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53节(1/2)

“刚刚秦志峰说明天回,今天自由行动,你有什么地方想去吗?要不跟我去看望师公?”

徐新华口中的师公是他爹徐进山的师傅,因工作调动到了省城。昨天路上徐新华还说他爹专门叮嘱他,要是有余闲就过去看看,老爷子这个月七十大寿。

沈卫民当然摇头,“我跟你一起去百货大楼,之后我自己逛逛。”

“行,”徐新华三两下把包子咽下去。不过他罕见的操起了做哥的心,想着在分开的时候把沈小民送回机械厂来,好过他走丢了。

省机械厂没建在省城市中心,离得还不近,要不然徐新华也不用这么早就赶过去。这周边都是工厂,机械厂、纺织厂和鞋厂,规模还都不小,少的都有一两千人。大都住在周边街道,因此,周围百货大楼,供销社,电影院还有公私合营的饭店和副产品铺都有。

省城比他们县城要大要繁华,不过对沈卫民来说,这还不够看,从始至终也没露出惊讶。两人走进百货大楼,明明穿的干净立整的,短袖衬衫直筒裤,母亲牌布鞋,却从头发丝到脚底跟都透着朴(土)素(气),站在这里总觉得自己埋汰。

就是神经大条如徐新华注意到别人若有似无的视线,都觉得有些羞愧,回头看沈卫民却全然不觉得似的。

“卫民,你要买什么?”徐新华问。

“没什么必须的,先看看再说。你买你的,不用在意我。”

省城物价比下面市县要高出一些,同样品类也更多,很多东西县城根本看不到,不过他现在不是想买都能买的身家,没票钱也不够。还是一会儿去外面看看吧。

徐新华最终买了两包点心,和一斤六两熟食,就准备离开了。离开前还琢磨着要把沈卫民送回去,沈卫民无奈,保证了好久自己认识路才把人送走了。

沈卫民买了两盒万金油,这玩意儿用途广泛,谁都能用,最实用了。

走出百货大楼,沈卫民在附近转了转,电影院门口站着的男男女女,中间恨不得能再插个人,脸上的羞涩离老远都能感受的到。

再往前走,七拐八拐的,不知怎么就拐到了一个小市集上。

沈卫民看了看,大都是农副产品,鸡蛋、自种青菜、自制扫帚自编竹筐更是连着好几家,交易方式有以物易物,也有以钱易物的。沈卫民问了问价格,不要票的情况下,价格几乎与百货大楼供销社持平。

沈卫民买了一个竹篓背着,开始整条街扫荡。鸡蛋五分钱一个,沈卫民包圆,被老大娘饶了一毛钱。另外还买了一只老母鸡,一兜苹果,一兜洋柿,几个水蜜桃。蔬菜什么的,他家自留地就有,蘑菇对他家来说也不是稀罕物,其他好像没什么好买的。

别看沈卫民洋洋洒洒买了一大堆,也不过花了十几块,这年头钱是真值钱。找个人少的地方,沈卫民拽了把麦秸放进背篓,里面的东西则被他扔进了空间。

走到街尾,发现这是个死胡同,沈卫民正准备往回走,却发现最里面的小巷里还摆着摊子。沈卫民拐进去,竟然是布和鞋子?

怪不得刚刚进去出来的那些人走得时候都弓着身子,鬼鬼祟祟的样子,原来是心虚。虽然现在还没有明令禁止买卖,但是国家经济政策在那摆着,并不提倡自由倒卖。不过什么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胆大的,敢为大家不敢为。

“兄弟,看鞋?这些虽然是鞋厂的瑕疵品,却都不妨穿。”摊主压低声音推销。

沈卫民捡着看了几双,完好无损,根本看不出哪里有瑕疵。

“多少钱。”

“四块五一双。”

那确实是不贵了,池县供销社一双七块还要票,刚刚在百货大楼看到的还更贵些,八块钱也要票。

沈卫民瞧了瞧,鞋子尺码都全,他挑拣了三四双放在自己跟前,“老板,我多要几双,你饶我点?”

