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1/2)

倭寇讨厌这个刻薄愚蠢还喜欢揽事逞能、除了一张脸和一副大胸之外,一无是处的妖艳贱货很久了。

倭寇们群情激奋,“这是夫人的命令,不是明王的命令。”、“明王才不会让我们出城白白送死。”

汪大夏的声音立刻被一群人淹没了,不过,越是这种场面,他越是兴奋,他拿起一个从出嫁到出殡都必须用的乐器唢呐,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唢呐杀鸡似的一响,立刻压过所有的质疑之声。

汪大夏放下唢呐,“明王将符牌托付给我,我的命令就是明王的命令,你们不服也得服,不服就造反,造反是要杀头的。我最后说一遍,你们速速出城,按照我指定的路线去接头!”

毛利小五郎说道:“出城之前,我们要面见明王。如果明王亲口吩咐,无论刀山火海,我们都会去。”

汪大夏杏眼一翻,“我怀疑你们要造反,来人,将他们拿下!”

众人护卫一拥而上,倭寇们纷纷反抗,这时候双方都有所克制,还没有亮出兵刃,汪大夏立刻又变脸,哭得梨花带雨,用帕子捂着脸往院子里跑去,尖叫道:“杀人啦!造反啦!”

明王听到动静,实在躺不住了,就强忍住疼痛,坐在一个底板被掏空、类似马桶般的步辇上,由八个壮汉抬出来。

“明王!”汪大夏扑倒在明王怀里,“他们都欺负奴家,明王要为奴家做主啊!”

倭寇们看见明王终于现身,纷纷停止反抗,跪下说道:“夫人两次派人去接应大夫,第一队尚无音讯,就要派我们出城,我们觉得不妥,就来与夫人商议,可是夫人非要说我们造反、欺负她。明王明鉴,我们并无不轨之意。”

三千真倭寇是兴化城的主力,明王不想在虚弱的时候和他们翻脸,说道:“我相信各位的忠心。只是,第一队还没有回来,我很挂念他们,你们现在出城,去寻找他们的消息,与他们会和,然后一起接应求药的大夫,结伴回城,确保安全。”

明王开了口,倭寇们虽还是有些不愿意,但也不好说什么了,全副武装出城寻人。

汪大夏双手捧在胸口,崇拜的看着明王,“还是明王厉害,同样的话,明王说了就管用,奴家说的他们只当耳旁风。”

明王说道:“夫人受委屈了,现在还用得着他们,不能翻脸。”

汪大夏懊恼,“是奴家操之过急了。”

而明王已经疼得无力安慰美人,“快,抬我回去冰敷,好疼!”

这支百人队出城,照样落入了埋伏圈,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明王喝了药,再次昏昏睡去,汪大夏收到了一封密函,打开一瞧,是魏采薇的字迹:“今夜子时,杀明王,攻城。”

汪大夏心中大喜,把密函放在蜡烛烧了,拿着鸡毛当令箭,把丁巫还有顺风号船老大等自己人安排在城门和岗哨上。

子时,正是人最困的时候,江南春天多雨,哗啦啦下起来,更加催眠。

兴化城外来了一彪人马,打着白莲花旗帜,为首的正是求药的魏采薇陆缨等人,身后跟着两百多个倭寇,他们都戴着斗笠遮蔽风雨,看不清相貌,但是从一个个白花花的光腿来看,都是昨天和今天派出去接应求药队伍的倭寇们。

原来他们已经“三军”会师了。

魏采薇和陆缨摘下斗笠,举着令牌,亮出脸和身份,“我们为明王求药归来!开门!”

丁巫赶紧命人放下护城河上的吊桥,“快,明王要还等着用药。”

吊桥放下来了,魏采薇和陆缨领着众“倭寇”进城,待所有人马都进来之后,陆缨吹了个嘘哨,所有人抽刀,砍人的砍人,砍绳的砍绳,几乎在一瞬间占领了城门。

魏采薇朝着天空放了三朵烟花,一朵朵红色莲花在雨夜的空中爆开了。

看到红莲花信号,埋伏在城外的俞大猷和戚继光齐齐带着军队从吊桥处冲进来。

汪大夏没有睡,坐在窗边,听着冷雨敲窗,直到夜空爆出三朵红莲花,抗倭大军进城了!

烟花声、枪声、喊杀声声声入耳,将明王惊醒了,睁开眼睛,看见一张明丽的俏脸,“外面发生了何事?”

汪大夏说道:“我想借明王一件东西。”

明王摸着俏脸,“我的就是你的,命都给你啊。”

汪大夏说道:“真的?”

明王点头。

汪大夏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汪大夏挥刀。一瞬间,明王觉得身体所有的痛苦都奇迹般的消失了,然后,他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无头尸体,死都死了,金刚杵还是像个旗帜般撑起一片薄纱。

作者有话要说:明王的病,是效仿了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之死。明王和西门庆一样,都因长期纵欲有慢性前列腺炎,半夏的药伤及肝肾,身体亏损,导致炎症加剧、尿道感染,尿不尽直至尿血,然后红肿,大如紫茄子,金枪昼夜不倒,没有抗生素,出现败血症,最终全身器官衰竭而死。

第174章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汪大夏把明王的头挂在早就准备好的大明旗帜上, 然后对着天空放了三朵红色烟火,表示已经得手。

看到信号,外头接应的人们纷纷高呼:“明王已死!光复兴化城!”

就连被痛风折磨的罗龙文也杵着拐杖, 在大街小巷里高呼, 点燃了大大小小的白莲教神坛, 到处放火, 一把老骨头也跟着热血沸腾, 好像回到了年轻时。

这一次, 城中的倭寇就像上一次兴化城的守军一样,听到城破的消息, 纷纷溃退, 毫无战意。

汪大夏把挂着明王头颅的旗帜升在箭楼的最高处, 点燃了下面的大海灯, 灯光之下, 明王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俯瞰着兴化城,光头在灯火下锃光瓦亮的反光。

明王已死,白莲教铁牛已死。

真倭寇和明王只是短暂的合作关系, 看到明王已死,并不恋战,只顾着突围逃走, 但是这一次想跑没那么简单了,戚家军和俞大猷的军队紧追不舍,合围歼灭, 不放过一个倭寇,撞到了帝国双壁手里,无人生还。

白莲教的死忠信徒们纷纷如飞蛾扑火般朝着箭楼涌过来,来抢夺明王的头颅。罗龙文借给汪大夏三通镖局的镖师们开枪, 保护大明旗帜。

然而这些被邪/教洗脑的信徒并不怕死,一排人倒下,另一排人踏着尸体继续前行,无论弓箭还是子弹,就当是雨点打在身上。

信徒顶着枪林弹雨来到了箭楼,操起兵刃,和镖师们近身肉搏,这些信徒就像木头一样,不怕疼不畏惧死亡,甚至明知肠穿肚烂也要扑过去牢牢顶住兵器抱住镖师,好让同伴刺死镖师。

这些信徒就是一只只人形的飞蛾,明知会死,还是义无反顾的扑向烈火,好几排信徒倒下之后,守在箭楼的三十几个镖师也都壮烈牺牲了。

看到这一幕,在箭楼最顶端的汪大夏震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