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19节(1/2)

“也就是说我们最近挣了不少?”沈卫民确实对这个感兴趣。

沈东林露出点笑,如实点头。

沈卫民的心情莫名被治愈了,还有什么事比听到自家工厂挣钱更让人兴奋,至少他目前还没有发现,“挺好!”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现在的运行模式,虽然不能说臻于成熟,但已经有了基础规模。沈卫民不在的这段时间,工厂继续运转,和他在时一般无二。

沈卫民感到挺欣慰。如果离了他,工厂都不能正常运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挺厉害,但从长远来看,他和工厂都是失败的。

人不是机器,总有懈怠的时候。沈卫民作为工厂领头人,某种程度上是全体员工的精神领袖。自建厂之初,他就制定了一整套规则,工人要做到的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工厂规定,而不是谁的个人喜好。

现在最初目标已经初现规模!

沈卫民和沈东林在产线转了一圈,没有发现问题。看大家都忙,他们俩也不好闲逛,直接去了新厂房。

“试试?”沈东林卷起袖子。

“七叔给我打下手,我当然求之不得。”沈卫民把褂子脱下来,扔在一边。

五台机器搬下来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他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因为便利运输而拆分的机器组装起来,此外还需要挺多额外工具。

沈卫民口齿清晰的布置任务,哪里需要打孔,哪里需要掏洞,哪里需要挖坑。要求明确清晰,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记,配合默契。

中途沈强过来帮忙,三个人合力,在沈卫民指挥下,完成了第一台机器的组装!

“这,这台机器是……”沈强挺震惊,虽然还没有通电,也不知道这台机器是干嘛的。但不妨碍他震惊,震惊到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

沈卫民不以为意,这才哪跟哪儿啊。“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台机器看着挺不错,回头五台机器组成一条产线才更壮观。“过两天技术员就到了,强哥,你和他们好好学学,多看看这几台机器是怎么操作的。”

原来的机器被省食品厂截胡,原定的技术员当然不会再过来。沈卫民口中的这两名技术员是他在省机械厂硬是磨来的。

引进机器,就得让它运行。为了让它好好干活,配备专门管理工人和处理突发事情的管理员是当务之急。沈卫民挺看好沈强,对方是他最原始的员工,工厂尚未成立的时候,就跟着他身边做事了。

沈卫民谈下的第一笔生意,其中不少都是沈强的功劳。沈卫民后来才听说,当年在他和那些狐朋狗友之间,沈强做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最后选择跟着他干。

工厂成立之后,沈强一直在帮忙,就算刚开始的规则对他来说有些不利,但是为了支持工厂,他接受新规则。到现在,沈强一直在工厂忙活,并不是单一职务,而是所有杂事琐事,都可以找他。

这个职位有些尴尬,说好听点是各方面都能掺和一脚,说难听点就是各方各面说了都不管用。不过,随着沈强处理各种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到现在也从来没有出过大差错。

沈卫民之前和沈东林商量要给沈强个职务,至于什么职务,思来想去,他们都没有确定下来。

沈东林是觉得沈强应该再好好锻炼锻炼,工厂内管理职务并不多,必须留给德行、能力上佳人选。

管理者是必须要承担起责任的,没有德行,没有能力坐上那个位置,只会给工厂带来惨重损失。因此,选管理和一线工人的方法不同,沈卫民他们也不会任人唯亲。每个职务都是通过深思熟虑产生的,就是小小线长,都不敢马虎大意。

沈卫民倒是觉得沈强现在的表现已经挺不错了,和一年前比较起来,沈强像是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如果他继续坚持下去,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就是这样,越好,越好。

现在的沈强在走出去,谁还说他不懂事瞎胡闹?两年前的事情都成了年少轻狂,长大就好了。如果已经走到现在,他还是被打回原形,沈卫民就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过,他相信沈强不会的。

沈卫民和沈东林意见相左,此事只能暂时搁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两人太忙,偶尔想起就提起一句,大部分时候,只有见了人才会想起来。

新厂房即将投入生产用,对于沈强来说倒是个不错的机会。新厂房开用之后,沈卫民最关心的就是这几台机器,如何利用它们关乎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发展,所以必须得慎之重之!

沈卫民和沈强说的这几句话,沈东林立刻就领会到了什么意思,不过他没阻止。

倒是作为当事人的沈强表明态度之后,就没再多说。不知道他是领会了意思故作矜持,还是根本没领会意思。不过不管是怎么,沈卫民和沈东林都不在乎。作为工人,他们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够了,其他不用多说。

三个人出来后,在新厂房大门口分别。沈卫民直接回家,进门就听见东屋传来说话声,间或开朗大笑,明显是两个姑娘的声音。

赵姑娘好不容易和人相谈甚欢,沈卫民当然不会没有眼色的进屋打断。他一直都挺遗憾赵琪没有特别亲近的小姐妹,为了让她多交个朋友,他费了不少力气。

能在赵姑娘有烦恼的时候,倾听她的烦恼;可以聚在一块,和对方一起吐槽自己的丈夫,这在沈卫民看来,是只有和闺蜜或者女性朋友才能做的事情。

沈卫民从来都不会去剥夺赵琪的快乐,相反,每次他都尽自己的全力去呵护赵姑娘周全,想让她人生完满。这样想着,沈卫民直接拐进了堂屋,他娘正在给未出生的孩子缝小棉袄、小棉裤和虎头靴,旁边还有做个半拉的小棉被,小褥子。

都是用柔软的绒布,看着就挺舒服。

“回来了?”听见动静,李招娣转头,“田同志过来找琪琪说话,两人倒是投缘,听着挺热闹的。”

田桐?

沈卫民眼中闪过莫名情绪,不过很快就被平淡淹没。且不说田桐有没有这个心思,就是有又如何?只要不做害人事,只要琪琪高兴。

依照沈卫民对田大小姐的了解,这时候,她肯定不会轻易向人低头。那可是田大小姐,虽然现在收敛了脾气,但依然是一朵带刺的蔷薇。想出这个办法,实属不容易了。

知青已经移去了知青点,如果不主动出击,就得等着受罪。如果像高达一样有盼头还成,就怕没盼头,如此就只能另辟蹊径。

“娘,小孩子长得快,稍微做两件可以了。”沈卫民把桌上的蜡烛点燃。天儿越来越长,不过屋里暗,针线活难免看不清。

“知道了,知道了,一边待着去,来了净给我捣乱,”李招娣把老儿子推开,继续闷头苦干。这些小被褥当然是紧着肚里孩子用,但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以后生小二、小三,她就不用这么忙了。

老太太未雨绸缪的意识挺强,辛苦一年,轻松数载。

沈卫民自讨没趣,从八仙桌上捏了个青团。青团里面有放红豆馅,也有放软糯黑米和南瓜馅的,吃起来劲道软糯。

东屋传来开门声。

“琪琪,我就回去了。你身子不方便,就不用去送了。”

“嗯,这段时间我都在家,桐姐要是无聊,都可以过来找我,可不用不好意思。我也想和人说说话。”赵琪笑着说道。

“嗯,我记得了!”田桐跟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