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2)

“荒唐,李制乃沙陀骑兵首领,在马背上征战一辈子,怎么可能骑马摔死。”

“前一阵子据说他眼疾复发,偶有失明之症,怕是这个原因。”

李五沉默了,当年李制与玄梁于回京路上闹翻,玄梁在李制经过的路上埋伏了人射杀他,结果射瞎了他一只眼,这瞎眼后来就成了他的隐疾,时不时地溃烂生脓,连带着那一只好眼也一年不如一年。这次怕是骑马狂奔时,突然失了明,慌乱之下以至落马摔死。

在她决定赴河东商议结盟之事之时,晋李出了这样的变故,实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鹏奴听到这个消息后,虽然脸上表情不好,但心里去隐隐生出了一丝庆幸,道:“五儿,晋李现在乱成一锅粥了,你还有必要去吗?”

李五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去。”

鹏奴一怔,随即嚷起来:“现在去还有什么意义?你刚才讲的那些大道理,现在都不适用了!你没必要千里迢迢赶过去。”

李五道:“晋李和汉唐的联盟事在必行,我相信李继勉,他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肯定能平定晋李的内乱。来人,传我的命令,原定五日后出发的队伍,明日上午立即出发,今夜一夜必须将一切出行准备做好!”

“是!”

“你——”鹏奴气得无处发泄,一脚将一旁的花圃矮砖墙踹塌了大半。

第134章

李五对李继勉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与他每一次战场接触后得到的肯定。在李五看来, 李继勉就是一个战争鬼才, 与其说是骁勇善战,不如说是一个不折不扣行走在战场上的鬼魅。因为是鬼魅, 所以没人抓得到他,也没人弄得懂他在想什么。

李制的十八个义子反了十个,被称为“十罗汉之叛”, 叫嚣着要划涂水河为界,东西分治,最后一一被李继勉带兵打趴下了, 哭爹喊娘地求他饶他们一命。

李继勉很顾念亲情, 将这十位义兄弟直接送进了和尚庙剃了光头,捆了锁链,囚禁在寺庙中当苦修罗汉僧,终生不得离开。

从汉唐到河东就算最快也要走两个月。李五带着五千人赶了一个月路后,就接到了李继勉将所有造反义子剃光头关进寺庙的消息。李五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接下来一个消息又令李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继霸、李乐群与李继勉三兄弟虽然在镇压十罗汉叛变时同心齐力, 然而平叛之后这三兄弟之间又因谁能继任晋王的位置争执起来。

李制马上突发失明而摔死, 没有立下遗嘱, 按理是长子李继霸继任王爵。李继霸性情直爽豪迈,为人不苛刻, 这么多年无功也无过,颇受将士们爱戴,按理继承王爵之位不应该有任何问题,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三弟不是李继勉。

李继勉这几年的军功战绩太惊人了,可以说自李制瞎眼之后,所有仗都是李继勉在打,所有的战绩都是李继勉在拿,晋李的士兵们没有一个不拥护李继勉,没有一个不崇拜他,简直将他奉为了战争之神。

李继霸如何与一个被士兵们视为“战神”的弟弟争?而且李继霸心里也清楚,他三兄弟之中父亲最器重喜爱的就是李继勉,如果不是突然亡故,王爵肯定也要传给他的。

李继霸权横再三,为避免亲兄弟相争,决定放弃王爵之位,由李继勉继承。

可他愿意让,有人却不同意。

李乐群与李继宇直接带兵占了绛州,说父亲尸骨未寒他便逼迫大哥让权,实乃不忠不义,不仁不效之徒,将得胜归来的李继勉及其军队阻在了绛州之外,并要他立即交出兵权好好反省。

眼见十罗汉之叛刚刚平定,这三兄弟又闹上,晋李再次一团混乱。

李五听着探子说晋李混乱不清的情况,心中忧心更甚。想当初玄友廉夺`权时,也是兄弟相争,玄风益和玄靖明斗得你死我活,最后让他给捡了便宜,要不是他们将洛阳搞得一团乱,玄友廉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登基成帝。不知道李继勉会不会跟几年前的玄友廉一样,兄弟相残,踏着鲜血坐上王位。

李五回想以前与李继宇相处的情景,这李继宇本质上就是一个脑子空空一身脾气的公子哥,闲得无聊就爱捣鼓闹事,因为城府不深,就算生事也不会生出多大的事来,问题就在他身边有个李乐群。

