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2)

知道之后,英子和何春风都感到由衷的高兴,不单单是因为自己写的那封信得到了认可,还更因为自己能在国家这么艰难发展的时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国家,而感到兴奋和高兴。

也许是因为那封信的缘故,如今时间都已经到了1968年了,按照历史,今年那场运动已经发生了两年,正是局势各种紧张的时候。可是现在,英子和何春风即使是在镇上,也明显感受到了如今的局势比自己刚来的时候要轻松很多。

具体体现在,政府现在只是鼓励高中生上山下乡,到广大农村去体验劳动的辛苦,扎根建设祖国。并不强逼着必须下乡,也没有硬性规定每家有子女必须有一个去下乡。

早知道,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候,正是学生上山下乡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政府更是规定,家里面有几个子女的必须有一个下乡,有的人家更是全部的孩子都去下乡了。导致每一年下乡的知青都达到百万的人数。

还有,明显的那些被乱举报,乱迫害的知识分子少了,镇上的学校更是重新开了起来。学校的老师,更是得到了尊重,即使有那些胡乱搞事的红小兵举报,最后也都不了了之。没有像英子在书上看的一样,在这个时候,大量的知识分子像是学校的老师,或者是有海外关系的都被打成了资本主义的标签,成了人人喊打的臭老九。

最值得大家高兴的莫过于,黑市没有像以前看管的那么严了,前一阵子政府通过镇上的街道处宣布通知,现在允许大家以物换物,但不允许直接金钱交易。

虽然大家还是生活在统筹经济的大环境,买东西什么的还是需要各种票,不过大家一旦可以以物换物了,那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

像是农村,最不缺的就是一些瓜果蔬菜,乡亲们可以挑着家里吃不完的蔬菜,去跟城里人换一些自己家没有的粮票糖票布票之类的,还可以换一些城里的稀缺东西。

这要搁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以物换物这个政策一实行,乡亲们可高兴坏了,毕竟谁不乐意,拿自己家里多的吃不完的菜蔬啥的,换一些农村根本就没有的东西,最起码的能换一些糖票和布票。过年的时候,就能给自家的娃娃买点糖甜甜嘴或者买点布,做身衣服穿。

乡亲们高兴了,像城里人也很高兴。不允许以物换物的时候,想要吃个青菜啥的除了在自己菜园子里种一点,就得到副食商店看看今天供应的是啥菜,根据票来买。稍微去晚一会儿,剩下的就是一些烂菜叶子了,想吃一顿新鲜的菜蔬,都特别困难。

如今能够以物换物,城里的人拿着自家有的东西,或者用票买来的东西跟乡亲们换一些自己家需要的东西,你满意,我也满意,双方都很满足。

自从可以以物换物之后,英子就很少在星际淘宝上买菜了,基本上都是和邻居们一起到黑市跟老乡们换一些新鲜的菜吃。

自从政府允许以物换物之后,原本的黑市因为地方太小,就被抛弃了,后来逐渐在镇子中心的一个小胡同里,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菜市场。

大家都习惯了把交易的地方叫做黑市,自然这个地方也没有改名,把原来黑市的名字延续了下来。

新的政策的到来,也算是解了英子的燃眉之急,毕竟自从察觉到有人盯着自己家,英子就不敢再从星际淘宝里买一些被别人看到,而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的东西了。生怕,自己家的秘密被别人发现,即使买,也是买一些粮食挂面之类的食物,放在自家的储物间内,这样别人也不会知道。

不买东西,那就没有新鲜的蔬菜和肉吃,孩子们都在长身体,英子这几年也被养叼了胃口,天天吃一些拉嗓子的粗粮窝窝头就着咸菜,也真的吃不下去。

有了黑市之后,家里人每天吃的菜,都是何春风和英子下班后去黑市跟父老乡亲们换过来的。

自己家别的东西不好拿,像是一些英子在百货商店看着便宜买的布块,还有一些粮食一类的,家里面可是很多。通常一尺布就能换一个农村养的老母鸡,一把米就能换自己一家一顿吃的菜,绝对是便宜不过的了。

在黑市换的菜又便宜又新鲜,英子自然也不会冒险在星际淘宝上买菜了。

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没有过的改变,英子不确定这些改变是不是都是自己那封信的缘故?不过,这些改变目前来看都是好的,英子也希望国家未来越来越好,能够真正的躲过那十年的浩劫。

家里的孩子们现在都在大湾村,英子和何春风也不必避着孩子们,两个人就在屋子里关上门开始正式查资料写了起来。

在写之前,两个人也商量着该写些什么?上封信的内容,主要是国家未来十年内的一些事,这次英子不打算继续往后写,上次写的已经足够,国家自有它自己发展的轨迹,自己只能提醒,不能每一件事都替它预测。

更何况,一旦原本按照既定的轨迹该发生的事情发生改变,那么以后的历史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英子写的在以后除了一些地区已经还有的资源,还有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他的一些人为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了改变。

这是英子所忧心的,现在原本正在发生的十年浩劫,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么自己写的以后有些发生的事情,还会不会继续发生?

