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秦之苍雪龙城_分节阅读_114(1/2)

这渠道巧妙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如此心思,可谓巧夺天工。

只是工程浩大,想要完成,没有几年的时间绝对不成。

为了能让自己的声望更上一层,有诸多工匠一起作出的预算,吕不韦咬了咬牙还是将修建渠道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召集全国青年劳力,工匠悉数交由郑国调遣,渠道越快建成越好。

秦国的青壮年一共只有那么多,召集来修建渠道,当兵的就少了许多,这么一来,秦国对外的征战也缓了下来。

渠道的修建一直不曾停下,到如今已经近十年,快要接近尾声,然后就在这时候,工匠郑国身上忽然出了问题。

秦国国内来自他国之人数不胜数,但是一旦到了秦国,他们便和母国没了联系,但是这个郑国,他说服吕不韦修建水渠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关中没有旱涝,而是为了消耗秦国国力,让秦国没有力对韩国用兵。

花了多年走遍关中画出了治理旱涝水渠图的郑国,是韩王特意派到秦国而来的。

自三家分晋以来,韩国便一直是实力最弱的那个,虽然占据了最好的位置,但是却没多大本事守住。

韩国铁矿多,道路四通八达,强弓劲弩皆在韩出,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天下宝剑韩为众,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在秦军的铁骑之下依旧只能割地赔款送质子,半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韩国也不是没有过抵抗,武力拼不过,他们可以动脑子,只不过每一次韩国君臣开动脑筋想给其他几国使绊子,最后都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年上党一地引起了秦赵两国各屯兵几十万相持了整整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五万士兵留在长平,秦国也付出了三十万秦军,两国皆元气大伤,短时间没有对韩国出兵的力气。

但是长平一战让秦国打败了他最大的对手,彻底奠基了东出的势头,缓过来气之后对韩国的打击更盛从前。

在秦国蒙骜大将军的进攻之下,韩过上下尸横遍野,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国内安稳了三年,代价就是损失了大半的国土。

如此一来,打不过又动起了脑筋的韩王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去说服秦国兴修水利。

修建水渠需要巨大的力,将壮丁都召集回来服劳役,秦国就没有力再打他们了。

正好国内有着非常擅长这些的工匠,为了疲乏秦国救亡图存,韩王没有半点犹豫,直接赐予了许多金钱将人派到了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