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2/2)

二太太性子柔顺,说话和气,进门这些年从未跟谁发过脾气。她又惯会哄老太太开心,再加上是亲戚,老太太见二老爷整日乐呵呵,也就按耐住不去管了。

别看三太太说话要尖,可三老爷纳小妾可是毫不眨眼,还纵得小妾没大没小。三太太又不打理府中事务,压制起来难免费力。那些年因为这事,三太太没少哭到她跟前告状。不过老太太心里到底是偏向儿子,况且男人纳妾是常事,正室压制不住小妾那是自己没本事!

论手段心机,二太太自然是高出三太太一大截,可未免格局太小。作为金家老太君,自然是希望看见人丁兴旺。压制妾室是必须的,可也不能太过分,弄得二房人丁凋零。三老爷的一个小妾怀孕了即将生产,这次留在南边没跟过来。听说大夫诊脉说是男孩,老太君听闻高兴的不得了。

二太太听见老太太的话抿着嘴笑,心里却在撇嘴。明明是老太太的意思,说得好像是她往出推让一般。她是个聪慧人,领会了老太太想让大太太当家的意思。反正她抓不住,索性大方点自己主动提出来,这样还能显得自己豁达懂事。虽然她能想明白,可心底到底是有些不舒坦。管了这么多年的家,突然被人管制,有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

从老太太这边告退,她径直去了大太太的宁安居。反正早晚的事,不如尽快办利索,免得让大太太心里不舒坦。萱姐儿的事情还要仰仗大老爷,二太太必须先有个态度,不然她怕大太太会从中作梗。

二太太只有这一儿一女,眼下儿媳妇怀了身孕,她心里更加替女儿着急了。

☆、第一百一十四回 管家

二太太从东跨院出来就去了宁安居,她刚刚进院子就瞧见一个小丫头扭身进去回禀了,另一个丫头笑呵呵的迎上前见礼请安,又紧走几步去挑门帘。再往里面走,只见院子里干净极了,连一根多余的草刺都看不见。四下里挺安静,听不见嘈杂的动静。

大太太这宁安居很大,前面有门房,两边是厢房,还有偏房和耳房,正房后面还有后厦。这院子比普通人家的整个房子还要气派,院子里还有个小小的花园,眼下还没入秋,一片峥嵘景象。

南边老家的房子虽然比这里的大,可却不如这府里设计巧妙大气。到底是都城大地方,瞧着就是比南边强!没想到老太太竟然把这么气派的院子让给大嫂,自己甘愿住到冷清的东跨院去。看样子老太太是彻底放手不管事了,这就是信号!

二太太进门的时候,大太太就跟着大老爷到了都城,她们两妯娌倒是没怎么打过交道。之后年节的书信往来,偶尔大太太回南边老家的时候碰碰面,若说了解倒真是算不上。

只是知道二老爷妾室不少,庶子庶女也是一大群,二太太在心里还笑话大太太脾气太好。如今看来,能让老太太彻底放手不理家事,名正言顺的住在这气派的院子,倒是个有些手段的人。而且玉仪还跟安家少爷定下亲事,不得不说大太太交际手腕了得。安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不知道怎么看上金家这里里外外的铜臭味?

听说安家老爷是皇子们的老师,二皇子还时常出入安家。能跟安家结亲,怎么说都是高攀。金家的家族生意做得很杂,只要是赚钱什么买卖都做。不过他们主要是跟内务府打交道,官家的银子总比老百姓的好赚。眼下她们跟安家是姻亲,跟二皇子的关系变得密切了,往后生意上的事越发会顺利。

二太太不得不承认,虽说生意主要是二老爷和老三操持,可这依仗的还是大老爷。

“二弟妹来了,快到里面坐。”大太太听见小丫头的回禀,已经迎到门口。她看见二太太一把就攥住她的手,亲热的不得了。

“你初到都城肯定有不适应的地方,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太太连声说着,“东西两府的院子是刚刚收拾好的,我也不知道你跟三弟妹的喜好,偏生老太太在安家别院,只好自己拿主意了。你要是觉得那里不舒服就说,我马上打发人换。家里倒是请了一个擅长做南边菜的厨娘,虽然味道不如老家那里地道,却还能下咽。只是这厨娘只有一个,还没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偏生老太太吃不惯都城的口味,只好让你和三弟妹暂时忍耐一下。实在不成,就让大厨房做好了给你们送过去。”

“那样大伙都吃不痛快。我倒是不挑食,反倒想要尝尝都城的特色菜。这趟我过来,主要是想要把账本给大嫂你。我是打老太太那边来的,在来得路上,我已经打发人回去取了。”二太太话音刚落,一个婆子便抱着几本账簿进来了。

