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进退两难(2/2)

所以,即使朝廷想要维持现状,都已经成为了一厢情愿的奢求了。

因此,孔纬等内阁成员,虽然知道李晔的变法,李晔的出兵,都会引起藩镇的关注,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因为只有尽快强大起来,才能保证朝廷的安静。

而现在,李晔终于尝到了大步快走的恶果,朝廷现在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保证征伐天下,而此时各大藩镇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开始疯狂地兼并。

就是要在朝廷缓过劲来之前,将自己的势力扩充到极致,这样,他们就有了和朝廷谈判的资本。而像朱全忠这样,心存他念的人,也就可以逐鹿中原了。

不过,李晔在这个时候,看似无力的诏书,却给这个本就负责的局面,又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毕竟,有些藩镇,还是心向朝廷的,只不过是不是真心就不好说了,但是李晔的诏书,却给了那些相对弱小的藩镇,一个喘息之机。

现在,他们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对抗那些实力强大的藩镇,比如朱瑄和朱瑾,他们虽然实力不小,但相对于朱全忠来说,还是很难与之对抗。

两兄弟联手,也就是堪堪将朱全忠挡在郓州之外,不要说反攻汴州了,就是能保住自己,不让宣武大军杀到郓州,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果然,朝廷的诏书一处,那些实力弱的藩镇,迅速表态,支持朝廷的英明决定,并且快速组成了数个集团,随时准备对抗大藩镇的攻伐。

“混蛋!李晔小儿简直混蛋之极!”朱全忠此时在汴州的节度使府内,大发雷霆。

本来他已经在郓州周边集结了重兵,就是要一鼓作气拿下郓州,结束这长达数年的战事。

本来他不是没想过与朱瑄讲和,但是考虑到两人之间的摩擦,不会因为讲和而消除,尤其是朱全忠志在天下,如果朱全忠向其他地方用兵,难保朱瑄不会背后捅刀子。

所以,朱全忠这次决定彻底消除自己身后的这个隐患,但是随着李晔的一纸诏书,自己的准备就彻底付诸东流了。

横海节度使卢彦威、魏博军节度使罗弘信、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三个一直忠于朝廷的藩镇,迅速做出回应,出面调解三朱之间的争斗。

大有如果不听,就出兵制止的态势。

本来朱全忠并不在乎几人,毕竟他现在势力强大,完全可以无视几人,但那是因为几人,一无理由,二无对抗实力,现在不同了。

几人也算占据大义,有朝廷的诏令作为依据,几人联合起来,就算不能浇灭朱全忠,但也足以威胁到朱全忠。

尤其是罗弘信,更是直接与宣武接壤,随时可以出兵进入到宣武,宣武本来就是四战之地,没有什么险关要隘,一旦朱全忠出征郓州,那罗弘信完全可以直捣汴州。

而卢彦威和王师范,则是身处朱瑄身后,完全可以作为朱瑄的后盾,不断给朱瑄支持,到时候战事肯定会陷入胶着。

到那时,朱全忠就真的是进退两难了,而且一个不小心,还有被他们搞的元气大伤的危险。

“来人,召集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