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回答,就连英子也不能,除非英子真的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才能在一切未发生之前预测出来。可惜的是,英子只能凭借星际淘宝,查阅出一些历史资料,来交给国家。

因为担心这个问题,英子也就不打算继续按时间往后写了,而是尝试弄一些国家目前最需要的,关于科技方面又符合这个年代的技术,上交给国家。

英子和何春风一边搜索,一边记录,十分的忙碌。

英子一边弄,一边都忍不住想骂自己没事找事,这真的是一个超大的工程。

关于科学技术的资料论文多如牛海,英子和何春风先要从中筛选出目前国家正在研究,但是还没有研究出成果,但国外已经有成果了的一些技术。然后再从里面筛选出目前国家最急切,最迫切需要的技术,然后再摘录出来。

不说最后摘录的时候所耗费的时间,就单单是一开始的筛选,英子和何春风就花费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才算是筛选好。弄得最后,英子一见到星际淘宝头就晕,实在是不想看到它了。

最后的摘录问题,因为资料实在是太多,单单一个小研究成果的技术资料,在网上显示都有十几兆的内存,英子和何春风如果光靠双手写的话,都能够把双手写废掉,就这样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写完呢!

所以,英子最后也顾不得暴露什么问题了,就直接把资料用a4纸打印了出来,最后英子和何春风又仔细看了一遍资料,确保了没有自己不小心而导致的问题,才把资料装好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对的,上一次是写信,这一次直接是用箱子装了,因为英子这次弄的资料,实在是太多,小小的信封根本就装不下,只能用木箱子装了。

英子他们夫妻两个,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才开始弄这些资料,差不多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弄完。

一弄完,英子就赶紧联系了余少秋他们,让他们把资料拿走了。不过他们在拿资料走的时候,也告诉了英子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们已经安排好了,联系的是北京的一位专家医生,在儿童疾病这方面很有研究,英子可以随时在他们的保护下带着孩子去看病。

英子和何春风得到这个消息,都特别高兴,收养木蛋都几年了,孩子不会说话,一直是自己夫妻两个的心病。平时孩子们在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显露出来,可是背地里都特别担心孩子会因为自己不会说话,而显得自卑,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得到这个消息,英子和何春风立即就向单位请了假,因为是要给孩子去看病,单位的领导都很爽快的开了介绍信,不知道是不是被政府方面打过招呼的原因,竟然都没有问英子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领导们没有问,英子也就没说,孩子病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具体什么时候回来,夫妻两个也都不知道。

两人回到大湾村之后,就把木蛋接回了镇上。

因为去北京的路途实在是遥远,还可能不安全,家里的孩子又多,年龄还都比较小,根本就不可能把他们都带过去,英子和何春风回到大湾村之后,就说了自己要带着木蛋出门到外边的大城市去看病,拜托大哥大嫂帮忙再照看一段时间自己家的几个孩子。

听说要给孩子看病,大哥和大嫂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老爷子和老太太也都表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让英子他们放心的去吧!

临走的时候,老太太还偷偷的给英子塞了一把钱,是背着大嫂给的,老太太悄悄的把钱塞到了英子的兜里,还一边用眼睛使着眼色,让英子不要声张,唯恐大嫂知道之后心里不舒服。

英子哭笑不得的收下了,自己这趟带着孩子去北京看病,何岩他们说了一切的费用都由他们承担,不用英子他们支付,所以英子根本也就不担心话费的问题。

可是这些原因老太太他们不知道啊!英子也不可能把事实告诉他们,只好收下了老太太给的钱,心中打算等到了北京的时候,看有什么好东西,给家里人买一些,这也算是出门在外回家给家人带的特产了!

第八十章

因为时间有限,英子和何春风两个人也没有在大湾村多待,交代好大娃和狗蛋照顾好弟弟妹妹,就带着木蛋回到了镇上,坐上何岩他们安排好的汽车,到市里的火车站坐火车。

几个孩子得知父母是带着木蛋去看病,英子又承诺等回来的时候给她们带好吃的,虽然有点不舍,不过还是听英子的话乖乖的呆在了大湾村。已经懂事的大娃和狗蛋也都跟英子和何春风保证道,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妹妹的。

英子还是有点不放心,走的时候又跟他们强调,不要带着弟弟妹妹们到河边游泳或者摸鱼,弟弟妹妹们还小,水太深,很容易淹到。不许和村子里的孩子们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们,就回家找爷爷奶奶或者大伯和大伯娘,不许私自斗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