大太太见了并不命人去接,反倒眉头微蹙的说道:“本来在南边一直是弟妹管家,打理的都挺妥当。我跟着大老爷来都城单独立火,这是赶着鸭子上架,不得不把琐事都管起来。自从知道你们都要搬到都城来,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则是一家人团聚了热闹,二则是有人能打理内务不用我整日头疼了。这账本你赶紧拿回去,我去跟老太太说明。”

说完还不等二太太说话,又接着说道:“弟妹不必担心人生地不熟,我带弟妹出去串串门走动走动就成了。至于咱们府,你就照着南边的老惯例来,保管不会出事。我这里连夜整理了一份名录,都是跟府上有关系往来的目录。另外还有一部分旧年的账目,记录着府中的银钱往来,给你做个参考吧。这只是上半年的账目,我怕弟妹一时半会儿看不完。倘若你想要一年的,我再让人给你送过去。”

说话间,一个婆子托着托盘过来,上面放着厚厚两大本账目,最上面是一摞厚厚的纸张。搭眼一瞧,满满密密麻麻都是小字,瞧了就觉得头晕。这么多,还仅仅是半年的账目明细,可见金府银钱往来有多繁杂琐碎。再看这关系往来的名录,更是让二太太心中惊讶。看样子大太太的交际圈子挺广,与她往来之人上至达官贵妇,下至寻常妇孺。

这二太太原本就管过中馈,眼睛瞟了一眼心中便有了定数。不过她忍不住又在心中冷笑,大太太这是在故意给自己下马威,故意显摆自己谦让呢。倘若自己真的能打理三房的内务,相信也能做得很好!只是眼下她还没有这个资本,就连一向偏爱有加的老太太都不支持自己,她也只好退一步了。

二太太把自己丫头手中的账本拿过来,放在桌子上,笑着回道:“大嫂待人真是和善敦厚,难怪老太太时常夸赞不已。原来我在南边老家,大嫂在都城,虽然见面却不能多。一样的媳妇,听见婆婆夸赞大嫂,我心里自然是有些不服气。想我是一年四季不分阴天下雨,总是每天晨昏省定,侍奉老太太洗漱、穿衣、用饭、就寝,管着家里乱七八糟的俗事,虽然没有功劳却还有些苦劳。老太太却把大嫂挂在嘴边,什么贤惠、善良、心细、能干、宽厚……什么好字眼都用在大嫂身上了。

如今我到都城来,今个儿头一遭跟大嫂打交道,立马就明白老太太的心情了。大嫂不愧是金家长媳,果然

不愧是金家长媳,果然堪为我跟三弟妹的表率。看看我这账本记的,估计给大嫂一看就能瞧出笑话来。再瞧瞧大嫂下的功夫,真真让我羞愧难当。能者多劳,这家还得大嫂管着,我到底年轻又蠢笨上不去台面。往常人人都说大嫂贤惠谦让,今个儿就让我出一次风头!大嫂可千万别再推辞!”

这番话说完,大太太心下一动,不由得细细打量起眼前的二太太来。只见她脸上施着淡淡的胭脂,乌髻低垂,上面只戴着一朵绢花。一身杏红的裙子,越发显出江南女子白嫩水灵的肌肤。手腕上戴着一只翠绿翠绿的玉镯,粉红色的蔻丹,两种颜色碰撞之下竟越发突出她纤细白皙的手指。

衣着不算华丽,可胜在细节,搭眼一瞧觉得挺舒服,越看越觉得有些韵味。这二太太今年也三十多了,脸上却不见半点细纹,说话细声细气带着软糯,虽然生了两个孩子身材却宛如少女一般。她的嘴巴又这般会说话,让大太太这样自认为八面玲珑的人都自愧不如,难怪能在金家有一席之地,能让老太太偏爱几分,能让二老爷服服帖帖。

“得,我暂时收下这账本,不能不领二弟妹的情意。”大太太不再推辞,收下账本又请二太太品茶。

两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自然要说到金家马上要办的大喜事。其实主办并不是金家,只是这常存在都城没有其他长辈,只能是金家出面给操持。

原来,老太太托人给常存说了一门亲事,姑娘家是都城本地人。说来也是缘分,姑娘家原本就住在金府的东边,前一阵子另外置办了宅院才把房子卖掉。常存帮大老爷交涉,跟姑娘就见了面。两个人一见倾心,彼此都有心思就是没有点破。常存私下里求老太太做主,老太太给他母亲写了书信,得了回信才打发媒人去说合。一说两现成,姑娘家答应了!

