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200节(1/2)

潘玉华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吕秀来信,说她又在海城看到吕和平了,不但见到了吕和平,还看到了朱家当年那拐卖案里,唯一啥事都没有,还活着的朱老大。

朱老大把吕和平捡回去了,他在海城开了家馆子,生意不错,吕秀就是在那间馆子外面看到吕和平的。

潘玉华这会儿来东阳大队,就是想瞅瞅朱家老大有没有回来。

关于朱老大,潘玉华心里是特别讨厌的。

朱家拐卖人口,一家子全遭殃了,唯独朱老大干干净净,潘玉华才不信朱老大会不知道家里是做啥营生的,她就觉得,这个朱老大,怕才是整个朱家隐藏得最深的人。

但偏那会儿警察没证据,查来查去,朱老大就是没有参与过朱家贩卖人口的事。

潘玉华在朱家门口看了一下,转身,找这附近玩的几个孩子,问了一下朱老大,得知朱老大从离开东阳大队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便紧夹着眉头离开了东阳大队。

回去后,潘玉华提心吊胆,整天除了在家吃饭睡觉,其它的时间,几乎都呆在滩子那边,跟卫子英黏在一起。

日子慢吞吞过,左河又涨起了水,而且还是大洪水,河滩都被淹没了,这次淹得有点凶,都快淹到沟子里了。

潘玉华一看沟子涨水,就又紧张了起来,直接给张荷花说,她要去和卫子英住,然后就这么搬进了卫家。

卫子英打小就擅长察言观色,分析微表情的能力比专业人士还要精通几分,潘玉华那紧张的神情,她哪会没看出来。

她撑着小脑袋,在屋檐下坐着发呆了半天,然后,便不到处乱跑了,就算有事必须出门,她也要带上杨志标和裴平安。

左河湾的地,在卫子英回到村里第六天后,彻底分完了。

卫家分了一亩多的水田和一亩多的旱地,这地卫家没时间种,一分出来,就直接给了卫良海种。

卫良海那儿总共就三口人,虽然也分了地,旱地加水田才两亩多点,水田里种出来的稻谷,根本就不够三个人吃,所以,卫良峰就直接把家里四口人的地全给卫良海种。

本来这地,该是卫良忠和卫良海一起种的,但卫良忠情况不一样,他们家除去卫志飞,还有五口人的地,卫永治和周大红一心扑到收棕绳上,家里就剩下卫良忠和张冬梅两个上了岁数的劳力,哪种得了这么多……

分完了地,卫子英又在家里呆了十来天,差不多玩够了,便准备回城去了。

潘玉华见卫子英终于有了回城的心思,脸上的紧张,总算是缓和了下去。

然而,有些事,注定是会发生的。

也许发生的起因不一样,过程也不一样,可只要有人,生了害人的心,事情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发生。

就在卫子英打算回城的当天,住在自留地斜坡那边的郑娟,大中午的满滩子找人。

“娟子,你家大宝是不是和别的孩子一起去坡上找地瓜吃了?”周桂看着找孙子都找出汗来的郑娟,问。

周桂嘴里的大宝,就是才出生一个多月就差点被朱标强给偷走的乖宝。

几年过去,当初被冯老太喊乖宝的娃,再过几个月就五岁了,正是猫嫌狗憎的年纪,今天中午,郑娟带着冯大宝睡午觉,不想小家伙睡不着,给郑娟说他要去院子里玩蜗牛。

冯大宝小时候差点被偷走过,郑娟看得很紧,不过再怎么紧,也不可能一直系在裤腰带上。

她让冯大宝别乱跑,只能在院子里玩,冯大宝应得很快,结果等她一觉睡起来,孩子却不见了。

她整个沟子都找遍了,也没把冯大宝给找出来,她问过沟子里的小孩子,那边的小孩子说,冯大宝没去沟子玩。

沟子里没人,滩子这边也没有,这不,郑娟开始急了。

郑娟满脸焦急:“没有,这段时间左河涨水,沟子里小孩被拘着,都没乱跑。”

周桂一听,有点担心了:“那大宝去哪儿了?”

“郑大娘,家里都找过了吗?”

冯家和卫家也是沾亲带故转了几个弯的亲戚。郑娟虽然孙子都几岁了,但实际上,她是和卫永华他们一辈的,所以卫子英就喊人大娘了。

对冯大宝,卫子英也是有印象的。

因为村里只有这个小孩子,才会叫她英姑姑,而且这孩子也算是她亲手救回来的人,平时自然会多关注一下。

大宝有点调皮,但左河涨水,生活在左河湾的孩子,都知道这个时间点不能到处乱跑,他既然说是在院子里玩蜗牛,那肯定就不会乱跑。

郑娟:“找过了,没瞅到人。”

卫子英紧着小眉头,问:“自留地那边呢,莫不是到自留地那边去玩了?”

周桂:“对呀,你找过自留地那片吗?”

郑娟:“没找过,我现在去找找。”

卫子英:“我也去瞅瞅,不定是躲在哪儿睡着了。”

说着,卫子英小腿一迈,就往冯家跑去,她一动,潘玉华和杨志标还有裴平安自然就动了。

两个大人加两个小孩,开始满山坡找起人来,滩子这边几户人家,也帮忙屋前屋后地喊冯大宝。

找了大概半个小时,大伙依旧没能找到人。

一群人聚到了冯家,久找不到孩子,冯大宝的娘眼睛都开始泛红。

“郑娟,你家大宝,不会……掉河里了吧?”旁边,一个媳妇说出自己心里的猜测。

这找来找去都见不到人,除了左河,大伙再想不到其它……

这媳妇话一出,郑娟心里一个咯噔,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茫然道:“不,不会吧,我天天都给大宝说,让他别去河边的。”

“郑大娘,你家大宝好像是被人带走的。”院墙边,卫子英盯着墙角泥土上的脚印,紧着眉头,脆声道。

墙角这儿有几个错乱的脚印,这印子不大,不是大人的,如果她没猜错,这脚印子的主人应该只有十二三岁,从脚印的深浅来看,有人进过冯家院子,并且是从院墙这儿跳进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