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13节(1/2)

沈卫民这话一出,对面所有人都面露愤怒,省食品厂那几台机器虽然都是老式机器,受损伤之后就算要修,也要花好一番功夫。但是确确实实还在运行中,这一成的价格怎么都低了?

朱厂长也狠狠皱眉,“这件事我们需要商量。”

沈卫民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自便。

看沈卫民没有离开座位的打算,朱厂长领着人走出了会议室。他们争论的声音有些大,会议室里就都能听见。

齐厂长端着茶杯,眼神复杂的看着沈卫民,“你觉得他们会答应不?”

“能吧,淘汰下来的旧式机器,按照价值来说确实不低。但现在可没有人引进这样的机器了,要是不兑给我们厂,最后他们得砸手里。不过想抬高占比是肯定的。”沈卫民一点都不慌张,认真的和齐厂长分析着食品厂可能有的后招。

“你这个小同志可真是了不得!两个工厂让你算计的完完的。”齐厂长感叹道。

“齐厂长,您这话说的可就亏心了,我想这样吗?要是您把这几台机器好好的交给我,后面的事都不能发生。”沈卫民似笑非笑。“要是你们现在反悔,都还来得及,比起旧机器,我更想一步到位。”

齐厂长装没听见,继续喝茶去了。

事情正如沈卫民所想,省食品厂最后答应了,并再次试图提高占比,不过已经熟知他们动态的沈卫民能答应才怪。最后,还是按沈卫民之前决定的要求走。

既然三个工厂都已经达成合意,事情立刻拿上了日程。

省食品厂交付旧机器和钱给沈卫民,沈卫民拿出其中的八成交给省机械厂,付了尾款。三个工厂彼此钱货两讫,合作达成。不过这还不算晚,几台旧机器被直接拉进省机械厂,它们会在这里经过改装、加工然后出厂继续服务于沈家沟食品加工厂。

因为是旧机器,可以预想省机械厂的改装过程肯定不简单,要换的零件可不算少,因为款式老化,这些零件就是在省机械厂,要凑齐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只看这个工作量,沈卫民肯定是要付挺大一笔钱,不过事实上却是完全免费。这是沈卫民和齐厂长谈判时提出的要求,在这项交易中他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是必须的。

当时,齐厂长心一软就答应了,其后还琢磨沈卫民哪来的旧机器?一直到沈卫民和省食品厂谈判的时候,他才知道沈卫民打的什么注意,但是答应都答应了,他也不好出尔反尔,不然沈卫民这个小子还不知道怎么编排他呢。

只是,看到省食品厂淘汰下来的这几台机器,再听沈卫民的几项要求,齐厂长一口气上不来差点背过气儿去。这哪是维修机器?简直就是完全翻新,只留个壳子还是破旧的。

奈何他们厂总工挺喜欢沈卫民,说什么反正这几台机器用的零件已经不做停销,也就只有机械厂还能找到。就当是创造价值了,总比放在仓库招灰强。

总工都这样说了,齐厂长还能说什么?

沈卫民这几天也没闲着,天天跑到机械厂给总工打下手。

见到张桂花,沈卫民才恍然,到省城这许久两人还没见上面。

第143章

让总工给几台机器更换零件和以旧换新, 省机械厂这是给了沈卫民天大的面子。也因此,沈卫民一直没有离开省城,而是每日到省机械厂报道, 时常给总工打下手。

省机械厂总工, 名乔义云, 首都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 系农门走出来总工师。今年三十过半, 他上学比较早,毕业后又在母校执教几年,才转到省机械厂来。其为人谦虚谨慎,连上这次, 他已经帮了沈卫民两次。

沈卫民刚开始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帮他, 不过后面知道对方就住在省机械厂新建房中, 这才隐隐抓住了点什么。

沈卫民想的也确实没错,乔义云确实是在回报。

乔义云能有今天,能一步一步走到高位, 除了自身努力,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幸运使然。他家庭条件比较复杂, 由亲哥亲嫂养大并抚育成才。

对他来说,亲哥亲嫂就是他的再生父母。所以当嫂子害了重病, 他尽自己所能支付了所有医药费,对方到现在还在军区医院重症病房住着, 高额的花销早已经压垮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乔义云。

乔义云作为国内最好大学王牌专业毕业的学生,学历、知识,研究能力,综合各方面考量, 使得他在省机械厂的待遇数一数二,但即使是这样,他在省城也只能住在宿舍。全部钱都流向医院,他对自己的要求基金严苛。

两年前,乔义云经过介绍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对方以及对方的家庭对乔义云和他的工作都挺满意,也表示不会在意他还要补给哥嫂。养育之恩如果都不在乎,那这个人不是废了吗?只要哥嫂不挟恩相报,给他们养老是乔义云的责任。