姑娘父母双亡,只跟着老祖母相依为命,好在祖上留下不少家财,生活倒是无忧。她们祖孙嫌弃院子太大,住得人少空落落,这才另外换了住处,没想到这一换竟然结了一门亲事。

常存带着姑娘回老家成亲,前几日才回来,打算在都城再置办几桌,请请当地的亲友朋友。另外,常存谋了个都城巡捕把总的官职,她们夫妻在都城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这也是成亲之前人家姑娘祖母提出的唯一条件。姑娘的祖母说了,她们陈家不缺银子,郁家可以不给任何的聘礼,只要能让两个孩子在都城自己过日子就成。

本来常存的母亲不同意,可一听见可以免了聘礼,就乐不得的答应下了。最后还是老太太从中压制,才过了聘礼,只是有些敷衍了。这样也好,不然以常存母亲的性子,儿子不在眼前,指不定怎样磋磨新媳妇儿呢。离她远远的过日子,也能消停不少!

郁家人谁都不打算过来,都城这边只能是金府帮着预备。大太太这两日便忙碌这件事,事关郁家脸面,少不得事事都要经过老太太的同意。如今金家三房全都搬过来,正是多事之秋,大太太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让人挑出毛病。

“二弟妹来得正好,你帮我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大太太有个习惯,办红白喜事的时候人多事多,她喜欢事先都在纸上安排妥当。反复斟酌核对,发现不足随时改动,提前一天吩咐下去,这样就省得出乱子了。

她递给二太太几张纸,上面细述着给客人安排桌子的情况,谁负责上菜,谁负责上茶点,谁单负责上酒,谁又负责撤碗筷……个个细节都安排妥当,从迎客到送客,全都有专人负责,而且安排人员数目合理。

“原本我想着人手不够就让东西二府的丫头、婆子过来,我不熟悉自然要多麻烦你跟三弟妹。可郁家那边没有谁过来,新娘家里的亲戚又不用咱们招待,这样算下来统共没几桌。”大太太脸上一直带着笑意。

“我会看什么?大嫂办过比这还大的事情,想来是小事一桩。”二太太怎么能接那几张纸,觑了两眼,“大嫂办事还真是妥当细心,看这纸上写得密密麻麻。若是换成我,早就头疼了。”

这二太太句句都是奉承话,偏生说得让人觉得无比真诚。大太太虽然知道这话只能听听就算了,可心里还是有些舒坦,脸上的笑意不觉深了许多。

二太太见好就收,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说要回去收拾收拾。她们刚刚搬过去,自然要忙乱一阵子。大太太亲自送到门口,正好有管事媳妇来请示,这才回屋了。

那管事媳妇本没什么大事,大太太很快就把她打发走了。她回想方才二太太的言行,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二太太这趟来表面是送账本,可她总觉得似乎还有其他事情。究竟是什么事,二太太又什么口风都没漏。大太太想了想也没想到,索性放到一边。

她对自己两个弟媳儿不怎么了解,只是听说着三太太性子矫情喜欢要尖,看面相也是个厉害主。倒是这位备受金家人赞誉的二弟媳儿让她刮目相看,看似温顺可人,说话又圆滑和气,可这骨子里却是个真正的伶俐人。

大太太看着二太太留下的账本,拿起来翻了翻。粗略一看,账目倒是清清楚楚。大太太见状心中不由得冷哼一声,她打理中馈这么久,说心里话,就算是自己家她也一明一暗两本账。只因有些账目搬不到台面上,容易以后出祸端。这都城里的世家贵族看着风光,

看着风光,可今天风光富贵,明天就被抄家的也有。大太太没亲眼看见却听说过,御林军把府邸里里外外包围,从主子到奴才都被控制住。别说是账本,就是府中上茅房用的草纸都被查看过不止一遍。那些上不去明面的账目要是被查出来,就又多了一条罪名,有时候反倒成了定罪的关键证据!

况且银子在谁手里谁用着方便,大太太也存了些私房钱。她倒是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想着给自己的一儿一女多攒些罢了。妇道人家,哪能没有一丁半点的小心思?

可眼前二太太这本账本太干净,干净到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而且连涂改的地方都没有。

只是大太太可不想追究二太太是怎么当的家,那是老太太管的,她犯不着费力不讨好。大太太拿着账本去东跨院,自然是推脱管家之事,说了许多理由。

老太太当然是不容许,这样推了几次,大太太才为难的答应下。

“弟妹管家比我妥帖,只是才来都城一切都不熟悉。那我就先代管一阵子,等弟妹以后接手。”大太太也没敢把话说得太满,活说着以后免得没有退路,“只是我对南边老家的规矩不太明白,还请老太太看看账本指点一二。另外,我还把府中的账本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