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45节(2/2)

“今早,妈让我帮忙设置手机闹钟,我不小心翻到了转账短信。老公你说,爸妈是不是故意瞒着我们的?”

杨丽娜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满。

“呃…”徐东有些头疼,只能安慰道:“你想多了,爸妈平时最偏心咱们家了,怎么可能会瞒着咱们俩,估计是想给咱们一个惊喜吧!”

“你说,爸妈是不是想偷偷补贴大哥和大姐?”杨丽娜可不傻。

徐东无所谓地摆摆手,“爸妈他们想补贴就补贴呗,反正钱都是咱爸赚的,他们想给谁花都行。”

杨丽娜使劲掐了一下徐东的胳膊,嘴里埋怨道:“就你大方!”

“好了,明天我们部门要去津门旅游,你赶紧帮我准备两套换洗衣服。”徐东连忙转移话题。

“去几天?”杨丽娜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星期天下午回来。”

“天气这么热,好好地旅什么游!”杨丽娜抱怨道。

“领导发话了,不去不行,你也不想我被同事们孤立吧?”

“好了,我又没说不让你去。”

……

周六一早,徐东开着大奔来到公司北门。

这次他没携带多少“豪华”食材,就自家菜园子里种的一些蔬菜,胜在鲜嫩可口。

毕竟这是李科长组织的团建活动,他不能、也不想抢了上司的风头。

更何况零食风波才过去没多久,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除了食材,徐东还另外带了两瓶葡萄酒。

这个就很符合他有钱人的人设,而且酒这东西,市面上还是有不少存货的,不算太显眼。

“人都到齐了没有?”李科长站在北门门口大声喊道。

“总共12人,都到齐了。”向欣数了一下人数说道。

安保科原本有13名员工,只是前段时间老张提前退休了,所以现在只剩下12个人了。

“好,那我们就出发吧,我开车在前面带头,你们都跟着我。”李科长吩咐道。

本次旅游,总共4辆车12个人,旅途正式开始了。

从燕京到津门,开车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到了九点半,众人就已经进了津门范围内了。

高架桥上,向欣突然指着窗外的一片工地惊呼道:“你们看,这里怎么这么多吊塔?”

徐东其实早就发现了,如果他猜的没错的话,这些在建的工厂应该就是海水淡化工厂。

燕京有2000万的人口,津门也有差不多1500万,如果再加上周边县市,整个大首都圈大概有6000多万的人口。

这么多人口,每天的用水量是惊人的,也难怪津门这边早早地就开始兴建海水淡化工厂了。

“是不是上面又再搞什么新区?”一位男同事说道。

“没有听说啊,如果设立新区,应该大新闻才对,况且眼下这种困难局面,国家哪有钱搞开发。”

“这里靠海,是不是在开发风景区?”

徐东则是直接开口道:“都别瞎猜了,这些不是新区,也不是什么风景区,依我的看法,这应该是一座在建的超级工厂。”

“工厂,怎么可能,这片工地一眼都看不到尽头,这得多大的工厂啊?小徐,你确定么?”有人质疑道。

徐东向前方指了指:“看到那一排大烟囱了没有?”

“看到了,有什么不对吗?”向欣疑惑道。

“只有工厂才会有这么密集的烟囱,这下懂了吧?”

“难怪,也不知道是什么工厂,规模居然如此之大?”一位男同事好奇道。

徐东再次化身科普小能手:

“你们再看看海边的那几口大水池,这应该是一座海水淡化工厂,那些水池就是用来过滤海水中的杂物的。”

众人恍然大悟,向欣更是竖起大拇指:“徐哥,你懂得真多!”

徐东谦虚道:“唉呀,这些又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高中课本里都有,只是你们忘记了而已。”

“小徐说得也许是对的,你们想一想,现在旱情这么严重,国家肯定需要新建海水淡化工厂的,只是没想到规模这么吓人。”有位男同事附和道。

“吓人就对了,说明现在形势不容乐观啊,这旱情,到明年都不一定能结束,甚至是后年、大后年…”高月梅担忧道。

这话一下子让车里的气氛凝重起来,谁也无法想象,如果旱情一直持续下去,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只有徐东心知肚明,但他不能、也不想说出来,说出来也是于事无补。

向欣见大家面色有些沉重,赶紧出来打岔:

“徐哥,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