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嫁高门_分节阅读_12(1/2)

闵氏察觉到女儿的伤怀,不由道:“傻丫头,你大伯母那样的人毕竟少。你怎地如此多愁善感起来了?”

杨雁回想了一想,笑道:“我看娘这样的也少。我知道,娘疼我多过疼大哥二哥!”她笑起来甜甜的,说话不用刻意,天生就是甜甜软软的。这撒娇的样子,实在让闵氏窝心不已。

闵氏搂着女儿,笑意渐浓:“那是,雁回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杨雁回环着闵氏脖颈的手,也不禁更用力了些。这份偷来的自由和宠溺,她能享受一时,便是一时。

☆、第9章 误会

庙会前一天,通常被这一带人称为“小庙”。从小庙开始,戏就已经唱起来了。

这天早早吃过晚饭后,杨雁回拾妥当,只等着杨莺。待杨莺过来杨雁回屋里后,她上前拉过小女孩儿的手:“这么早,吃饭了么?”她打量一眼,发现杨莺的气色好多了,人也有了笑脸。

杨莺连忙点头:“吃过了,这会儿可不早了,等咱们到了那里,戏就开演了。”

杨雁回却不急着往外走,只是笑问:“看你这么高兴,怎么,那事儿成了?”

杨莺这下是真的露出个灿烂的笑脸:“多亏二叔说服了我爹。”

杨雁回眼睛亮亮的:“我爹是怎么劝的?你可有听到?”这事有那么好说成?大伯和大伯母就不怕少了杨莺这个劳力么?

杨莺的脸“唰”一下就红到了耳根子:“哎呀,就是,就是劝呗。”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你害羞什么?”

“我在里屋,听得不真切,姐,你再问我可就恼了!”杨莺别扭的转过身子。

要说叔叔和婶婶,真是深谙父亲和母亲的性子。叔叔到了那里,只是劝说父亲,让自己上两年学,以后说出去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孩儿,容易攀个好亲事。反正只是个女孩儿,上的又是村塾,只要农闲去上学就好,也不用上一整天,不耽误帮家里缝补,农忙的时候也能下地干活儿。

叔叔还说他去帮着跟先生说说,让先生下自己。其实那意思是,鸡鸭酒水他就帮着给先生了。

父亲当时便说:“既然你做叔叔的疼侄女,不如就让莺儿和雁回姐一道念闺学好了。”

杨莺在一边听着,脸上都替父亲发烧。那闺学多贵呀,他是怎么好意思开这个口的?岂料叔叔当即就表示没问题。杨莺闻言喜不自禁。

父亲许是看到了她欣喜的模样,便忽然警醒过来。雁回姐姐上的那闺学除了七天一休,其余时候,可是不分农忙农闲,什么时候都得去,除非病了或者家里有什么大事,先生才给假。

杨莺虽然年纪小,但对父亲和母亲了解颇深,看了父亲的神色,便知道父亲在想什么。如今家里可种着十亩地呢,在父亲看来,恐怕少一个干活的也是一桩麻烦事呢。

果不其然,父亲很快又道:“算了,不麻烦二弟了,虽说是兄弟,我做老大的处处靠着你也不像个样子,就上村塾吧。”

事情这才定了下来。可是这什么亲事不亲事的,她哪里好意思跟雁回姐开口讲!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但是看杨莺这般模样,也只能笑道:“好了好了,我不问了。走,咱们叫上哥哥一道去听戏。”

杨鸿和杨鹤其实对看戏都没多大兴趣。怎奈对杨鸿来说,除了听戏也没其他更有趣的乐子,母亲既然想让他多少活动活动,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去听戏。至于杨鹤么,他倒是能找出更多的乐子,只是未母亲和大哥唠叨,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去找那些乐子得好。于是兄弟两个拾了案几上的书本纸笔,和两个妹妹一起去看戏。

因是村里,不过几步路的事,便也没套车,兄妹四个连同秋吟一路步行过去。杨雁回往常只是在自家过道旁边的路上溜达过,那里已经是村子最偏僻的路段了,这还是第一次走在村里热闹的地方。

一路走着,一直有人在跟她说话,多是一边说着,人已经走了过去,就是打个招呼的意思。都是些什么:

“这不是雁回吗?身子大好了?”

“哟,雁回也去听戏呀?看来没事了,你娘这下可是放心了。”

“雁回姐姐,好些日子不见你了!”

诸如此类。

这些人有老的,有年轻的,有长她几岁的,也有比她小的,可如今的杨雁回却是一个都不认识。但不管怎么说,也得点个头叫个人才能过去。

于是,杨鹤很不客气地帮着妹子认人,每每有人叫雁回,他便先大声回一句。说话的是个老太太,他便会道:“四奶奶,也去听戏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