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2/2)

天子做皇子时便不大靠谱,能有今日,全凭运气,只因先皇只剩他一个儿子,迫于无奈才叫他做的皇帝。

因而,谁都没觉得天子能有啥见识建树、觉得时迁跟天子一样,全凭运气出人投地。

因着这份误会,翰林的官员们便再无顾忌把时迁踢了。

*

秦学士把事情办好之后,便回家跟夫人说了。

当父亲的为女儿出了口气,他颇为骄傲,悄悄在秦夫人面前说了。

秦夫人一脸的感动,眼角不受控制地流出了泪水,哽咽着道:

“老爷是个好父亲,咱们姑娘有你这样的爹,定是上辈子修了大功德的。”

原本秦学士心下还有些惴惴,听了自家夫人的话倒是立马觉得自己形象高大起来,也不心虚了。

秦夫人又道:

“女儿知道了定然高兴,只是,老爷你插手了之后那时迁虽然定是入不了翰林院了,但他还可能在京城做官嘛!”

“若是那时迁知道他入不了翰林是老爷插手的,他定要伺机报复,若他在京城胡说八道倒打一耙,说是老爷挟私报复,坏了咱们姑娘的名声咋办?”

秦老爷脸色一僵。

他倒是没想到这头。

说到底秦老爷在翰林院待久了,多是跟诗书笔墨打交道,心眼子没长几个,不然他也不能在翰林学士上待了好几年不动弹。

听秦夫人这么一提醒,秦老爷有些心慌。

不单是为闺女,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前途。

若是时迁真的查探出来,知道真相,定然不会瞒着,到时他的名声定然会坏掉。

翰林院极为注重清明,届时自己肯定是再待不了翰林了,说不得还得影响自己岁末的考评。

于是,秦学士决定先发制人。

现在时迁顶多只能算怀疑。

他要趁时迁查探出真相之前,将他打发出京去。

秦大人说做就做,赶紧写了一封帖子,请了一个在吏部任职对官员调度方面有权利的好友一道去知味搂用饭。

席上,他一定要让好友帮忙把时迁外调出去,绝不叫他留在京城。

外调地越远越好。

秦夫人还给补充了一下,说是既然已经得罪了他,索性将它按死在下面,让他再也爬不起来,否则等待他们家的就是恶狠狠的反扑。

顶好是将时迁发放到极其偏僻贫瘠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民生未开化,时迁自己受苦受难,也难做出政绩来。

说不得得在那边多任职两届,之后他再回京,便不用再看信他了。

秦大人自然无有不允。

男人大多有个事业心,虽然秦大人爬不上去,但是在翰林院熬着慢慢总能升上去。

现在,有了威胁自己事业的存在,秦大人自然要将其按死下去,叫他一辈子不能翻身才好。

秦夫人枕头风吹到了,又拿了银子叫秦大人出去打点后,便满脸笑意地同女儿说了。

她这么千方百计把时迁一家调出京去自然怕往后时迁家里的那个乡下女人瞎说,说出真相来,到时候她和她闺女的名声只怕要臭。

秦夫人一向算计在前头。

至于秦小姐,她不清楚具体的事情,但她知道那个冷心冷肺的男人往后一辈子都只能在小地方受苦受累,当个小官爬不上来。

还有那个见识过自己丑态的乡下女人在京城也待不下去,要跟着一起去受罪。

秦小姐高兴极了。

至于府里那几个见过她那模样的人,早在那天回来晚上,她就报给她娘叫处理了,远远地发卖了。

以后,她还是那个美好纯真的秦小姐,她娘会再给她找一户好人家,送她好好出嫁。

秦小姐再也不哭不闹,反而伏在秦夫人肩头撒娇。

*

那边秦家其乐融融,时母跟时父却在家里却七上八下。

打那日时迁回家跟家里人说过之后,二老的心就没安下来过。

时父还好,总归是男人,还算稳得住,时母却在家里把秦家骂了个半死。

从老到小,一个都没放过。

时迁倒是公正,听他娘把秦大人也骂进去了,还帮着解释一回。

说那日他去见秦大人,并没有提及那些有的没的,感觉他并不知情。

时母恶狠狠地瞪着眼睛,只道万一是那人故意放任她家媳妇孩子干缺德事,只是装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