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30节(1/2)

“沈卫民,你不记得我了?”

说话的是正躺着的仝欣。

第152章

仝欣说的这句话, 沈卫民每个字都听见了,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根本不知道她什么意思。不管是原主的记忆里,还是他的记忆里,都不曾出现过仝欣这个人。

沈卫民和原主的记忆早已经结合, 很多早已经被原主遗忘的记忆他有时候却会想起来。按理说, 如果仝欣曾经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他不会一点印象都没有。

虽然对方是无关紧要的人, 但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仝欣并不是见过之后完全不留印象的长相。

而且很显然,对方早就认识他。

沈卫民皱眉, 他敛目, 在脑海中搜索了一遍,依然无果。

“我想表嫂是认错人了, 我们从来没打过照面, 我很确定我之前没有见过你。”沈卫民语气冷淡。

仝欣抬头, 看向逆光站在门口的沈卫民, 就算是这样, 他依然俊的让人心颤。“原来你真的不记得了。”

她声音发颤。

沈卫民轻轻点头,说了句“你好自为之”就走出了房间, 迎面正好遇上正要跑进来的李豪。

“你来干什么?”李豪不客气的问道。

沈卫民没有在他身后看到大舅和妗子,就摇了摇头绕过他走出了门。走到院子里还能听见屋里李豪咋呼着问仝欣,“媳妇儿,你还好不?他没有欺负你吧。”

沈卫民讪笑,有时候他觉得一个人活到李豪这样也挺不容易的,未开窍之前挺混, 整天让大舅大妗子操心。开窍之后还是混,心里只有媳妇儿,其他谁都没有。

哼!

除李豪之外, 沈卫民没有再见到其他人。

虽然仝欣不知道沈卫民放在心上,但是这事却引起了他的警觉。

原主不算是记忆力很好的人,但是沈卫民不一样,就算孩童时期的事情他大至都能完整的记起来。在他看来,原主的那些记忆有时候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只要回想就像是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在眼前划过,但他始终没能从中截取出有关仝欣的画面。

或许刚才该问问她的,沈卫民突然有些后悔。

开门坐进车里,沈卫民没有立刻启动车子。他从空间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慢慢翻看着……

沈卫民当初费尽心神从沈宏志那里拿到的笔记本,到手后,他确实认真看了两遍,之后却没太把它当回事,主要沈宏志记载的事情大都是他知道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不具有参考性。

沈宏志被困在大荒农场这件事情本身就和小说故事导向发生了偏差,随之而来当然是各种偏差。现在就连沈宏志口中的女主都命丧黄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幸运的是,这个所谓的小说世界并没有崩塌而是继续前进,说明女主无法左右世界兴亡。不过即使是这样,沈卫民也没有办法确定小说人物对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影响,因为到现在他也不知道男主角是谁?

沈宏志为什么会对向暖动手?沈卫民后来从杨文也那听说了原因,却是因为向暖先动了他在大荒农场娶的夫人。

这是沈卫民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原因,笔记本上的沈宏志对向暖的执念太深,那种势在必得感让他以为沈宏志一定会对向暖死心塌地,毕竟就连他去大荒农场的原因,都和向暖有莫大关系。

因此,在听到这个反馈的时候,沈卫民直接怔愣住了。千算万算他倒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方面的原因,后面想想确实有这个可能。

沈宏志本身是一个挺懦弱的人,人活到老年还一事无成,笔记本上时常念叨的决心也是声厉内荏,一看就是在做表面功夫。

沈卫民敢肯定沈宏志进入大荒农场不久后就和人结婚,绝对是权宜之计。不过对于一个传统了几十年的人来说,结婚可能有不一样的意义,所以他逐渐向家庭妥协。

向暖和沈宏志却不一样,她天生凉薄,要想让她认命,对生活妥协,老老实实生活在荒凉的大荒农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选择结婚唯一的目的只能是走出去,在诺大的大荒农场,她唯一的盟友就是沈宏志。如果沈宏志日渐心归家庭,势必要减少对她的关注和帮助,心高气傲的向暖,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因而,向暖对沈宏志的妻子动手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恐怕连她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栽到沈宏志手里。

沈卫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翻着笔记本,再看上面的内容,让他有种不真实感。沈宏志今生选择了一条与前世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会走得更加艰难。而他口中的女主角则是在一切还没开始的时候就丢了性命,他所记载的这个故事走向陡然发生偏转,至于最后会不会偏离预定轨道,沈卫民并不确定。

沈卫民虽然不是小说的资深爱好者,却也知道那一方世界中的精神支柱,唯有主角支撑。虽然会因为文章叙述角度不同,各个主角的篇幅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既然被称为主角,自有他的道理。

突然,沈卫民在笔记本上看到一句话。

“七七年,一个姓仝的女士捐款给沈家沟修路扯电,还亲自去三叔的坟前祭拜。她是个好人,让我第一次走出了沈家沟。我第一次感谢三叔,他曾经救了一个了不得的人。”

嗯?沈卫民摩挲了下“仝”这个字,这说的是不是仝欣?

很大可能上是吧?沈卫民只能这样猜测。

不过对于曾经是不是救过人,沈卫民并没有印象。或许在原主看来这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连他都没放在心上的那种。又或许他当时根本不是为了救人才去做的某件事,而是因为去做了某件事才碰巧救了人。这些沈卫民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甚至没有在他的大脑里留下印记。

沈卫民对这件事找到了合理解释。

如果沈宏志说的仝女士就是仝欣,那她算是个好人。

沈卫民合上笔记本,吐了口气,启动车子回县城。

在沈卫民出发去省城之前,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迎来了几个客人。

他们中过半是沈东林昔日战友,此次过来却并不是为了叙旧,而是带着任务来的。沈东林陪着在他们在工厂参观,然后达成了某种合意。临走的时候,他们带走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数种商品。

带回去是为了和其他各食品厂的产品进行评比,为的是年后在海市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由种花家筹备举办,与会的是已经和种花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目的是为了交流合作。

种花家上下五千年,有数不清的技术和美食,但在眼下世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有些技术已经不合时宜,合时宜的自家还很落后。而有些美食早已经失传,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存在很多局限性。

说是交流,说白了就是让自家商品得到认可并成功走出去。走出去首先就是要被认可,这就要求种花家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产品质量要过硬。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各大食品厂的王牌产品,他们质量过关,如果符合其他合作伙伴口味,想大批量生产和出口都没问题。

上面之所以知道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一半原因在沈卫民,一半原因在沈东林,归根结底在沈东林。他曾经的领导这次分管此事,说话有几分决定权,对比过几家食品厂提交产品之后,他突然想起逢年过节时候沈东林寄过来的糕点,精细、美味,很符合他们这次选品要求。

询问过领导小组的意见,竟然发现其中不少人都知道“为民铺子”,原因是夏扬州夏秘书逢年过节最喜欢这家糕点。这样就好办了,询问过领导小组的意见,他直接派小组来沈家沟考察。

出现在博览会的商品事关重大,几乎代表种花家脸面。消息一经放出,就有不少食品厂申报。但这事不是你申报我就给通过,出现在博览会上的的产品是有定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