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长公主之令 第91节(2/2)

陈儋不紧不慢地喝着茶水,似根本不着急,北幽使臣向上觑了眼,轻皱眉移开视线,鸾安低声说:“皇兄还是不要想着求娶靖安长公主一事了。”

她能在那么多姐妹中脱颖而出,自是敏感聪慧,那大津皇帝虽一字未说,但看向穆凉使臣的视线中却透着股恍恍凉意。

霍余只是一个臣子,听闻他深受大津皇帝信重,若无大津皇帝授意,他岂敢对旁国来使如此不客气?

再联想大津皇帝对靖安长公主的疼爱,他绝对不会允许靖安长公主和亲!

北幽皇子轻皱眉。

如今北幽争储越来越严峻,自要娶得靖安长公主,大津朝就必然会站在他这一边,场中情景他也看得分明,但心中野望却不是一句话可打消的。

鸾安心中叹了口气,不由得抬头看向那位靖安长公主,哪怕这种环境下,她依然不紧不慢。

鸾安不由得升起一分担忧。

大津朝越来越昌盛,最近又找到了大周藏了数百年的宝藏,反观北幽和穆凉,近年来内斗越来越严重,朝内各分党派,意见不合。

大津皇帝会不会趁此机会,对北幽或穆凉下手?

饶鸾安是个女子,都知道统一天下对一代皇帝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

大津皇帝年轻气盛,当真不会有这个想法吗?

鸾安不知道,但鸾安不敢赌。

霍余态度强硬,堵得穆凉使臣心中憋了口气,三皇子母妃是穆凉皇帝的宠妃,自幼深受宠爱,在穆凉可以说是说一不二,如今被人这么下脸面,早就阴沉了脸面。

他冷声:“穆凉和大津自有和亲之例,霍大人妄图插手两国之交,待我国使臣态度如何恶劣,岂是不将我穆凉放在眼里?”

他视线似有若无地飘向上位的陈儋,显然这句话不止是在对霍余说,也是在对陈儋说。

陈儋挥了挥手,霍余稍低头退了一步,三皇子刚欲得意,就见陈儋意味不明地轻勾唇:

“三皇子之意,若我国不将长公主下嫁,就要两国交恶,甚至不惜开战?”

此话落,满殿惊。

穆凉使臣和三皇子被“开战”二字砸得浑身冷汗。

作者有话说:

霍余:呵。

今天晚了十几分钟,因为这章四千多字!!!

第79章

所有人都骇然地看向高位上的陈儋。

穆凉使臣觉得浑身血液都凉了,他战战兢兢地看向陈儋,这话究竟是随口一言,还是蓄谋已久?

自大周灭国后,三国相安无事甚久,那是因大津先帝年迈,渐渐消了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可大津朝兵强马壮,试图将天下纳入板块的心思可一直不停。

穆凉使臣被架在那里,道歉失了穆凉脸面,嘴硬又担不起责任。

半晌,穆凉低下稍傲的头颅,讪讪地说:

“大津皇帝言重了,三皇子必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要向贵国公主表达仰慕之情而已。”

陈儋并非霍余,他根本不会给穆凉和北幽任何的机会,他只掀了掀眼皮子:

“不用了,长公主不会下嫁任何人,穆凉使臣一旁观礼就是。”

这是直接断了穆凉、大津和亲的意图,穆凉臣子拧了拧眉,想要说什么,但动了动嘴皮子,半晌没有说出来。

怎么说?一说就要开战,回国后,他不得被骂死?

北幽使臣不着痕迹地皱眉,这种形势对他们而言,并非什么好事,北幽皇子刚要说话,陈儋就淡淡地朝这般看过来,鸾安公主顿时扯住皇子的衣袖。

北幽皇子一顿,对上陈儋的视线后,才惊觉一身冷汗。

大津皇帝就在等着他们北幽,一旦他刚刚开口,大津皇帝大可以他们妄图插手大津朝政一事,对北幽步步相逼。

他在心中骂了句,这大津皇帝是疯子吗?!

只一个公主而已,两国开战对大津又有什么好处?

陈媛抿了口果酒,心中几不可察地松了口气,她真怕那穆凉使臣会没眼色地在这个时候和皇兄对上。

前几日,霍余回去后,就曾告诉她,陈儋忽然增加了边城的军饷。

大津重武,军饷一事向来不会拖沓,这个时候平白无故地增加军饷,想也知晓,陈儋对穆凉是当真有了想法,如今只差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所以,霍余才会顺其自然地挑衅。

陈媛对开战一事并无想法,并非怜悯,而是大津内乱未休,这个时候和穆凉开战并非是最好的时机。

场内气氛似有些僵硬,陈媛放下酒杯,抬眸催促:

“都近午时了,快开始吧。”

她仿若根本没有发现场内的不对劲一样。

鸾安公主不由得投去一抹佩服的眼神,若在北幽,圣上情绪不明时,谁敢在这种时候开口,还是这种隐有不耐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