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未完)(1/2)

给大家交个底,我打算修文,整个下卷都修了,感情戏应该保留,其他推翻重写,连带上中卷的一些细枝末节也要砍。从下卷第一章开始就写得不顺,一直拖一直拖,有时候计划的东西很多,写起来完全不知道取舍,这样磨蹭下去写到我毕业隔壁都开不了坑。

唠一下原定的计划吧,我开坑的时候基本上没剧情,完全是靠几个灵光一现的片段撑起来的,一直跟到现在的读者也知道我开始总是计划二十几章完结,写写十五万字顶天了,然后发现写肉都能几千字,简直没完没了了。燕回和谢溶溶走到这一步也是在大纲之外,最初的人设还要更糟糕,我本来是安排敬廷一死就让他俩成亲的,婚后再慢慢磨去,其实现在有点后悔了,应该沿着最初的路子写,能简洁不少,以后有机会再写个这样的。他俩感情的最高点我放在了辽东,将近结尾的部分,因为想让溶妹去北方看看雪......然后燕家也有一摊子旧事没提,蛮狗血的,所以肯定得冬天去,中间空出来的这大半年为了填剧情拉了很多人出来。新一章写到了春闱,也是被我拿来凑数的(为此还买了本电子书补充了点知识),本来想借这个案子先让燕回把福王拉下水,最后再对付齐王的。但现在想想完全没必要,我看了下前文,决定还是把整篇文的主线固定在“安西—大同—齐王”上,仓廪案和英公主线都是这一部分的延伸,剩余的烂摊子交给刘峥他们的故事解决。所以重修后会减少朝堂党内的纷争,秦家暂时不用完蛋了,大家一致对外吧。

英公主这个角色还是有必要,她的归朝能让徐太后重新夺回在边境的话语权,也是我写文最初设定的“寡妇叁部曲”的角色,没想到现在一个个人物全都ooc了。

时间线也得改,砍掉福王线空出来的部分我得想想怎么解决,陈氏的死和秦氏息息相关,是我原定当做春闱案的导火索,现在她死不死都是个问题了。

大家可以给我说说从痘疫之后的哪一部分你们比较喜欢想保留下来,我把旧的都存档了,最不济也就接着现在的往下写呗,能只改下卷是最好的。放一张我今年五月最初的梗概图吧,希望我后半部分能回到正轨上来。

预计下周修得差不多,修文后如果感觉不错会写的更快些。这段时间要是有修好的我也会放上来,就麻烦大家覆盖一下脑中存档,应该不会差得非常多(大概)。

————————————————————————————————

那日过后,两人之间像是隔了一层水幕帘,拨不开也挑不起,碰一下都要沾湿指尖。

她不敢和谢夫人透露,只能趁着第二日临走前逮到空隙和谢纷纷说了两句。

并非是临时起意,成婚不过叁天,谢溶溶就听了好几耳朵关于子嗣的话,昨日来做客的姨母们聚在一起打趣,说他们夫妻融洽,指不定明年这时候就抱上小世子了,要是也生一双金瞳,雪肤玉润的,不知道得多招人喜欢,连谢夫人都听得心生向往,口中说着还不急,眼里却压不住的期待。

娘家人是好心,之前嫁给敬廷也没见得有谁担心她怀不上,那是因为上面先头夫人留下的嫡子顶着,旁人的目光还落不到她身上。宁谢两家的门风都是数得上的好,即便如此,也少不了嫁娶的小姐媳妇膝下没有男丁傍身,还是得体体面面地替夫君张罗良家女子做妾室,个中心塞难熬也只有夜深人静时自己能体味。

谢溶溶生长在金陵,多得是高门后宅不宁闹出的笑话,远的不提,单说杨裳,她和禹世子成婚近叁年,回回去到王府都要被王妃提点训斥,知道的是她二人连手都没拉过,不知道的也怪不着那个一年四季离不开药罐子病恹恹的男人,就这还不断有人想往他房里塞人。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生不出孩子,怎么看都是女人的肚皮不争气。不然也不会由着姓蒋的妓子趾高气扬,多留了她二个月的小命。

燕回如今的地位尊贵比之敬廷只增不减,一门双爵的京城显贵顶天了也及不上雄踞朔北手握重兵的异姓藩王。他今年二十七岁,这个年纪才成婚的,不是死了夫人还没续娶的鳏夫就是家门漏风,肚子都填不抱的穷光蛋。这门亲事前后多少双眼睛盯着,自踏入金陵的那一步,打到他身上的主意就没断过。哪怕他声名狼藉,哪怕他是传闻中被梁王厌恶的弃子,在滔天的权势面前,没有什么不能妥协。

那么多人,前有一整本花册的闺阁小姐排着队让他挑,后有各位夫人揣着真真假假的私心想给他做媒。就连未曾谋面的公爹梁王,不也一点面子都不给地送来四个填房,摆明了看不上她。

如此一来,不管是好心还是恶意,从嫁人的第一天起,注定有无数双眼睛徘徊在她的腰侧,等着算着,或是看笑话或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没人过问她是否愿意,毕竟连婚事都没有转圜的余地,谢溶溶就这样被推着催着,在失去至亲骨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谁都不记得她可怜的阿鱼,人们抱着为她好的想法劝诫着,快快诞下世子的血脉,哪怕他将来变心,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日子怎么可能会更难过?她经历了那么多,早就学会了一个道理,拥有的越少,失去的也就越少。她愿意和燕回做一对和睦的夫妻,床笫间浓情蜜意,床下也相敬如宾,至于这身皮肉包裹的心,她要仔细藏好,不能轻易露出半分弱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