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238节(1/2)

暗涌在这一天,又逐渐掀了起来。

这是属于上层的交锋,卫子英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小姑娘,别人不提,她就不会知道。

看完报纸后,卫子英眼里透出点可惜。

哎,要是那卫星没与地面取得联系,那漂亮国肯定就要准备下一次发射了。

一次失败,可是顶得上华国好多年的外汇储备的……

反正他们钱多,多烧烧也没啥。

说到外汇储备,华国从华夏网现世之后,其实已从负数转成正数了,虽然也不多,但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借钱过日子了。

卫子英也是前段时间才知道,华国之所以引进那么多小日本的东西,甚至还让小日本到华夏大地上来办厂,其实是因为欠了别人的钱。

华国停滞了十年,真真是被闹得锅都揭不开了,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只能放下历史问题,先让人民吃饱饭再说。

欠钱是要还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华国刚改革时年年都负债……

但卫子英弄出来的华夏网,却挣回来了不少钱。

发达国家希望自己国家也能通网,自己研究,不定还要花多少经费,华国这里有现成的,只要将技术引进就成。

华国也就是靠着卖这技术,把家里债给还了,还把负数变成了正数……

不但华夏网,连计算机也能出口了。

以前计算机这一块,可只有漂亮国才有,不管哪个国家想买,都得找漂亮国,但是现在却不用了,因为华国也有,并且,华国的计算机便宜不说,性能比漂亮国要好。

这笔账,除了傻子,谁不会算啊。

卫子英失望过后,就把这事给抛到了脑后,中午吃了顿她裴叔叔做的大餐,然后就埋头忙起了自己的事。

她这会儿,正在画一个发动机。

一个能带动她以后飞船的发动机。

核燃料已经研究出来了,再弄出一个能将核燃料转化为动力的机械出来,她第一步差不多就能成了。

不过这关系到动力学,这只是她目前的一个设想,想要把这个设想实现,还得花费很长的时间。

这次来江省,她的计算机没有带过来,一些运算与设计只能靠她自己手动,不过她耐心好,写写画画,一点都不见烦躁,反而还特别沉入。

在家里呆了几天,卫子英成了撕纸大王,这几天弄出来的东西,全部被她推翻了,知识累积还没到,脑中有关发动机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卫子英觉得,自己该去一趟科大,找任文翰借书了。

说干就干,活动了一下筋骨,卫子英喊上杨志标和裴平家,就去了科大。

去的有些不凑巧,任文翰去了电力研究院,卫子英扑了个空。

小丫头有点小失望,转而往科大的图书馆走去。

借不到书,那她就自己去图书馆淘书。

不过今天好像对她有点不利,图书馆那儿竟还要有证件才能进去。

卫子英:“……??”

本统太难了。

觉得自己难的卫子英,连跑了三天科大,终于把任文翰给蹲到了。

任文翰听完卫子英的要求,啥也没说,直接给她办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让她自己去图书馆借,并且告诉她,他在动力学这方面,涉及的不多,想要深层学习,得去找物理界的泰山北斗陈教授。

卫子英自认自己和陈教授也是共事过一场的,应该能向这位老人家借书,在图书馆借了几本自己需要的书后,当天就让杨志标带她去了深山中的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是江省的军工研究院,卫子英也算是熟人,虽然不是研究院的正式员工,但在打了报告后,她进了研究院。

陈教授很忙,卫子英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和另几个老教师设计下一颗定位卫星。

老人家听到卫子英的来意,热情地把书借给了卫子英。

卫子英这一趟收获特别丰富,把几个物理教授的珍藏,全给搬回了家。

书有点多,足够卫子英在江省这段时间看了。

借到书了,卫子英就不咋出门了,每天醒来,不是写写画画就是看书。

二十多天后,卫子英接到了任文翰的邀请,说请她一起去电子工程研究院那边看看,那边联合另一个光电研究院,把纳米空间技术运用到了刻蚀机上。

这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但也是一个实验。

这项新兴科技是卫子英发明的,卫子英现在就在江省,这么方便,任文翰那边当然不想错过。

卫子英接到任文翰的邀请,收掇了一下便出了门。

电子工程研究院和光电研究院都在科大里面,卫子英一到,就被任文翰接了过去。

卫子英在改造自己第一台计算机时,就对刻蚀工艺有了解,到这个研究院,倒也还插得上话。

“英子,把纳米技术运用到刻蚀工艺上,的确能解决我们很多麻烦,你瞅瞅,这一百多纳米的光刻技术,怎么样……”任文翰带着卫子英参观完了研究室,然后来到两个研究院合力改造出来的刻蚀机前,道。

卫子英看了眼刻蚀机,小脑袋点了点:“差不多够用,但想要芯片技术更好,就得再缩减纳米空间。”

任文翰:“国外还没有这种纳米光刻机……”

卫子英:“暂时没有,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