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1/2)

听着这么多毫无技术含量又十分淳朴的彩虹屁,饶是顾淮之脸皮厚,也有些扛不住,赶紧又把话题转移到安顺县县令身上,“府君好,也要县令老爷办事利索为大伙儿着想才行。”

“这倒是,咱们县令老爷这些年也不容易。”

“这些年,好官都不容易。好在陛下一统天下,大伙儿有了安稳日子过,还允许大家自己开荒地种地,眼瞅着好日子就要来了。”

“说起来县令老爷最近也有桩喜事,他家儿子要同王家大闺女定亲了。”

听到这消息,顾淮之正琢磨着要给安顺县县令备上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就听见其他人嚷嚷开了,“王家大闺女?就是前头定了两次亲,两个未婚夫都死了的那个?”

“就是她!”

“这倒也合适,县令公子的命格肯定够好,能压得住。”

顾淮之顿时迷糊了,这不会背上克夫的名声吗?一问才知道,本地风俗,女方定亲后男方身故,默认女方命格贵气,要嫁个命格更好的夫婿才行。不少人以娶这样的女子为荣,为什么?证明自己命格好啊!

顾淮之觉得这风俗有趣,可以努力推广一下。意外事件怎么能让无辜的人背上克妻克夫的锅呢,有了这个名声,说亲档次直线下降,多冤啊。

顾淮之正津津有味听八卦呢,就见安顺县县令带着一行人急匆匆赶来,额头上都是汗珠,见着顾淮之便是恭敬一揖,忐忑道:“下官不知府君亲至,有失远迎,还请府君恕罪!”

顾淮之一行人足够招眼,县衙的人听了消息,过来瞅了一眼,想打听一下到底是哪位大人物不声不响地来了他们这个小地方。结果回去一描述,安顺县县令一听,卧槽这不是府君大人吗?他还真说到做到微服私访了?

安顺县县令哪敢怠慢,赶紧带人前来迎接顾淮之。

茶摊的人也沸腾了,天呐,刚刚这么客气同他们说话的贵人居然就是府君大人!他们这是什么好运气?

等到顾淮之离开了,茶摊周围还是人山人海,不少人后悔地直拍大腿,“哎哟我刚刚怎么就没过来呢,这可是府君大人啊,多大的官啊!”

“谁让你胆子小,看看我,我可是第一个同府君大人说话的呢!”

……

最机灵的是茶摊摊主,见大伙儿还沉浸在见了府君的喜悦与不真实中,摊主气沉丹田,中气十足地大喊道:“喝茶水啦,两文钱一碗的茶水,府君都爱喝!”

众人:……

别说,摊主吼这一嗓子,效果真不错。别管府君大人喜不喜欢他的茶,人家是真的进了他茶摊,没毛病。

于是茶摊生意暴涨,让摊主笑咧了嘴,再次发心内心地感叹,府君大人,真是个大好人啊!

得知这个消息的顾淮之:……很好很棒,这么有生意头脑,以后游客增多了,不愁挣不到银子。

第93章 开始

安顺县县令冷不丁得知顾淮之来了的消息,登时绷紧了神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最近县里的事情后,安顺县县令又松了口气,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这位府君到底是来干嘛的,反正他没做亏心事,不怕查!

顾淮之也没打算找茬,反而笑着向安顺县县令道贺,“听闻令郎好事将近,只可惜我来的匆忙,不曾备礼,倒是失了礼数,等我回了府城再给陈大人补上一份厚礼。”

陈县令心下惴惴,这位还真是来打听底下县令们的名声的啊?这才来多久,连自家儿子要定亲这事儿都知道了?

心中已经转了好几道弯,陈县令面上依旧笑意盈盈,眼中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惊讶,又带了几分喜色,一脸荣幸道:“家中小子的亲事,哪里值得府君费心。能得府君一句过问,便是天大的福分了。”

这话真没夸张,即便这会儿已经开了科举,世家千年积累下的底蕴,在其他人心中依旧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以顾淮之的身份,他要是夸了谁,那人立即能声名鹊起,身价立马提升好几档。所以陈县令听了顾淮之这番话才这么高兴。哪怕官场上名士的影响力要稍微弱一点,但谁心里没点虚荣感呢?装逼的大好机会都到了眼前,谁能拒绝得了呀?

顾淮之在陈县令这里得到了最高级别的待遇。

但顾淮之并不十分感动,反而向陈县令提出,“听闻安顺县内有不少名胜古迹,陈大人若是有空,不如陪我一同去看看?”

