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180节(1/2)

“也哥,你这事做的不道德啊。”

“有意见找林县长,和我说没啥用。”杨文也摩挲手中的烟,意味不明的说道。

呃,一想到林建业面无表情的脸,沈卫民什么意见都没了。得,人家是老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沈·抵死不认,怂逼一个·卫民如是道。

杨文也眼中闪过笑,县长昨天晚上吩咐的时候,他也为沈卫民捏一把汗,不过林县长好似对他充满自信。现在看来,县长的想法是对的,虽然满腹怨,却没有推脱说这件事自己做不到。

他的极限到底在哪里?自从认识沈卫民之后,杨文也就一直有这个疑惑。沈卫民好像有无穷的精力,一直在忙活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路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完全不满足于此,总是在新的领域开始新的征程。

而他自己依然像一无所有的时候一样,不敢有丝毫懈怠。

林县长召集大家开总结会,池县各行各业均有代表参加,当然最多的就是个公社主任,以及部分村主任代表。

开会这天,沈卫民一直跟着杨文也为参会人员做登记。县城稍大几个工厂的厂长,沈卫民都有过几面之缘,当然沈卫民和他们的秘书更熟。

“杨秘书,”又一波人进入礼堂,接着惊讶出声,“卫民也在!”

沈卫民抬头看到了孟秘书,哦,不,现在应该叫他孟厂长,纺织厂的孟厂长。

“孟厂长别来无恙,上次分开之后,我们已经许久不见了,连声恭喜都没捞着当面说。”沈卫民站起身,笑着和他寒暄。

“现在也不晚,从老吕那听说你辞职了,我是万分可惜。还想过把你挖到纺织厂工作,却又听说你忙于村里生产队副业无暇分身,这才歇了心思。”孟秘书爽朗说道。

成为纺织厂厂长的过程中,他最感谢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一举点醒他的沈卫民,另一个则是杨文也杨秘书。当时纺织厂面临极大危机,隐瞒不报的情况下,如果事迹败露,他作为唐厂长的秘书肯定要受到牵连。他自己也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沈卫民算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在之后的行动中,杨秘书帮他颇多,就连他有资格成为纺织厂厂长都是多亏杨秘书。这样的情况下,一下子见到杨文也和沈卫民,孟厂长当然喜不自禁。

“孟厂长,赶快进去吧。等咱们这边完事,我们回头细聊。”看后面又有人来,沈卫民赶快把孟厂长请进去。

“卫民。”趁着自家厂长和杨文也搭话的时候,蔡明明走到沈卫民身边,低声和他打招呼。

沈卫民点点头,示意回聊,然后在姓名簿上登记上玻璃厂厂长的名字。

再后面进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和沈卫民有过一面之缘的县城南区供销社主任黄钟。看到沈卫民,他有点不可置信,看到他和杨文这么熟,更是差点把眼睛瞪出来。

“黄主任快进去落座吧,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呢。”沈卫民提醒一声。

黄钟点点头,赶紧进里面去了。

八点五十分,几乎所有人进场完毕。林县长领着其下几名秘书进场,首先就是由他本人总结今年,尤其是他出任池县县长之后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县城内各工厂各公社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前景。

没想到其里竟然还着重提到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并且结合前后文是持支持态度的。沈卫民抬头看台上的林建业,虽然好似对对方的做事风格非常熟悉,但两人其实仅有过几面之缘,但并不妨碍沈卫民尊重这个男人。

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林建业,沈卫民建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不会如此顺利,别说申请下来营业执照,恐怕稍微动一动就是与法相悖。对方确实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按照现在的历史走向,他起码会在池县待五年。但是想到五年后的社会大背景,……安于自身,才是根本。

林建业对这次总结会非常上心,他所展示材料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有来源的,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林建业之后就是各厂厂长上台,第一个当然就是机械厂的吕厂长,提到池县的发展,无论如何都少不了机械厂。它虽然只是省机械厂的分厂,不过县城机械厂建厂这么多年,一直是池县的支柱性工厂。一直到现在,虽然其他工厂也开办的红红火火,但是都没有打断这个惯例。

