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2/2)

鹏奴看到徐敬仪,知李五还是不肯见他,这才承认错误道:“徐侍卫,当日登基典礼是我做错了,不该莽撞行事的,这才引起这番后果,眼下梁军大举进攻,就算举全国之兵都未必能敌,我该如何应战!难道真要降了梁国不成!”

徐敬仪道:“国主不必担心,五殿下已经带兵奔赴了梁唐两国的交界处,准备应战。五殿下还说……若国主承认错误,不骄不躁,便将这封信交给你。”

鹏奴疑惑地接过信打开,阅后惊讶道:“这真的是五儿的意思?眼下梁军大举进犯,她让我带兵去攻打荆南?”

“荆南国弱地小,但矿藏丰富,为南方最富庶之地。眼下梁军来攻,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种时候我们还敢主动向他国发兵。若此时偷袭荆南,荆南必不设防,正好趁此大好良机灭了这夹缝之国。”

“可是,梁军那里……她手中眼下只有三万军队,如何能敌玄友廉十万大军!”

“国主放心,五殿下若这么交待了,心中必定已有谋划。”

鹏奴思考了片刻道:“好,我相信五儿,就按她说的办。”

第132章

两国交界处。

汉唐军营的主帐内,传信兵一个接一个进来禀告梁军的动向, 十几名将领围着沙盘议论争吵, 整个营帐内人来人往,吼声咆哮声不断。

李文治坐在主座, 看着一道道加急军文送进来后部将们争执喧哗的场面,只觉得心情也跟眼前的境况一般乱糟糟的,最后实在被吵得头疼, 起身走出了主帐,在外面吹了一会冷风,脑子终于清静了一会。

不远处李五带着一队骑兵回营, 风风火火地跳下马, 将马扔给一旁的士兵,看着李文治站在主帐外发呆,向他走去道:“十一,怎么在这里?”

“姐,你回来了,勘察的情况如何?”

“与我之前预料的一样, 梁军行进到丰林沟后, 在那里扎营驻扎了下来。”

李十一忧心忡忡道:“姐, 这次玄友廉带着十万大军压境,我们不过三万人, 能抵挡住他们的猛烈进攻吗?”

李五拍拍他的肩:“不必畏惧,此番我们的任务是守城,不是进攻。只要坚守住三个月, 我们就成功了。北方战场情势那么急迫,玄友廉带着十万大军来了南方,坚持不了多久的。”

李十一道:“姐,我觉得玄友廉此次发兵毫无道理,分明就是冲你而来,你务必要多加小心。”

李五微微叹了一口气:“我没想到我的背叛会让他的恨念如此之重,以至不计后果也要征伐我们。我本没想过那么快就与他兵戎相见的。”

“姐姐,你跟随他征战多年,若在战场上见了面,你真的能与他举刀相向吗?”

李五迟疑了一下,摇摇头:“不知道。”

梁军扎好营后第二日便驾起了攻城梯开始大肆攻城。李五指挥着士兵防守,鏖战三日三夜,鲜血溅满城墙,终于将梁军的首轮进攻逼退了下去。

这一场攻城战,李五损失了一千士兵,尸体堆满了城墙,然而梁军硬攻的代价更为惨重,城墙下密密麻麻都是梁军尸体。

解理一边吩咐士兵清扫战场,一边走到李五身旁,见她站地城垛口跳望远方的梁军营地,粗声道:“李将军,我觉得玄友廉他真的疯了,这么个打法,他自己也伤亡惨重,就算攻破城门,他也讨不了多少好。”

李五恍了一下神,道:“城墙破损严重吗?”

“又烧又砸,几处坍塌,已用土包临时垒住,再有一次这样的进攻便守不住了。”

李五干脆道:“你带着三千人留下防守,其它人退守下一个关卡。一旦城破不要恋战,直接撤军弃城。”

“是。”

梁军退兵休整了三日后,再次举兵来犯,激战一夜,终于在破晓时分攻破城门入城,然而城内的守军已经撤退,只留下一个空无一人、荒凉凄冷的空城。康大海向玄友廉禀告士兵伤亡情况后,犹豫道:“陛下,为了攻破这一个边境城关,我们损失了足足五千人,伤亡太大了,实在不值得啊!”