作为不大喜欢出门的宅男,陈县令心中其实是拒绝的,那几个地方有什么好去的,在家待着陪妻子孩子不香吗?然而顾淮之都亲自来了,陈县令也不能真让顾淮之一个人出发,只能高高兴兴地应了。

一路上经过好几个村庄,顾淮之还是照常下车同当地老农聊聊天。陈县令心里都忍不住犯嘀咕,这做派未免也太平易近人了,哪里有府君的派头?别说府君了,就连他这个县令也没这么接地气过。

顾淮之当然知道陈县令没这么干过,怕是都没下过乡,不然的话,这些百姓也不至于不认识本地父母官。

顾淮之淡淡瞥了陈县令一眼,继续同老人家说话,问清了近年的收成,又问了开荒之事。

说到开荒,老人家顿时激动了起来,满是褶皱的脸上头一回出现舒展的笑容,乐呵呵道:“我家里八个男丁,按一个男丁两亩地算,我们能得十六亩地呢!陛下果然是真龙天子,明年我们就能余下不少粮食。到时候,再把屋子扩一扩,好给孙子说媳妇儿!”

顾淮之顺着说了不少好话,把周围一圈人说的眉开眼笑,临走时还从地里摘了一些新鲜青菜要送给他。顾淮之哪能要他们的东西,然而老小老小,老人家上了年纪脾气就容易固执,顾淮之在他们面前也没架子,贵人身份带来的压迫感几乎为零。顾淮之好说歹说,才让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陈县令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他当县令这么多年,遇见的官员也不少,各种路数的都有,但顾淮之这种做派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陈县令最开始跟着顾淮之出城下乡,也就是陪领导的社畜心态,面上笑嘻嘻心里哭唧唧。但这一路走来,陈县令由衷地对顾淮之生出敬佩之情。当官的能做到顾淮之这一步的实在太少,哪怕顾淮之是装的,能装到这份儿上,那也值得敬佩。

陈县令再也没有比现在更确定,顾淮之这位年轻的府君,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里,想为百姓做一些事情的。

那他之前说的修路之事,绝对是实打实的修,而不是为了政绩好看,随便弄一弄糊弄上官的。

这么一走,陈县令猛然对顾淮之生出无限信心。这个领导,他可以!

顾淮之一点都奇怪陈县令的态度变化,还是那句话,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行动永远比口头的空话有说服力。哪怕顾淮之现在还没正式启动修路预案,陈县令对他的信任度都已经暴涨了不少。

顾淮之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小半个月才走完安顺县内有看点的地方。这些景点都在一条主道上,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仙女峰,一眼望去还真像个仙女在睡觉。仙女的头、颈、身子样样不缺,任谁见了都得感叹一声神奇。至于月老庙那些景点,顾淮之觉得宣传点还不够,还得让人写几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宣扬一波。更巧的是那个徐姓官员故居,顾淮之问了陈县令才知道,那位徐姓大官正是徐季陵,当年接任顾玄丞相之位,最终在梁肃破京城时殉国的那位寒门丞相徐季陵。

说起来顾淮之小时候同这位还有过一面之缘,不成想他竟然是安顺县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宣传点,徐季陵之高义,天下皆知。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都对他推崇备至,当年他殉国,不知多少人为他感到遗憾。要是有人知道他的故居在此,天底下大多读书人怎么都得过来瞻仰一番,默默上柱香。

顾淮之心念电转,脑中已经有了好几套宣传方案。回了县衙后就让陈县令开始准备预热,那几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还没写出来呢,这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最为百姓钟爱,读书人也吃这口,总得在他们来之前先让安顺县本地的百姓知晓这些故事。

陈县令都服了,没有故事自己让人动笔写几个可还行?这操作可真秀,秀到他头皮发麻不敢有任何意见。

编故事都不能算是大事,顾淮之心里其实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还得让木匠们过来帮忙。真要能成,那安顺县这个旅游景点就有了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别人没有你有,那你就赢了。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这些东西,别的地方想弄也能弄出来。只有搞点特殊的东西,才能留住游客,继续发展旅游业刺激经济才行。

顾淮之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朝廷本身养了不少能工巧匠,那都是财富,是该让他们干活了。

陈县令不知道顾淮之已经瞄上了木匠,想了想,还是想从顾淮之这里得出个准确的答案,恭声问道:“府君先前说的修路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