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193节(1/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还是对的。至少在卫家,老人的存在就特别重要。

老人来了,苏若楠夫妻就能彻底放下家里的事,长时间住在北山家具厂了,卫家三兄妹早上的饭有早落,家里也收拾得更亮堂了。

刚进城的周桂和卫良峰其实挺不习惯城里生活的,好在街对面有个老熟人潘奶奶,有潘奶奶和张荷花带着,老两口倒也没多久就适应了城里生活。

报名第一天,上学期有五十二个人的一班,这学期就只来了五十个。

不止一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个或是两个同学未能再出现在教室里。

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其实还是很普遍的,毕竟孩子读书也是一笔钱,城里孩子还稍微好一点,至少家里有份收入,省着点,还勉强供得起孩子上学。但农村孩子就不成了,学费、学杂费、生活费,七七八八全算下去,每年上学最低都得花一两百块。

一两百块,这在农村已经算是很大的支出了,好多人想送孩子上学,但因着家庭条件有限,最终只能让孩子辍学。

上辈子潘玉华就是这样,她是八七年读完小学,就辍学的。

班里有人缀学,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但一班中有个缀学的同学,却是让老师们都有些惋惜了。

这位同学,便是上学期考了年级第三的冯秋露。

卫子英虽然因着年纪小,不大和班里的同学玩,但在卫子英眼里,冯秋露却是他们班真正的学霸。

冯秋露今年十二岁,比卫志勇他们还要小一岁。卫子英和潘玉华跳级读书,一个因着上辈子是系统,有着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是仗着上辈子学过,这辈子再学不过是复习,所以她们跃过小学,跳上了初中。但是冯初露却不一样,她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孩子,她小学的时候也跳过级的,从小学一年级跳到了三年级,所以,在入了初中后,班里除了卫子英和潘玉华,就属她年纪最小。

年纪小就算了,成绩也特别好,如果没有卫子英和潘玉华这两个开了挂的,她绝对会是一中一年级,最耀眼的那一颗星星。

可就是成绩这么好的同学,报名开学竟然没来。

“老师,老师,冯秋露为啥没来报名啊?”卫子英报完名,中午放学的时候,甩开两个哥哥和潘玉华,自己去了一趟教师办公室。

冯秋露可以说是卫子英上学期唯一关注过的同学,因为冯秋露很聪明,她最喜欢聪明的人,所以就多关注了一下。

关注到最后,她除了知道冯秋露读书厉害外,就是胆子小,说话跟个蚊子似的,整整一学期,除了她的同桌,就没几个人和她正儿八经说过话。

所以,没看她来报名,她就忍不住想问问老师了。

吴慧听到卫子英的话,眼底也浮起了担忧,“我也不是很清楚,等傍晚的时候,我去她家看看。”

吴慧也没想到,两个没来报名的学生里,竟然会有冯秋露。

冯秋露的成绩很稳定,虽然比不上天才儿童卫子英,但却隐隐有和潘玉华同学一较高下的姿势。上学期期末考试,代数那一课,最后的一道应用大题,整个学校,只有卫子英和冯秋露拿了满分,连潘玉华都在那道大题被扣了分。

只凭着这一道题,他们班那位曾经在首都教数学的英语老师,就说,冯秋露若是好好培养一下,不定会在数学方面有所发展。

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开学却没来报名,吴慧心里也担心得紧。

卫子英:“哦,那老师你可得把冯秋露给叫回来啊,她可聪明,读书特别厉害。”

说完话,卫子英就举起白嫩嫩的小爪爪,和吴慧挥挥手,去追她哥和潘玉会去了。

她刚才也就只是想问问老师而已,只因为,她在冯秋露的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她暂时还不懂的东西。

这种东西,卫子英不知道叫啥。

她有亲眼看到过,冯秋露在做一道题时,眼睛竟冒出了光,那种神情,是她接触过的所有人里都没有的,包括她玉华姐。

她玉华姐成绩也好,也爱读书,但却缺少了一些东西,而她缺少的,就是冯秋露眼里的那道光。

她暂且称那道光为专注吧。

卫子英就觉得,冯秋露要是不读书,会很可惜,很可惜……

卫子英追上哥哥,然后甩着胳膊回了家。

她本以为,等老师晚上去了冯秋露的家后,冯秋露明天就会来学校了,但是,她失望了……

冯秋露第二天没来,第三天也没,一周后,她还是没来。

冯秋露原先坐的坐位上,坐上去了另一位同学。而吴慧老师也没告诉她,冯秋露为啥不来学校了。

直到开学半个月后,卫子英才从另一个位同学嘴里听说,冯秋露不会再来读书了。据说她妈妈不让她继续上学了,好像是她有一个哥哥,哥哥在二中读高二,家里只供得起一个孩子,她爸和她妈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哥哥去读书。

卫子英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舒服了两天,然后就把这事抛开了。

上学后,卫子英又开始捣鼓起了她的网络世界。

关于网络世界的形成,卫子英心里其实是有底的,毕竟她上辈子是系统,哪可能一点都不知道。但有关这方面的东西,她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一旦想要深层挖掘,脑袋就突然间会多出一个夹层,把她所需要的知识全部挡住,不许她去探索。

卫子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无外乎就是她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知识,左脑不把数据开放出来罢了。

卫子英倒是想找点有关网络的书籍,把脑海里的数据全部解开,但奈何华国甚至整个世界,暂时都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给她学习。所以,她只能凭着脑中为数不多的印象,自己捣鼓。

上学一个月,卫子英每天都在想着,该怎么构架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世界。

就在她把网络结构,终端——通信电路——计算机,这雏形构架出来时,华国发生了一件特大恶性伤人案件。

首都国防科技学院外,一伙喝酒闹事的街头混子,在持械斗殴中,把国防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的一个老师给打伤了,不但这个老师受伤了,和老师同行的几个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也在这次事件中受了伤。

据说其中一个学生,伤得特别重,肚子上还被捅了一刀。而这位学生,就是过年前几天,发表文章,说研究出了增强微型计算机储存的集成电路的学生。

这个案子闹得特别大,连西口市这边的地方报纸,都报道了这事。

当卫子英从自己的实验室里爬出来,看到这份报纸时,小眉头顿时就蹙了起来。

她黑溜溜的眼睛,紧紧睨着报纸上的内容,等看完了后,她就揣着小手,来回在办公室里踱了起来。

“英子,你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