玄友廉望着远方天空露出的鱼肚白,一张脸却也似那晨露般苍白道:“整顿军队,继续进攻,不许停。”

接下来的一个月,梁军攻势猛烈地攻打汉唐,以雷霆之势占领了汉唐边境十五城,汉唐五分之一的疆域沦陷。当然,在如此不计代价的攻势下,数以万计的梁国士兵尸横遍野。

汉唐军兵力远远不及梁军,且战且退,绝不正面交锋,一旦城破立即撤守下一个关口,绝不恋战,所以虽有伤亡,但不如梁军那般惨重。

玄友廉一心要在短时间内灭汉唐,又让申屠元建派了五万援军过来,继续攻城。

汉唐军中得知敌方又新增五万援军的消息后,士气变得极为低沉。

李五将众将领聚到身边道:“你们怕了吗?”

“李将军,我们不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我们军人的宿命,可是梁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只怕我们所有人都战死了,也守护不了汉唐。”

李五道:“玄友廉之所以选择这样刚硬直入的进攻方式,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在南方战场上耽搁太久,必须速战速决,一旦进攻的步伐被拖延下来,各方面的压力会如潮水疯涨,逼得他不得不退兵。三个月,只要守住这三个月,将士们,相信我,梁军必退!无论我们丢失多少国土,到时一并收复回来!”

李五的话给了将士们莫大的鼓舞,接下来的两个月,无论梁军的攻势如何猛烈迅捷,李五依旧不慌不乱,沉稳应对,能守就守,不能守立即就撤,一切以保存兵力为主。而放弃的城池无一例外都被清得空空荡荡,百姓早已经被疏散撤离,家禽牲口粮草能带的带,不能带的烧,绝不留下任何有用的物资。梁军深入汉唐境内,然而补给却仍靠遥远的后方输送,虽然荆南提供了一部分的物资补给,但梁军已渐渐不支。

与此同时,梁军们虽然节节胜利,但用无数血肉堆叠起的胜利太过沉重,士兵的士气一天比一天低迷消沉,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明天就做为攻城的一个垫脚石,死在了远离家乡的异国城墙之下,尸骨无存。

三个月后,李五带来的三万兵马经历无数血战,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而梁军那里就算兵力依旧雄厚,却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玄友廉离开都城,举全国之兵攻打汉唐的第三个月初,李继勉带大军趁机攻入京畿道,直逼梁都洛阳,申屠元建带兵抵抗,然而晋军来势汹汹,根本无力抵挡,洛阳告急。

与此同时,汉唐王聂鹏出其不意,带着五万大军直接西进攻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攻入了荆南王城,荆南王杨不疏绝望之下,自刎于乱兵之中,荆南国灭。

聂鹏灭了荆南后,从荆南国借道,直接带着五万大军绕到了梁军兵力匮乏的后方,给梁军迎头痛击。在洛阳告急,荆南国灭,敌军偷袭、补给不足,军心溃散,朝臣不满的种种压力下,玄友廉抵抗不了各方面的压力,下令撤军。

这一场来势汹汹的危机在李五坚持苦守三个月后终于化解。将士们登上城墙看向远处陆续撤退的梁军,被胜利的喜悦浸染,欢呼起来。

这时一名梁兵由远及近策马而来,抵达城门后立即被涌出来的汉唐兵擒住。

李五在城墙看到这一蓦,对身旁的白绪宁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白绪宁离开,不一会拿着一封信上来:“那人自称是梁帝使者,奉皇命将这封信给你。”

李五接过信拆开,里面的笔迹无比熟悉,跟随在玄友廉身边多年,他的笔迹她自然认得出来。

上面只简短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