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节(1/2)

走了好一会儿的时间,下属这才看见几乎没有人在外面走动。

“额,首长我们怎么找渝城高等研究院的院长?”

“怎么找?”陈上校往四周看去,发现这里的高楼林立,上面还写着诸如‘数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等之类的名称,大概一栋楼就是一个研究所。转眼间,他看见综合办公楼的大楼正矗立在他的右边。

“走吧,那位院长应该是在综合办公楼里的。”说道这里的时候,他领着下属来到了综合办公楼。

进入办公楼之后,看见几乎没有什么人走动。

偶尔来往的人员,不多,也就一两个,走路显得很是匆忙,双方还在谈论着什么或者是闷头走路,想要去询问,都没有办法问出什么问题来。

陈上校叹息一声,“怎么和我们之前去过的研究院好像挺不一样的。”

下属打量着综合办公楼,也点点头说道,“是挺不一样的,就感觉这里没有什么人,还他特别忙碌似的。”

“行了,我们自己看看吧,那位安院长,究竟是住在什么地方的。”

陈上校认真的看着地形图上的讲解,还好上面标注了各个办公室的位置。

“行了,走吧,那位院长应该是在十三楼。”

“诶。”下属跟在陈上校的身后,进了电梯。

来到十三楼的时候,他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院长办公室的位置。

办公室的大门是关着的,两人对视了一眼,下属敲了敲们。带着一丝稚嫩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进来吧。”

怎么听着这声音像是一个年轻人?陈上校心中不由得开始嘀咕了起来,这位安院长究竟在搞什么鬼,难不成是不在吗?

拉着门把手,推开门,年轻人正坐在椅子上,看向进门的陈上校和他的下属。

“两位坐吧。”安宴指了指沙发说道,“喝点什么?”

“额……”陈上校和下属一起愣住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不会是那位安院长吧?这也太年轻了吧。

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竟然会这么年轻,这年轻得也有点过分了。

陈上校坐下之后,没有发言。

下属看了陈上校一样,看着正在倒水的年轻人说道,“请问,你是安院长?”

年轻人笑了笑说道,“我不是。”

“哦……”下属松了一口气,还以为这么年轻的人就是渝城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呢,这看上去还没有三十岁吧,最多二十八九岁。这都要是能够当院长的话,他们军方敢不敢和渝城高等研究院合作,那还真不一定。

虽然说是两次诺奖得主,但是这太年轻了,他们还真不一定敢合作,毕竟也怕出现什么问题。

“那请问,安院长呢?这不是院长办公室吗?”

“我在教授的电脑上查阅一些资料,他刚离开,应该会快就回来了。”年轻人笑着说道,“我是教授的博士生。”

“博士在读?”

“不是,已经毕业了。”年轻人依旧还是笑着,“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

“安院长之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吗?”

“对啊。”年轻人有些诧异,“两位不知道吗?”

陈上校和下属对视了一眼,发现自己是有些无知了。不过想想也是,能够连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在国外当过教授好像也是挺正常的事情。

“教授刚回国没有多久,之前一直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物理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年轻人将咖啡放在陈上校和他的下属旁边,又继续说道,“对了,我记着教授要离开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已经快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还是物理系的系主任了。”

“额……”下属愣了一下,他们常年和这些研究所合作。普林斯顿大学究竟在什么层次上的,他们心中是有数的。

能够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或者是物理系这普林斯顿大学最好的两个系的系主任,那是什么概念,几乎是在学术界最权威的人没有之一。

“我就说……”陈上校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估计安院长之前在国外没有做什么项目吧,所以在国内我们都不知道。要不是唐上校那边说安教授在算法上面速度很快的话……”

“哦?”年轻人轻轻挑动眉头,“算法问题吗?”

“说实话,如果不是菲尔茨奖只能够获得一次的话,教授每四年获得一次菲尔茨奖都是可能的。”

“为什么是……每四年获得一次?”下属愣了一下,看向年轻人。难道不应该是每年都获得吗?这么说,才能够凸显出那位安院长的厉害啊。

“因为。”年轻人莞尔一笑,“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一次,在这个大会上,会颁发菲尔茨奖。”

“……”好吧,果然和这群专业的人说话,尤其是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自己真的显得像是一个白痴似的。他还是别问这种带着一些脑残似的问题了。下属选择了闭口不言,陈上校倒是来了兴趣,“我听说安院长还挺年轻的,虽然没有见过那位安院长,但是听说是年少有为。”

“在国外待了不少年吧。”

“唔,从大学开始出国的话,教授在国外一共待了五六年还是六七年的时间吧。”那位学生笑了笑说道,“也不算是太久,因为国内的一些事情,教授选择了出国读大学,之后几乎都是在国外进行研究的。”

“就是当年和京大石墨烯那边的实验课题组,做了一次实验。那个实验是华国投资集团投资的课题。”

“华国投资集团啊。”陈上校感慨了一声,等等不对啊。刚才说那位教授从大学到回国多少年来着?

他还在想,大门忽然被打开。一个比眼前的年轻人更加年轻的人走了进来。

“韩秋,你不是在查资料吗?”年轻人诧异地说着话,又看看他们。

“你们是军方的吧?”那位更加年轻的人走到他们面前说道,“你们好,我是安宴。”

“我,我陈奇伟。”陈上校因为太过诧异,差点舌头打结。这就是那位连续获得两次诺奖,国内第一的物理学家?怎么看上去这么年轻呢?不对,是年轻得让人觉得有些过分了,这也太年轻了吧。

如果说和平奖或者是文学奖可以作弊的话,那么科学奖几乎是完全没有办法作弊的。尤其是这么年轻就能够获得物理学奖,似乎听说几乎是无可争议的获得了物理学奖,还被称之为超越了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想想,如果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话,几乎是不可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也不可能享有现在这种学术声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