃眉之急,没有了资金的束缚,曹觅的各项计划如愿顺利展开。

经过这段时间,容广山庄内供流民们使用的火炕已经全部建好了,这让曹觅松了一口气——即使到冬天,她没办法准备出一千多人的冬衣冬鞋,这些流民留在屋中,也能扛辽州大雪肆虐的寒季了。

已经能熟练砌炕、修建火龙的匠人们完成了人山庄那边的活计,很快到了康城,在曹觅的吩咐下,在王府和其他几个世家中忙碌起来。

继秦夫人之后,其他世家也如曹觅预料般得到了消息,很快打着讨好北安王府的主意,上门采购了部分水泥。

他们采购的量有限,但曹觅也心满意足了——

毕竟这是如今水泥厂唯一能开张的渠道啊!

近来,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要么被自产自销,投入了水泥厂和容广山庄的建设,要么就是无偿供应给了戚游那边。

看着一袋袋代表着金钱的水泥被戚游的人抗走,曹觅心中也十分肉痛。

她只得先将水泥放到一边,转而关注起张卯那边的情况。

张卯,就是一个月前,被她吩咐去研制油墨的匠人。

水泥被研制出来后,刘格将相应的事务交给曾师傅和一个姓陈的府中匠人,又回到了王府之中。

曹觅暂时没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又见油墨那边还没有其他进展,便直接让他到张卯那边,主持研制油墨的事宜。

可即使有了刘格的加入,油墨的研制依旧并不顺利。好在经过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已经上了正轨,曹觅获得了一点喘息的空间。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七月中。

七月二十,是原身的生辰。

曹觅原本并不想大办,毕竟府中的正主北安王不在,她原本打着低调点弄个家宴的方式,直接凑合糊弄过去就行。

没想到辽州的几个世家一直盯着这边的情况,秦夫人和司徒夫人更是提前半个月,就喊着要替她张罗。

曹觅无法,只得叫上了管家和东篱,风风光光弄了一场。

七月十九那天,丹巴那边依照约定,将离开两个多月的张氏母女送了回来。

彼时,曹觅正在同东篱核对明日生辰宴的流程,外间一个小厮入内禀告,说起张氏母女回来的事情,曹觅还有些恍惚。

但她很快反应过来,让人先将张氏母女送去了她们原本的那个院子,又送了两个人过去伺候。

等她忙完了手头的事,终于找了点空隙接见了张氏。

阔别了两个月,张氏和她的女儿小子规都黑瘦了些许,但精神看着还不错。

两个月的草原生活让张氏原本细腻的皮肤变得有些粗糙,却让她的双眼愈发明亮,不再像以往一般缺少生气。

见到曹觅时,她俯身朝着曹觅行礼,曹觅连忙将她们母女二人扶了起来。

照例逗了一会小子规,曹觅才问起了张氏这两个月的生活。

草原的生活其实十分枯燥,而像张氏夫君所在的阿勒族这种贫穷而弱小的部落,生活也就更艰苦一些。

他们已经被赶到了草原的边缘角落,那里,贫瘠的牧草无法供养太多的牛羊,阿勒族的人每天一睁眼,就为着牛羊的食物发愁。

张氏说完了艰苦,突然又转口说道:“其实,民妇在想,也许草原上可以播种也说不定。”

“播种?”曹觅问道:“你是说,让他们自己种植牧草?”

“嗯!”张氏点点头,双眼发亮地看着曹觅:“如果盛朝人能播种种植粮食,养活自己,为什么草原上不能种植牧草养活牛羊呢?这样的话,部落就不需一直迁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