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128节(1/2)

除此之外,潘家父女那卖帽子的小摊旁,还站了个穿着西装的男人。

这个人,卫子英认识。

上次她和潘家父女进城时,就是这个外地人从潘家这儿订了三百顶帽子的。

那三百顶帽子已经在二十天前交货了,交货时这人就说,帽子若好卖,就还来找潘家订。这次这人再出现,应该是又来订帽子了。

果不其然,卫子英走过去,便听到这人用蹩脚的普通话,正在和潘宏军交流。偏潘宏军不会说普通话,两人交流有些困难,还是潘玉华看不下去,接过了她爸的话,和这个西装男人谈了起来。

这次,这个男人比上次订得更多,要五百顶帽子,半个月后交货。

潘家帽子只是家庭小作坊,五百顶帽子哪可能半个月就做得完,潘玉华把时间订在了一个月后。这男人好像很急,又和潘玉华谈了好久,最后,双方把时间定了在了二十五天后。

这也是潘玉华算着和人定下的时间,她爸她妈一天能缝二十顶帽子,她放假时也能帮忙缝一下,但这也只能缝,没时间编,所以她打算回去后,把这编帽子的活,交给村里的人做,这样算算,二十五天交五百顶帽子,完全不成问题。

农村人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个钱,潘家这编帽子的活,一斤编织好的麦桔算一毛五分线,手脚快一点的,就是休息时编一下,一天能挣上两三毛,村里好多人都巴不得潘家能把这活让给大家做。

说起来,村里也不是没有人想偷师,自己编帽子卖,但就和卫子英一样,在帽子款式上,大伙几乎都是眼睛会了手不会,自己用针线缝出来的帽子,那是怎么看怎么丑,反正缝来缝去,都没潘家做出来的帽子好看,更别说,潘玉华的帽子上,还有一些小佩饰,手绢打的结或是玻璃珠串的小坠子,反正一般手不巧的人,还真弄不出来这些花样。

有人偷学了几天,啥也没学得会,就干脆歇了心,老老实实编桔梗,反正这东西也能在潘家换到钱。

谈好交货的时间,男人给了一百顶帽子的定金,然后约好什么时候,在哪取货,便乐呵呵走了。而卫子英等潘玉华谈完事,小脸怼到潘玉华面前,不要钱的恭喜话,跟放鞭炮似的,从她嘴里一连串的吐了出来。

潘玉华被她逗乐,转身买了串糖葫芦给她。

卫子英吃着糖葫芦,给潘玉华说,她要去和平街找妈妈了,潘玉华闻言后,想了想,道:“英子,我和你一起回去,正好我也有点事找若楠姨。”

卫子英好奇:“啥事啊?”

潘玉华:“我听你奶说过,说你在镇上读完这一年,就要和志勇哥他们一起进城里上学了。我俩这么好,你都要来城里上学了,我怎么能还能呆在镇上。我想找你妈,在你们家附近给我家留意个房子,到时候,我搬来和你一起做伴。”

卫子英一听潘玉华要来城里,眼睛忽地一下亮了,小脑袋猛点:“好啊,好啊,走,咱们现在去找我妈。”

卫子英是真高兴,她原本还想着,等上完二年级后,要不要耍赖,把这事混过去,然后继续留在镇上和玉华姐一起上学,但现在她不用耍赖了,玉华姐要是能搬来城里,那她们就能又一起在城里读书了。

“爸,我去一下若楠姨家,明儿和英子一起回村,你等会儿卖完了,先回去就成。”潘玉华盈盈一笑,转身朝潘宏军道。

潘宏军就站在旁边,自然有听到两小姑娘的对话。

对于买房的事,潘玉华早就跟他说过了,一是因为做帽子生意方便,二也是闺女读书方便。

但……农村人,哪怕是有了一项生意,对土地都还是执着,潘宏军其实不大想来城里住,但是一想到闺女的亲妈是个能被国家派出的厉害人,他又觉得,自己确实得搬城里来,方便以后多挣钱。

