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终章,海上的风大结局(2/2)

自此,安史之乱后,长达一百五十年混乱局面彻底结束,大唐重新统一。

李晔在孔纬等内阁成员的支持下,在全国推行变法,三年后,大唐可谓兵精粮足,李晔派遣安敬旭率军出征西域,一举将大唐边界推进到了里海。

派遣李存孝东征,将渤海国以及死灰复燃的新罗,重新纳入到大唐版图。

对北方契丹等少数民族,一改以往迁其民的策略,自从将作监研制出毛纺机之后,祸害华夏北方数千年的游牧民族,彻底沦为大唐的羊毛产地。

南边,则是派遣李保南征,恢复了大唐对交止的统治,之后,不断向周边渗透。

在完成这些的同时,李晔利用与五姓七望的合作,发展海上贸易,除了不允许那些家族势力在海外建立武装据点之外,对那些大家族也放开了管理。

甚至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军士商船队,想海外拓展贸易。

李晔则专心发展自己的皇家海军,在那些武装商船队背后,不断拓展大唐在海外的殖民地,李晔到也不贪心,只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筑城,宣布那里是大唐的领土。

比如在南方的马六甲,他就只选择后世的新加坡,修建南源城,想这样的据点,李晔建立了不下百个。

李保开始还有些纳闷,李晔为什么只占据一城之地,后来随着李晔不断的扩张,李保发现,李晔的选择简直明智到了极点。

虽然经过今年的变法,大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跪轨道,但人口还是太少了,别说那些海外据点了,就是大唐境内还有些地方,处在未开发的状态。

而那些据点,就成为了大唐将来向其内陆拓展的前沿阵地。

三年前,还不到四十五岁的李晔,濡染宣布要禅让!

此话一出,李裕长跪太极殿外,请李晔收回成命。

朝中大臣、大唐百姓更是纷纷进言,希望李晔继续担任皇帝,但李晔却坚持这么做,他说了,以后大唐自他开始,只要皇帝任期满二十年,或者自觉无力管理国家之时,就要禅让皇位。

虽然大家都不舍得李晔禅让,但出于对这位改变了大唐命运皇帝的尊重,他们还是接受了李晔的决定。

“明珠呢?”李晔把眼罩取下来,对着李裕问道。

“路途遥远,儿臣担心皇妹经受不住路途颠簸,所以就没带她来。”

“你就瞎说吧,是不是又去怛罗斯了!”

“……”

“早知道,当初就该把李存勖这个小王八蛋给掐死。”李晔狠狠地说道。

李裕在一旁也是一脸无奈。

作为李晔的长子,当初他就立下豪言壮语,要为大唐开疆拓土,但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让李裕充满了悔恨。

和他一块长大的李存勖,得偿所愿,成为大唐西域总督,为大唐开拓西域,立下赫赫战功。

李庭则师从张泉灵和孔纁,现在已经是皇家书院学术霸主级别的存在了。

至于其他的弟弟妹妹,全都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这不同的行业,比如崔文媛剩下的李洋,就痴迷航海,现在是黄家海军东海舰队的一名舰长。

只有自己,因为当初懵懂,加上自己嫡长子的身份,被强行禅让,成为了大唐第二十任皇帝,而他的孩子李具,现在才刚刚三岁,距离自己禅让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说了李晔也觉得自己教育的很失败,也很成功。

他的孩子,没有一个愿意当皇帝的,就拿李洋来说,自小就痴迷航海,对那些权位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不过,这也改变了李唐皇室每次皇位更迭,都充满血腥的规律。

“父皇,这次出海一年多,母后她们很惦记您。”

“哈哈,老婆果然还是老点好,走,起驾回长安!”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