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2)

“姑娘自不必担心,公子早就有了良策。眼下兄弟们正穿着振东军的衣服去偷袭平西路军,他们窝里反,很快就会顾及不上咱们了。”郝福见幼仪住在自己主子帐篷里,有什么重要军情回禀都不用回避,便没有隐瞒。

幼仪闻听悬着的心彻底落下来,她是关心则乱。连她一个大家闺秀都能想到的事情,郝连玦岂能没思量过?既然他选择了这个地势严防死守,必定考虑周全。转而,幼仪又为去偷袭平西路军的士兵们担忧起来。方才她见撤退的士兵个个都挂了彩,严重的身上还带着没来得及拔下来的箭,血流的浑身都是。虽然她在心里想象过这场厮杀的血腥,可亲眼见到却还是忍不住震撼。

此番偷袭,必定又是一场恶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安全归来!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用生命战斗,唯有她什么都做不了,还成了郝连玦的包袱。思及此处,幼仪扭身出了帐篷。

外面的士兵正在休整,伤员被集中在一处,军医正挨个诊治。

“我能帮忙做什么?”幼仪走过去诚恳地问道。

军医是个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老头子,他瞧瞧幼仪一皱眉,回道:“这里不是姑娘能待的地方,你还是回大帐休息吧。”说完又低头忙起来。

幼仪面色赤红,却并没有离开。她仔细瞧着老军医旁边的小士兵,看他怎么清理、包扎伤口。

“动作麻利些,这里需要包扎。”老军医给伤口处理好,便招呼小士兵过去包扎。可他实在是腾不出手来,伤员太多了。

幼仪闻听跑了过去,她蹲下身子,看着伤员狰狞的伤口迟疑了一下。随即,她轻咬着嘴唇,学着小士兵的样子,从伤员衣服内里扯下一条布。眼下这功夫也顾不得什么男女有别之类的话,没有剪刀便用嘴咬断。

那伤员很不好意思,稍微往后缩了一下。

“别动,伤口还在流血。”幼仪低声说着。

老军医扭头瞧了一眼,并未加以阻拦。

幼仪轻轻的在伤口处缠绕,万分小心生怕弄疼了伤员,然后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看着自己第一次包扎的成果,幼仪满意的笑了。

“谢谢金姑娘。”伤员是个年纪不太大的小伙子,他朝着幼仪害羞的笑了。

幼仪轻声抚慰了他两句,让他好好养伤,然后去照顾其他伤员。

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往下进行就变得容易多了。幼仪一边帮忙,一边虚心的像卫生兵请教,还留心观察学习。很快,她已经有几分熟练了。

等到郝连玦找到她的时候,她正蹲在一个伤员身边忙活。她鬓角的发丝凌乱的垂下来,额上有细细的汗珠渗出来。手上沾着殷红,腮边不知道沾了什么脏东西,有些发黑。

郝连玦的眼神一暗,静静的看着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或许,幼仪也给了他不小的震动。幼仪并不是他曾经见过的大家闺秀那般,她那样独特,那样不可思议,颠覆了女人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先锋,您来了。”不知道是谁先看见郝连玦,打破了这份宁静。

郝连玦迈腿走了进来,到每个伤员身边挨个的慰问,还蹲下来查看他们的伤势。伤员们支撑着起来,争着抢着跟郝连玦说话。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还有的人试着舞枪弄棒,说现在上战场杀敌都没问题。

幼仪见状精神也为之一振,觉得满腔的热血都沸腾了起来。她只恨自己是女儿身,竟不能一起驰骋沙场。

伤员被安置妥当,伙食兵抬着大锅进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粥。几个小兵跟进来,拿大碗盛粥,端到伤员跟前。有受伤严重不能自己吃饭的,便一口一口喂他们。幼仪也上前帮忙,粥熬得很稠,里面添加了不少野菜和肉粒,闻着就有一股子香气。