李乐群此人绝不是盏审油的灯,心思深沉阴险,擅长算计,自小到大呆在李继宇身边,没少挑拔两兄弟间的关系。

李五还得记得李继勉刚带她入军营,李乐群便嘲讽她是李继勉养的狗,让李继勉小心别被自己养的狗咬了。当时李继勉的表情就不对,后来李五问过很多次,他都没说,直到后来两人关系发展到床上去了,李继勉才在一次身心餍足后告诉她实情。

原来小时候,他跟李继宇争一只别人送父亲的小猎犬幼崽,父亲偏心他把小猎犬幼崽送了他,李继宇不依,哭闹不止。

本来只是两个小孩子之间抢夺玩具的小打小闹,过一阵子也就没事了,偏偏这李乐群阴险,想了一个阴毒的损招替李继宇出气。他每天夜里偷偷跑到狗窝里喂那狗崽子喝兔子血,使得那狗崽子养成了喝兔血的习惯,直到某日他们三兄弟随父亲打猎回来,李继勉拎着自己打到的一堆兔子尸体进门时,那小猎犬直接冲着他沾满兔子血的手就是狠狠一口。

幸好那狗崽子才六个月大,牙没有长齐,咬劲也有限,没一口把他的手咬断。所有人都只当是这狗发疯了,杀了它后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人会联系到李乐群身上。直到半年后李乐群被李制看中,收为义子,李继宇高兴得一时得意忘形在李继勉面前说漏了嘴,李继勉才知道自己是中了李乐群的阴招。

从小看到老,这李乐群幼时便如此狠毒,如今挑唆着李继宇与李继勉争权夺爵,这兄弟俩之间怕是不能善了了。

李五听着探子们打探来的消息,心中既担心又焦虑,可除了抓紧时间赶路,她也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只能祈祷李继勉自己能应付过去。

就在她抵达河东地界的前三天,晋李又传出了消息,李继霸使计调开李乐群,囚禁了李继宇,同时在众将士面前声明自愿放弃王爵继承权,原奉李继勉为晋王,大开城门迎李继勉大军进城。李乐群无路可走,带着两千骑兵逃出绛州下落不明。

这场兄弟之争在李继霸的斡旋下终于和平解决,没有造成流血之争。没了李乐群的李继宇就是一个除了嚷嚷什么都干不了的废物,被囚禁在了自己的府里,而李继勉顺应军心,继承了晋王之位。

李继勉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平定内乱成功继位,而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马不停蹄。

这一路上她听着李继勉的种种境况,心情跌宕起伏,好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李继勉平安无事,她的心也终于定了下来。

李五带着军队刚抵达晋李边境,便有一大群沙陀铁骑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来,迅速将她的军队包围在了中间,似是早已经探查到她的到来一般。

李五驱马走出队伍,大声道:“我乃汉唐使者,奉汉唐王之命出使河东求见晋王,愿结两邦之好,还请各位兄弟通禀一声。”

李五这一声喊下去,沙陀骑兵让开了一条道,走出一个高大严肃的年轻男子,看着她简洁利落道:“你跟我走,其它人不允许踏入我藩境半步。”

李五身侧的将领忙压低声音道:“李将军,万万不可,我们就是来保护你的,你要一人进了河东,如有万一我们想救都救不成,太冒险了,不若由属下先行,去探探晋王是否有连盟之意。”

李五仿佛没有听见部将的话一般,看着身前骑在马上的男人,朗声道:“李从义,宁城一别,三年未见,别来无恙。”

李从义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废话少说,要么跟我走,要么带着你的人滚。”

李五突然向他掷去一个东西,李从义只当是暗器,侧身躲避,等东西飞到面前时瞥见是一个精致的锦囊时,立即伸手接住,摸出锦囊里鼓着两个鸽蛋大小的硬物,冷冷道:“什么意思?”

“听说你多年前已与前任汉唐王王女成婚,十一他听了十分惋惜未能出席你的婚礼,所以备上了一份薄礼,让我见到你后送给你。”

李从义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迟疑了一下,打开锦囊倒出两只造型圆润的玉雕小件,两只圆滚滚的小兔子,一公一母。

当年在绛州正平县的那个元宵节上,八岁的李文治用李继勉给他的压岁钱给三人买了三个灯笼,递到李从义手中的是一个兔子灯笼,他说送他兔子是因为“达木赫是只安静可爱的乖兔子。”

那时李从义喉中有疾,不能言语,除了十一成天像一个话唠一般缠着他,没人会跟他说话。

就在收到兔子灯笼后的三个月,他为了保护十一,被打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