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2/2)

盛千粥低呼:“卧槽!这也太他妈玄乎了吧?”

杨小阳说:“这是个北字。”

可为什么只有一个字呢?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霍寒拿着杯子,对着瓶身缓缓上移,温千树屏息凝神,“别动。”

这下,大家又在水里看到了一个“南”字。

用这样的方式,最后一共在花瓶上找到了四个字,“北、南、雁、归。”

唐海:“南北雁归?”

盛千粥:“会不会是南北归雁?”像这样简单又珍贵的线索,一个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

杨小阳也试着说:“也可以是南雁北归。”

温千树接着说,“还有北雁南归。”

霍寒说:“对。”

大家都看过去。

是谁的对了?

第五十五章

霍寒点点头说:“对。”

大家都看过去,是谁的对了?

霍寒手指压着纸面,“四个字, 意味着随机十六种组合方式, 但基本可以排除一些听起来比较拗口的排列, 根据我的推测,南、北是方位词, 应该呈现对称分布。”

温千树也说:“那么很大可能的就是南雁北归或北雁南归。”

唐海心里默念两遍这八个字:“按照大雁迁徙的规律来看,北雁南归的可能性又更大一点。”

盛千粥不解:“就算确定是北雁南归,那它又能说明什么呢?”

杨小阳也有着同样的疑惑。

盛千粥若有所思,“北雁南归, 周队长是北方人,这是不是暗示他现在在南方?”声音渐低, “也不对啊,要落叶归根也是归北方。”

他暗暗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头。什么落叶归根,这不是咒人家吗?虽然知道活着的希望不大,但未见到尸体之前, 一切都不能盖棺定论。

霍寒和温千树对视一眼。

温千树说:“有没有可能这四个字和地名相关?或者是某个景点之类的?”

霍寒也想到了这点, 他滑开手机给大家看刚刚的搜索记录, “如果大方向正确的话,那么接下来只需要锁定这两个地方,分别是晋城的南归山和山城的北雁塔。”

闻言,唐海目光微动。

盛千粥低呼:“还真的有啊!”

两地一南一北,相隔甚远。

唐海又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感觉白夜的花样不会这么简单, 会不会要在南归山和北雁塔之间选某个特殊的位置,比如中点之类的?”

他补充:“北雁南归,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盛千粥苦恼地看着他,“海子哥,你说的这也太复杂了吧。”

现在还在推论阶段,任何猜测都是有可能的。

温千树喝光了杯子里的水,“要不我们分成两路,先去看看南归山和北雁塔。”目前来看,这两个地方更符合一些。

盛千粥举手:“我同意千树姐的想法。”

霍寒目光深似水,几不可察地扬起唇角,两人又想到一块去了。“就按这个提议办,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

自然是没有。

唐海说:“我和省厅打个报告,申请人手协助,南归山就由我去一趟吧。”

盛千粥恍然大悟,“对哦,海子哥你就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啊,那一带你肯定是最熟的了。”

恰恰相反,虽然是晋城人,但唐海自少年时就出外求学,几乎没有去过一次南归山,最近的也只是坐在车上,遥遥地看上一眼。

那也不能算是一座山,更准确来说是一个长满树的土坡,听说在战争年代,那里是乱葬岗,经常有野狗晃悠,传言还说附近的小河都被血染成了红色。

春夏之际,漫山遍野的花,红艳艳的,像天上的晚霞掉落了一大块。

奶奶和母亲经常耳提面命小辈不要靠近那个地方,所以在字序排列中,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想到“南归山”。

既然已经有了大概方向,霍寒和陈副厅长电话请示后,事情很快就这样定下来。

古墓底下的壁画修复还在初步阶段,暂时可以让两个助手帮忙,于是温千树也和霍寒、盛千粥、杨小阳一起前往山城的北雁塔。

山城多山,一路颠簸,像坐过山车,在危险路段,一面临崖,车子几乎贴着山体前进,虽已入秋,但气候干燥,穿着一件薄衫,不起汗,全身却很是燥热。

温千树唇干舌燥,甚至感觉呼吸都有些不顺。

霍寒看她红扑扑的脸颊,拧开一瓶矿泉水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