喂完伤员,幼仪跟着郝连玦出了病号帐篷,外面的士兵也正在用餐。他们的粥就稀了好多,里面光有些野菜,并不见半点肉渣。

她随手捡了个干净的碗,跟着外面的士兵一起吃起来。

“你的饭在我的帐篷里。”

“我又不是伤员,吃什么病号饭。”幼仪让人把郝连玦为自己准备好的饭菜给伤员送过去,自己坚持跟普通士兵吃一样的吃食。

她知道那些肉是紧着伤员补身体用的,自己不能帮什么忙也就算了,怎么好意思跟伤员抢肉吃?郝连玦见到她坚持,就没有勉强,心中的赞赏又多了几分。

有胆识,有见地,有魄力,有爱心,临危不惧又任劳任怨,这些词完全跟一个大家闺秀搭不上边,偏生都能用在幼仪身上。金家的发迹并不那么讲究,以至于她们连二流世家的眼都进不去。倘若不是三番五次跟幼仪有了交集,恐怕郝连玦这辈子都没想到金家还有幼仪这样的人物。

幼仪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半晌下来累得浑身酸软,可心底却是高兴的。吃过了简单的午饭,她便回了帐篷休息。没想到这脑袋一沾到枕头便睡了过去,直到被低沉的说话声惊醒。

可能是处在危险的环境中,她的警惕性也高起来,即便是在沉睡状态也能被细小的声音吵醒。

她睁开眼睛,看见帐篷里掌起了灯,郝连玦的身影拉在屏风上。

“牺牲的兄弟们名单都在这里,请先锋过目。”

听见这话幼仪心下一顿,一股悲伤涌了上来。虽然那些士兵跟她并不熟识,甚至有些连面都未曾见过,可到底是一起经历过枪林剑羽过来的,总有种休戚与共的感觉。

为了这次任务圆满完成,为了打乱敌军的计划,他们送掉了性命!

还不等她多想,又听见有人接着回禀道:“启禀先锋,牺牲的这九个兄弟,有两人尚未娶妻,家中尚有高堂。其他七人都娶妻生子,留有后代。”

不管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留下孤儿寡母,都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悲剧。

郝连玦一向平静的脸上也出现少有的悲切,“把这份名单飞鸽传书出去,即便是咱们出不去,也不能让兄弟们白白送命!他们的高堂、儿女,会有人帮忙照料,让他们在九泉之下能够安心!”

“得令!”帐篷里的人陆续出去,郝连玦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静默不语。

幼仪从屏风后面转出来,轻手轻脚过去给他倒了一杯水。

“从前在王府的时候,死个把奴才是常有的事情,我从未觉得别人的命有多值钱;到了漠北,死人更是见多了。尤其是赶上有异族侵犯,两国交兵,死人更是无数。可越是见的多,我的内心就越平静不下来。

我知道,都城安逸的生活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的合家欢乐,是旁人用家破人亡话来的!”郝连玦第一次对旁人吐露心声,对象竟然是个小姑娘。

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奇怪,连对自己父母都不想说出口的话,为什么就愿意跟幼仪倾诉?他把这一切归咎为时机,或许是刚好兄弟们丧命,幼仪刚好在身旁,仅此而已!

幼仪明白,他不需要任何宽慰和指导,他需要的不过是个听众罢了。她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坐下来,静静的听郝连玦说。

郝连玦讲了很多他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老王爷还健在。他依稀记得,老王爷是个盖世英雄,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可惜,没多久老王爷就得了急病死了。

幼仪觉得有些奇怪,郝连玦对自己祖父的记忆都还保留在孩童时代,却给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一直在他身边教导的王爷,他却只字未提。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父亲的敬重远不及祖父。

不过细想一下也能理解,毕竟老王爷是大禹的功臣,连先皇都要避让三分。想当年老王爷带着大队人马拥立先皇,又为了大禹常年征战,在百姓中、军队中都颇有声望,几乎是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