第二个却是选择今年有过重大动荡的纺织厂,池县纺织厂由来已久,属于池县的老牌工厂。其内里有许多能工巧匠,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素布华匹,却又因得不到重视而名声冷淡。

不得不提的是,沈卫民和赵姑娘在省城费劲腿脚,只为找到让令赵琪合心意的布匹针线,却总觉得还差点意思。回到家里,在收拾空间的时候,搬出来的他们早先从县纺织厂批发购买的几匹布,却更得她心意。可见纺织厂还是非常有实力的。

当然这个认知源于沈卫民对赵琪审美的无比推崇。一个工厂发展的蒸蒸日上,还是温温不火都是有缘由的,如果它的产品过硬,却一直不能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名声,肯定是在其他方面存在致命漏洞。

而现在,纺织厂的摊子交到了孟厂长的手上,听他分析纺织厂今年矛盾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畅聊在他领导下工厂要走向的未来,沈卫民觉得希望很大。

孟厂长下台之后,是各大公社主任上台介绍本公社的发展,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红旗公社的祁军祁主任说的最为淳朴、具体。待在办公室,待在公社大院,不可能知道所有生产队和村里的情况,只有走出去,不断调查,不断看见,才能更好,更彻底的解决各种矛盾。

果然不愧是杨文也口中的工作狂,和大家交流经验的时候,只是听着就觉得累。

之后就是中场休息时间。

“各位同志,大家安静一下!刚才县长在报告中提到的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厂长,今天也到了现场。这是咱们池县建立的第一个食品加工厂,并且作为生产队副业成立,不管是原材还是工人,都由生产队社员出工捡拾制作。”

“咱们这次开总结大会,沈厂长送来支持,让咱们在场所有人都尝尝咱们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食品。来请沈厂长开始分发。”杨文也上台介绍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以及后面机制。

在会堂内枯坐几个小时,大家开始疲惫,这时候听见这个消息自然高兴不已,而且那可是糕点,都是粮食!这哪个能不高兴?沈卫民站起来给大家鞠躬示意的时候,可把很多人吓个不轻,他们是怎么也没没想到杨文也口中的沈厂长竟然这么年轻。

沈卫民没理会大家理论纷纷,开始领着人分散糕点。糕点他提前装了礼盒,一块蛋黄酥、一块红豆酥、两颗红糖山楂和几颗山核桃。

说是礼盒,其实是最简单的包装,上面只刻着“为民铺子”四个大字以及“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印章。今天参会的有代表着池县最有社会地位的一部分人,也有勤勤恳恳的农民百姓,与其整的花里胡哨,倒不如放在实惠上。

在这件事情上,沈卫民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要说下面坐着的这些人,大大小小的会议参加过不少,如果哪年被评为优秀,可能会有奖励,得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缸,但多数时候啥也没有,还得搭来回路费。

哪像现在竟然还提供吃的!

糕点之精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很多人看了看都舍不得下口,这要是带家去,闺女(儿子)肯定高兴。这样想的不在少数,不过直接品尝的也不在少数,闻着旁边传来的糕点香味,忍住不吃很难,坚持不住的也有。

但不管怎么说,通过胃他们认识了一个叫沈卫民的年轻人,知道了生产队副业工厂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虽然现在好似全无交集,很多人也都没放在心上,但是未来谁说的准呢?

中场休息结束,接下来就该沈卫民上台了。

第124章

沈卫民走到台上。

与刚才的高调相比,沈卫民真正站在讲台上的演讲内容要低调许多。虽然说他现在也可以选择在台上高谈论阔,让大家更确切的知道县内确实有个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但是他没有。

在这场会议上,如果选择最出风头的人和物,无疑是沈卫民和他的为民铺子糕点,如此倒也不必真的把所有谈论都纳于自身。

根据沈卫民准备的演讲纲要,刚上台肯定是要给自家工厂好好打打名气的,然而子啊上台之前他却发现不用了。不管是林县长特意在发展报告中提起还是休息时候他满场分发糕点,都已经让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传到与会每一个人耳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