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婢 第110节(2/2)

崔明堂看了那对夜明珠,也是惊异,沉思了一下,对阿檀道:“这是魏王向姑父的示好之意,无妨,如今太子渐渐好起来了,魏王自然要加倍谨慎,这东西你先收着,待姑父回来,他自会斟酌处置。”

阿檀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崔明堂既这么说,她也就暂且放到一边去了。

这一天的夜里,雨下得很大,秋天的雨和夏天的雨大抵又不相同,冰冷而生硬,噼里啪啦地砸在屋檐上,嘈嘈切切的,不停不休,窗纱都泼得湿了,浸透了秋的凉意。

丫鬟在屋子里点了琥珀松香,这个味道清冽而干燥,带着一点辛辣的调子,烟径逶迤在云锦帘帐间,驱散了秋夜的潮湿,似乎又温暖了起来。

却让阿檀想起了他身上的气息,仿佛类似,她有些心烦意乱起来,直到夜深了还睡不着。

正睡意朦胧中的,突然听到外头有人在说话,声音有点急促。

阿檀立即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道:“怎么了?”

元嬷嬷的声音道:“娘子,有贵客来访,您是否要见?”

何人夤夜上门?

阿檀揉了揉眼睛,问了一句:“是什么人?”

“太子妃殿下。”元嬷嬷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恰在此时,天上炸开了一个响雷,轰轰隆隆。

阿檀遽然一惊,吓得睡意全无:“快扶我起来。”

荼白和雪青急急带着一干丫鬟,掌了灯,拢起帘子,为阿檀更衣穿鞋,头发稍微挽了个盘髻,也来不及仔细妆扮,匆匆迎了出去。

玄甲军士兵守卫在庭院中,风雨如注,他们立在廊前阶下,如同一柄柄笔直的长.枪,锋刃锐利逼人。

太子妃就在门外。

她站在屋檐下,披着一袭蓑衣,身影几乎淹没在夜色里。

夜已经很深了,雨越下越发,秋风裹着寒意,从四方八方席卷而来,宫人手中的琉璃风灯摇摇晃晃,火光明灭不定,照着太子妃的脸,溅湿着雨水,惨白如雪。

阿檀见过太子妃两次,无论何时,太子妃的姿态都是雍容优雅的,她温柔随和,却又带着高高在上的尊贵,一举一动,堪称完美,无可指摘。

但此时,她浑身湿淋淋的,带着几个宫人,在这风雨飘摇的夜晚,立在屋檐的阴影下,如同一抹幽魂,仿佛风吹来,她就会离散而去。

阿檀慌忙上前:“不知太子妃殿下前来,有失远迎,请殿下到前厅说话。”

太子妃深深一拜,她的声音沙哑,在风雨中听过去有些瘆人:“母后有要事相托,求傅娘子即刻随我进宫。”

这番情形,委实过于诡异,阿檀哪敢贸然应承,她不着痕迹地退了一步:“皇后娘娘有何吩咐,可否待我明日再觐见?”

秦玄策留下的两员部将李亦江和陈长英此时闻讯都赶了过来,他们沉默不语,只是站到了阿檀的身后,将手按在了剑柄上。

太子妃突然跪下了。她身后的宫人悉数低头俯身。

阿檀惊骇莫名,急急伸手搀扶:“殿下这是何意,快快请起,折煞我了。”

“太子薨了。”太子妃抬起来脸来,用凄厉的声音说道。

阿檀的手顿住了,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一时间,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第88章

太子妃的语气哀婉, 却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刚烈,“求傅娘子随我即刻进宫,你若不允,我就在此长跪不起。”

阿檀茫然不知所措。

李亦江和陈长英对视了一眼, 齐齐变色。

太子薨, 这等大事,居然没有丝毫消息传出来, 此事定然另有诡谲之处, 这种情形下,萧皇后有何要事相托?若沾染上了, 必定是天大的麻烦。

阿檀下意识地缩回手, 后退了两步:“不, 我一介弱质女子,手无缚鸡之力, 不知皇后娘娘有何吩咐,还是找别人去吧,我、我不行。”

太子妃朝着阿檀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往昔娘子寒微之时,我待娘子如何, 娘子忘乎?今日我落难,娘子若坐视,即令我死不瞑目,娘子何忍?”

阿檀怔了一下。

确实,当年中秋宫宴,秦玄策央太子妃携阿檀同往,固然是大将军的情面, 但彼时太子妃不以婢子视她, 反而温和执礼, 处处体贴照顾,阿檀心善,旁人对她一点点好,她都感激不尽。

太子妃见阿檀不说话,重重地又磕了几个头,“咚咚”有声,嘶声哀求:“傅娘子勿忧,我此来,是得了左武卫的钱将军的指引,本欲求见大将军,怎奈大将军不在长安,只能转托傅娘子,我以性命担保,能令娘子安然无恙,事关重大,不得不遮掩行事,求娘子体恤。”

左右随行的宫人一起跪下了,跪在湿淋淋的地上。

太子妃提及的左武卫钱将军,犹记得秦玄策临行前嘱托过,那是他的人。

阿檀看了看李亦江和陈长英,这两人对视了一下,点了点头。

阿檀犹豫了一下,眼看太子妃还在哪里磕头,她一咬牙,上前拉住了太子妃:“殿下不要如此,好,我去、我跟您去。”

太子妃松了一口气,几乎瘫倒。

阿檀主意既定,当即收拾了一番,换上太子妃带来的宫人服饰。

李亦江和陈长英要求一起过去才能放心,于是太子妃令随行的两个太监将衣袍脱下,两个武将剃去了胡须,没奈何,扮起了太监,好在夜黑、雨大,乍一眼看过去,也不怎么引人注意。

装束停当,遂同往。

皇宫中戒备森严,更甚往昔,金吾卫士兵镇守各处宫门,持金刀铁盾,如临大敌,宫城楼上,隐约能看见弓戈的寒光在雨水中闪动。

太子妃白衣素服,一脸戚容,哭得快要晕厥过去的模样,由宫人搀扶着,要去拜见萧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