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262节(2/2)

一般人家可养不起这一头秀发。

“姐,咱们俩起码有三四年没见了吧?”

“三年零五个月,大宝他们出生后没多久,你这个当舅舅的专门来了一趟庐阳。”杨丽娜记得很清楚。

“是啊,这一晃居然过去了这么多年。”

一番寒暄过后,杨丽娜直奔主题。

“小弟,爸的病到底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时好时坏,可能是天气的因素吧,等夏天到了,应该会好起来的。”杨建邦介绍道。

“燕京已经爆发了新一轮的超级流感,瓷都这边有没有?”

“呃,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不过最近季节交替,得感冒的人确实多了不少,杨舸前段时间感冒才刚好。”

“医生怎么说的,是超级流感吗?”

“不是,就普通感冒。”

杨丽娜松了口气:“那应该还没传到你们这边来,爸身体不好,这事千万要注意了。”

“我知道,柴涵现在每天都变着法子给咱爸做好吃的,也多亏你送过来的东西,不然家里早缺粮了。”

杨建邦庆幸道。

“这次过来,我给爸带了几桶奶粉,喝了奶粉,应该会恢复得快一些。”

“奶粉?姐你从哪搞到的奶粉?”杨建邦诧异道。

奶粉可是好东西啊,眼下比肉食还要稀罕。

“你姐夫给家里长辈买的,不过我公公婆婆不怎么喜欢喝,家里还剩不少,等回头喝完了,我让人再带给你们。”

“这…姐夫不会生气吧?”

这可是奶粉,不是几斤粗粮能比的。

“他生什么气?你放心好了,我们家不缺这点东西,你姐夫别的本事没有,弄吃的倒是一流。”

“姐夫不是当上科长了吗?”

杨丽娜摆摆手:“燕京那地方,别的不多,就是官多,你姐夫这个科长也就那么回事,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杨建邦暗自摇摇头,老姐明显是膨胀了,再怎么说,姐夫也是首都电力公司的正牌科长,比他这个私企的部门副经理,强了一百倍不止。

如果这都不算什么,那他岂不是更惨,连泥土都不如。

姐弟俩突然安静了下来。

杨丽娜转头看向窗外,目之所及,遍地都是一幅破败景象,内陆的小城市严重缺乏基础设施,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大城市。

第三百五十章 东水西调

“小弟,市里用水紧张吗?”杨丽娜突然问道。

“怎么可能不紧张?”杨建邦苦笑着摇摇头,“咱们家现在的日常用水都是定量的,最多只能保证日常饮用,多一点都没有。”

“那你们洗澡和洗衣服怎么办?”

“市里去年建了公共澡堂和洗衣店,每个月都会按时发洗澡票和洗衣票,拿票过去就能用。”

“用的是海水吧?”

有燕京的例子在,杨丽娜不由得猜测道。

“没错,都是用火车从沿海地区拉回来的,不过州里正在修建贯穿全州的输水管道,到时候会对接浙州的输水网,据说以后还要上马海水淡化工厂。”

杨建邦口中的“输水网”,其实是一项全国性的超大型项目,被称为“东水西调”工程,它是一张遍布全国的海水输送管道。

届时,大夏国土上将会有北线、中线、南线三条大型输水管网。

三线横贯东西,最远可达新洲。

最终的年调水规模,预计将会有448亿立方米,约为红龙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7%。

整个工程为期22年,总投资额约为6.5万亿元,堪称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财政项目。

其中中线规模最大,也最为引人注目,它基本上就是沿着红龙江主干道修建,目前工程进度也是最快的。

杨丽娜皱了下眉头,南方本来就多山地,瓷都更是处在山谷之间,要修通输水管道,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她非常不看好瓷都这种中小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忍不住试探道:

“小弟,你有想过搬出去吗?”

“当然想过,柴涵为了这事都跟我闹过好几回了。

但搬家可没那么容易,现在沿海地区的房价太高了,而且还有户口限制,我们家哪有这个条件。

我现在只希望杨舸他们能争气,以后考个好大学,到时候再把我跟他妈接出去,我就谢天谢地了。”

“缺钱的话,可以跟我说,我可以帮你们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