“小兄弟,这……我们也不是倒卖,是给厂里买,自己说了不算。”摊主笑着说道。

沈卫民放下手里的鞋,抬头似笑非笑看向摊主,“替厂里卖?我们机械厂没有副产品,不大清楚瑕疵品处理办法。等过些日子见到你们工会的李干事,再仔细问问?”

替厂里卖?说的好听,不说这打着处理瑕疵品的名义卖好货的举动,就说他们窝在这最里巷的举动,就不合乎常理。

第175章

自从知道夏扬州来海市的时候, 会给他带来胶卷,沈卫民就物色好了照相馆的位置。

从火车站到照相馆,他没走一点弯路, 自然很快就到了。

再从照相馆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回到车上,沈卫民打着手电筒,把照片拿出来一张一张看了一遍。爹娘还是原来的模样, 笑起来的时候有些僵硬。赵姑娘看着精神头很好, 两个月休养, 让她看着富态了一点, 在沈卫民眼里又好看了三分。

最后两张是小馒头的相片。第一张被包在小粉红褥子里, 记忆中皱皱巴巴的皮肤变得光滑,眼睛圆圆大大, 看着就机灵, 小脑袋上已经长出了浓密的黑发。

另外一张是笑着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笑着的样子又萌又可爱。这才两个月,现在看上去已经是挺好看一小孩儿, 都说孩子一天一个模样,现在沈卫民是相信了。

虽然理智上告诉沈卫民这就是他儿子,但完全没有参与他的成长变化, 只看照片, 沈卫民只觉得陌生。

这就是他儿子啊!

沈卫民回到住所的时候,后续部队已经到了。院子里挺热闹,包括沈强在内,一下子来了十几号人,一个人说一句话也能把场子热起来。

“三柱子, 你可是回来了。”沈强最先看到沈卫民,语气中都是急切。

沈卫民眼中闪过疑问,他先和几个长辈问好,又看向四嫂和沈强,“怎么都站在院子里?”虽然已经是四月初,早晚天气还是有些凉的。他一早就知道沈强会来,入住的时候就考虑周全了,这方面谁跟谁都不用打官司。

“三柱子,桂婶和林同志发生了点矛盾……”四嫂开始解释原委。

不得不说,沈卫民预估的时间是比较准的,沈强一行人今儿半下午到了海市。虽然到住所花了好些时候,但一路上都还算顺利。包括沈强在内,这一行十几个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各中惊喜和害怕就不用提了。

下车后,沈诺负责接待。按照沈卫民之前的安排,待他们住下之后,就自主安排去了。

一路舟车劳顿,来到海市之后,当然是先休息。不管是见世面还是出去溜逛都得等缓了这口气再说。

桂婶却是个闲不住的,原先在家里,她就跟一头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全家十几口子,全靠她死命的干活养活着,这在沈家沟不是秘密,因为觉得她可怜,会计记公分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给她往高了记。

原先桂婶只是作为临时工到工厂帮忙,沈卫民本来是不想给她转正的。她家那一笔乱账,着实难缠。要是因为她到工厂工作,最后觉得没拿到合适工资,家里人去工厂闹,怎么办?

那时候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刚刚成立,根本经受不住这样风吹雨打。但是桂婶的手艺太好了,别的妇女看七遍八遍都不一定学会的复杂吃食,她只瞅一遍就能做出来。

另外她还有几道拿手菜,听说是她祖上传下来的,沈卫民吃过几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惊艳。到后面桂婶就顺理成章的进了工厂,再然后就成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正式工人。

之前沈卫民担心的事情也确实发生了,不过很快就平息了。眼瞅着桂婶有了工人身份,第一个觉醒的是她的丈夫,对方好像生怕桂婶有了本事抛弃他,渐渐的就正干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