但是有一点,要想成家起码得有个房吧。这个要求不算过分,都是爹生父母养的,谁不希望自家孩子安稳度日?女方家里这些条件不管谁说拿到哪儿去说,都说得过去,但是乔义云却没有办法立刻答应。

就算省机械厂不分房,以他的工资,如果想在省城定居也是没有问题的,坏就坏在这么多年,他根本没留下什么积蓄。再加上嫂子当时还在军区医院住着,为难之际,他就想把自己的难处和未婚妻以及未来的岳父岳母解释清楚。不过因为去京市交流学习,这件事情只能往后推。

等他从京市交流归来,新分房条例已经下发,他名字赫然就分房名单之中。不管是综合各方面考评,还是考虑对机械厂的贡献,他确实应该在急需用房行列,但因为他本人并不在省城,一般像这样的时候,绝对会绕过他去。

办公室的同事看见他就发出感慨,“你这次是走运了,小沈同志公平公正,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只要是省机械厂的一员,只要确实急需,就被考虑在内。不过也也不用多心,初审名单、复审名单和最后名单都是经由厂委和工会讨论通过,不夹带任何私情。你的条件确实够格,出现在名单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短时间内,要靠自己在省城买房,可能没办法。如果从机械厂购买福利房,对他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也是因为这样,他顺利的和未婚妻订了婚,并且在半年后结婚,就在今年年初,妻子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乔义云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对于沈卫民,乔义云并没有直接接触过,后续听说他还来了省机械厂几次,但几乎每次都是事后听说。两个人基本没交集,谁也不会在沈卫民进省机械厂的时候,专门和他说一声。

两人第一次有交集是在今年三月份,沈卫民来到省城,提出想在省机械厂订购几台机器,用于生产和包装。想在省机械厂订购机器可不容易,当时厂内召集人评估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是否有资格订购机器,最后乔义云投了赞成票。

这两年,乔义云顺风顺水,家庭美满,事业步步高升,去年开始担任省机械厂的总工,是省机械厂成立至今最年轻的总工,学历高人一大截,自身也努力上进,可称得上年轻有为。他既然投赞成票,就是齐厂长也会给两分面子。

然后双方就合作达成合意,签订合同。答谢宴的时候,沈卫民专门来敬他酒,两人才算第一次说上话,此后联系才算多些。

这些只是沈卫民的菜色,乔义云从来没有主动说过,沈卫民当然也不会主动提起,没得反惹烦恼。

这段时间,沈卫民和乔义云经常。沈卫民对这位乔总工非常佩服,对方功底非常扎实,也挺有耐心,怨不得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省机械厂的总工,和他同等职位的可都不下四十岁。不过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稀有动物,何况乔义云毕业于国家最高学府的机械工程系,短短时间就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上手挺快。”乔义云看着被沈卫民组装起来的核心零件,不管是工序,还是选用都没有问题。这个零部件市面上现在已经不常见,尤其专用螺丝已经停产,各种零件都是稀缺不常见,就算是让大学生过来组装,都可能会出差错,沈卫民确实挺有天赋。

沈卫民呵呵笑,把零件扒拉到旁边,“乔工,你不让我碰机器,我只能自娱自乐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他是看乔义云从旧机器上把零件拆了下来,按照他拆下的顺序,反序安装起来的,根本没费什么脑筋就安装上了。

这些零件现在很难找到,如果机器在省城使用还好些,毕竟省机械厂在,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维修或者更换零件都行。但是机器一旦拉进沈家沟,如果损坏,单是请人去维修就要花不少功夫,在这中间他们就别想生产了。

如果毁坏零件稀缺,事情就更大条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连在省机械厂都不易得的零件全部更换掉,起码不能让机器不能随便更换零件。

乔义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他需要更换淘汰机器的适配零部件,并且是尽可能的以旧换新,后面这句当然是沈卫民加上去的。

“你以为给旧机器换零件,是说换就换的?起码得经过几次试错才能找到更合适的。你过来观看更换过程是为了机器出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维修,那只看最合适的一种就可以了,记得多容易混肴。”乔义云笑着说道。

他在省机械厂几个总工里面,算是脾气最好的一个,这和出身有关,和后天经历有关,也和现在的生活状态有关。

“还是乔工你考虑周全。”沈卫民冲乔义云竖起大拇哥,他记忆力强,对的错的一起看没准儿就出错了,倒不如只看一种解题方法。左右他从来没想拿这门手艺去吃饭,他现在就够忙的了。“乔工,跟你打听个事呗,您有没有兴趣收徒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