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2/2)

与沈如晚告辞后,秦诗诗让奴仆即刻赶回府去。

在马车上她打开那包点心尝了一块,蓬松软糯,有栗子的清香又甜而不腻,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味道,让这个栗子糕与旁的不一样。

她对丫鬟吩咐道:“这点心回去用盘子装好,给祖母也尝尝。”

……

荣寿堂中欢声笑语,锦绣繁华,不少来贺寿的女眷们都在荣寿堂中陪着秦老太太说话。

秦家三房的太太安氏对女儿秦伊伊问道:“怎不见你三姐姐?”

秦伊伊摇头,“我也不知。许是跟在大伯娘身边还没过来罢。”

安氏看着围在亲老夫人身边说话的夫人们,心里酸溜溜的。她因为是庶子的媳妇,一直不被老太太待见。老太爷也对他们三房没有格外的照拂,根本也不太管这边。

三房现在想要出头都得扒着大房二房这边。

大房二房是老太太的嫡出,大房嫡出的女儿秦诗诗从小就被老太太捧在手里。而她三房所出的女儿费尽心思讨好,都很难博得老夫人欢喜。就算三房是庶出,看也是老太爷的儿子啊,也是老夫人的孙女啊,怎偏心成这样。

安氏觉得,也怪老姨娘不争气,不会去老太爷那里吹枕头风。三房的日子才会这么艰难。

安氏叮嘱秦伊伊,“等会给你祖母献上佛经的时候一定要嘴甜点,要说出是你抄写了七七四十九日。要让你祖母知道你的孝心。”

秦伊伊脸上有些犹豫,可,可这些佛经并不是……

但见到安氏告诫的眼神,秦伊伊点了点头,“女儿知道。”这是她能在这些贵夫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她要表现好一点,让这些贵夫人能够记得她,于她的婚姻才会有益处。

越来越接近吉时了,秦大将军夫人许氏,二房太太李氏一同过来了,跟在她们身后前来祝寿的还有大公子秦晟和二公子秦昱。

大公子和二公子献上寿礼说了一串吉祥话哄得老太太十分的开心。

秦伊伊也适时的将抄写的佛经献上,低眉顺眼的道:“孙女听闻祖母近来睡眠不佳,沐浴斋戒了四十九日,抄写了佛经为祖母祈愿。愿祖母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秦老太太点了点头,夸了一句,便让身边的丫鬟把那佛经收下了。

一些夫人窃窃私语,“这就是那位嫡出的三姑娘吗?看着怎么跟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啊。”

“这不是三姑娘,好像是三房的四姑娘。”

“咦,那三姑娘呢?怎么没来贺寿?”

“是啊,按理说三姑娘早应该来了。”

许氏听了那些议论,脸上一直青一阵白。她心中十分后悔,她就不该答应诗诗让她出去的。

都到这个时候还不回来,也不知道这些夫人们回去后会怎么看待她。

许氏见到秦老夫人朝她看过,她正羞愧的想请罪,编个诗诗生病的理由先糊弄过去。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祖母,孙女来迟,还请祖母恕罪。”

众人都往那边看过去,只见一位容貌姣好的姑娘手里抱着一盆花草走了进来,“祖母,孙女为您寻来的寿礼,不知合不合您心意。”

秦老太太直勾勾的看着秦诗诗手里那盆兰草,她扶着丫鬟的手站了起来,朝秦诗诗走了过去,将那盆兰草抱到了自己手上,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不敢相信的道:“这,这竟是素冠荷鼎!”

秦诗诗笑着说:“祖母,正是素冠荷鼎。”

周围的人听到是素冠荷鼎,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瞧瞧。

听说前段日子老安国公夫人得一盆素冠荷鼎宝贝的跟什么似的,怎么今儿秦老夫人也得了一盆?敢情这素冠荷鼎不像传言中的那么千金难求?

可怎么她们去派人去寻,都说找不到这种稀罕物。

秦老夫人这回笑的眼睛都眯成了缝,要不是还有这满堂的宾客等着她,她都想抱着这盆素冠荷鼎回屋了。

秦老夫人依依不舍的把素冠荷鼎交给她的大丫鬟灵雁,“仔细些,放我屋里去。”

灵雁如捧着金子一般小心,“老太太放心。”

秦老夫人这才领着众女眷去听戏,听一会戏后就可以入席了。

有些年轻的姑娘们跟在长辈的身边偷偷地瞄着大公子和二公子。

这秦大将军府不仅圣眷正隆,前途无限。两位公子也是相貌堂堂英武不凡,更吸引她们的是,这秦大将军府上的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定。

这个规定是秦老太太立下的。

所以大将军夫人许氏,和二太太李氏都是让人羡慕的对象。

许多人说这也行是这秦老将军纳了妾伤了秦老夫人的心,才让秦老夫人对自己的儿子立下这个规矩。

若是能在摄政王选妃之前和秦大将军府上定下亲事,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那两位公子送了秦老太太过来听戏后,便离开去了男宾那边。

一些闺秀们都暗自惋惜,不过她们更变着花样的捧着秦老太太哄着她开心。

落在后头的秦伊伊看着祖母亲亲热热把秦诗诗叫到身边坐下,绞着手中的帕子,不过就是一盆草而已,有那么稀罕吗,不就是祖母故意给秦诗诗做脸么!

这时她见到秦诗诗大丫鬟玉芳端着一碟点心经过她身边,她把玉芳叫住了,指着那碟点心道:“放这吧。我正饿了。”

玉芳并未照办,而是为难的说:“四姑娘,这是我家姑娘吩咐过给……”

秦伊伊打断道:“我知道这是三姐姐的。三姐姐什么时候这么小气了,我想吃快点心都不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