他就算是农民,也要做个有钱的农民,免得被闺女亲妈妈嫌弃,不让闺女跟着他和荷花。

所以,一番考虑之后,便也同意。

“成,你去和你若楠好好说说,最好找那种临街的,你上次不是说,咱自己弄个铺子卖帽子吗,房子临街,帽子生意才会更好。”

潘玉华嗳了一声,和她爸挥挥手,就牵着卫子英坐上了去和平街的电车。

潘宏军也对两个闺女放心的很,不是他吹,在他心中,那手牵着手上车的两娃娃,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聪明,拐子想骗她们,不定还会被她们反骗。

电车离开,没多大一会就到了和平街,卫子英熟门熟路地走回了新家,今儿虽然是周末,但苏若楠和卫永华都在上班,家里没人,卫子英摸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了院子门:“玉华姐,你会用炉子不,咱煮点面吃吧,我饿了。”

一进院子,卫子英就喊肚子饿了。

“成,我来做,你一边玩去。”潘玉华一撸袖子,回身便准备关院子门,刚转回去,就见院子对面有个女人,提了个灰色的包,从卫家平房对面的马路上走了过去。

潘玉华一看到这个人,眼里就闪过一丝诧异,她忙不迭叫卫子英:“英子,你快过来瞅瞅,那是刘晴老师吗?”

卫子英刚把身上的书包挂到屋檐下的钉子上,一听到潘玉华的话,她一惊讶,忙不迭跑到了大门口。

“背影看着好像是,咦,刘晴老师也来城里了,现在是中午,老师肯定也没吃饭,玉华姐,我们叫老师来咱家吃个饭吧。”卫子英盯着走在马路上的人,朝潘玉华道。

潘玉华抬头看了看天,道:“成,你喊一下。”

卫子英嗳了一声,站在院子门口,就扯着嗓门大声喊了起来:“刘老师,刘老师……”

马路对面提着个灰色公文包的女人,脚步稍顿了一顿,然后侧转回了头。

“卫子英同学,你怎么在这儿?”刘晴有些诧异,似乎没想到会在城里遇上自己的学生,她唇边荡出温柔的笑,迈步走过马路,来到吕家平房前。

卫子英眼睛明亮,憨憨一笑:“这儿也是我家,刘老师,中午了,在我家吃饭吧,玉华姐姐也在,玉华姐姐煮的面很好吃。”

“是还没吃饭,本来还想等下午回镇上再吃,既然遇上了卫同学,那老师就厚着脸皮,蹭上一顿。”刘晴没和卫子英客气,盈盈一笑,便抬步,进了卫家平房。

她进来后,站在院门口四处看了看。

卫家这个平房很大,比起左河湾的那个家也不差,院子里有一个水缸,在水缸不远处,还有一口水井,除此之外,便是院子左侧靠墙处,放着的六张已经做好的绷子床。

打量完卫家,刘晴垂下头,看向卫子英:“卫同学,你爸妈不在家吗?”

“不在,他们在家具厂上班,等傍晚下班了才会回来。”卫子英领着刘晴走进正屋,然后拎起温水瓶,给刘晴倒了一杯开水:“老师,你喝水。”

“玉华姐,刘老师来了,你多下碗面。”把水递给了刘晴,卫子英转头,朝厨房里已经在生炉子的潘玉华大声喊了句。

潘玉华嗳了一声:“好,英子,你家鸡蛋在哪,弄两个出来。”

卫子英哦了一声,转头,让刘晴自己坐一会儿,她则跑去厨房,给潘玉华拿鸡蛋。

刘晴端着水,半阖着眼睛喝了一小口,然后把杯子搁到桌上,继续打量卫家这个在城里的房子。

看了一圈,她起身,拎起进屋时提的包,也去了厨房:“潘同学,我来做吧。”

“老师,不用。你坐,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潘玉华把铁锅放到已燃起火的炉子上,往锅里放了两大勺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