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京都闲人(1/2)

路遥很无聊。

历时半月的车马劳顿,终于到达了京城。本以为立马会得到接见,却不料传旨的内官刘荣刘大人在把路遥带到官驿安顿下来,交代他不要到处乱跑后,就没了消息。

路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得到接见,又不敢乱跑,只得成天蹲在房里。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那就是闲的发霉了。

院外就是这个国度里最繁华的都市,可路遥却只在来时匆匆撇过一眼,至今仍无法了解其全貌。

本想到春花房里去坐坐,可一想到这丫头这几天的反应,路遥又制止了自己的冲动。

刚从县里出发时一切都很开心的,直到有一天,刘荣在知晓了春花不是路遥的妾室,而是他的儿媳之后,对两人之间的亲热行径进行了严厉地批驳!

看着小丫头当时委屈得要哭出来的样子,路遥有种要放弃这次出行的想法,他突然觉得,就跟春花两人一直在窝在村里,做个田家翁其实也是挺好的。

可一想到他和春花之间的禁忌关系不管是身在何方,终究还是难以被时下的人们所接受,他不禁犯了难。

重新回到床上躺下,他的思绪更加繁杂,跟春花究竟要走向何方?重新回到普通的公媳关系之上?不,有些事情一旦发生,那想要返回原点是肯定不可能了。

突破禁忌,不顾世人的眼光,坚决与春花走到一起?不,路遥虽有胆量去承担后果,但却不愿意春花跟随自己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难以抉择啊!路遥狠狠地将脑袋埋进了枕头里,想要把这烦人的思绪给通通抛开。

难以抉择的,不仅仅是路遥,皇宫里的议政厅里,也正上演着一场大剧。

争论已经持续了八天,就连皇帝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这个问题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一应事情,要从路遥的那张试卷说起。

今年琼州府的乡试考题,仍与田赋有关。连续几年出现类似题目,恐怕是大周朝在此问题上真正的遇到难题了。

路遥的思路很简单,改田亩税制为人丁税制,另鼓励开荒,以币代物纳税。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坏处却是会加速土地兼并,进而造成动荡。而针对坏处的应对,路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天下所有田土名义上归皇室所有,另所有有封地的皇家成员、功臣将士,都一应纳税;并且,所有土地交易皆由官府监督并克以重税。

好吧,就是这第二条,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大部分即得利益者,肯定会反对这样的改革,而一些草根派和远见派则大力主张推行此税制。

双方的理由似乎都很充分,谁都没有办法说服谁。远在官驿里闲得发霉的路遥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已经陷入到此番风波的中心。

皇帝揉了揉生疼的脑门,宣布今日争论暂时告一段落,将议政厅里如斗鸡一般的两派大臣通通赶了出去,然后缓缓地向后宫走去。

“臣妾(孩儿)见过皇上(父皇)”

“呵呵,平身!”

“谢皇上(父皇)”

来到皇后的住所,看着问候自己的皇后与公主,皇帝心里稍稍好受了些。他唤起二人后,就入内走到矮榻边躺下,再度揉了揉脑门。

“皇上还在为田赋之事发愁?”

皇后见皇帝一副头疼模样,懂事地跪坐到了皇帝跟前,轻轻地将皇帝的头移至自己的大腿之上,轻轻地替他按揉起来。公主没有说话,却也乖巧地跪坐到了皇帝腿边,轻轻地敲打起皇帝的腿脚来。

“是啊,田赋连年减少,并州、益州今年又逢大旱,这会,寡人是连赈灾的粮物都已经拿不出来了。”

说道这里,皇帝又觉头疼无比,虽有皇后帮忙按揉,还是有些难以缓解。

“那日里陛下不是说,琼州府有个学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吗?怎么?过去了这么多天,他还没有赶到京城?”

皇后见皇帝皱眉,手下更加轻柔,口里却也缓缓地说着能让皇帝开心一点的话。

“都到了8 天了,可这朝堂之上,仍是争论不休。寒门、清流一派倒是对此子之法大力推崇,可豪门大族却一致反对,阻力之大,寡人也不敢强制推行啊。”

“那何不先见上那学子一面?方法即是由他提出,或许他对此也有通盘考虑呢?”

虽然大周朝有祖训,不许后宫干政,可皇帝却有些习惯性地与皇后交谈。皇后聪慧,从不代夫指点江山,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提出某些建议。

“对了,寡人只想到这事情没有定论之时,不好贸然给此子交代,却没想到要与他先行交流一番——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