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8(2/2)

整个京城风平浪静,仿佛无事发生。

而在这个时候,陆炳终于忙完了商业税和个人税改革的示意,把结果交代给经部以后就去了养心殿。

他在进去之前瞥见了按时跪在那,姿态极其端正的虞鹤,只脚步顿了一下,就径直走了进去。

虞璁这边还在坐在一整张羊皮地图旁边,神情有些疲倦。

“看的眼睛疼。”他嘟哝道。

陆炳坐在他的身侧,任由皇帝习惯性的靠了过来,只随手帮他理顺了半披着的长发。

“陛下在研究双京之事吗。”

虞璁点了点头,开口解释道:“并不简单。”

其实一般这个时候,他心里就格外期待老陆同志给出点建设性的意见。

虽然陆炳平日里存在感颇低这大概是在锦衣卫呆了太久的缘故,哪怕他在天字厅开会时坐在第一排,几乎都没有人会注意他。

但是从一开始,面冷心热的陆大人简直跟小叮当一样,帮过他不少忙。

无论是藩王之乱、戗伐蒙古,每次到了紧要关头,他总是能不声不响的说出惊人之语而且都颇为管用。

虞璁就喜欢这样可爱的老干部。

虽然年纪比自己还小三岁,可做事情沉稳持重,就没有出过错。

“你说,是南京好,还是北京好?”

陆炳接过他递来的柳枝,只思索道:“都不好。”

虞璁点了点头,看向他道:“你是怎么看的?”

整个北方地区,已经跟少数民族纠缠了四百余年。

如果往上追溯,大概是从后晋时期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开始,这一片土地就在水深火热中不得安宁。

燕王朱棣在还是藩王的时候,就致力于干翻鞑子复河山的伟业上,哪怕他后来终于靠着熟练的战争技巧轰走了朱允当了皇帝,也还是不放心北方无人看守的那片土地,选择了迁都。

当然,这也和南京这边老臣激烈反对有关,有解缙甘愿被株连十族也要反对他的前科在,这位新皇帝在南京恐怕并不太受人待见。

“单纯观察北京的地势,可以说三面受敌。”陆炳用柳枝划过地图上纵横的太行山,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朝鲜和日本:“倭寇作乱朝鲜不安分,鞑靼瓦剌此消彼长,可以说一旦有叛乱兴起,天子首当其冲。”

这个首都的位置,让最核心的中央被放置在了风口浪尖。

之所以明朝被赋予了‘天子守国门’的悲壮,就是因为北京的位置太接近北方,直接把宫城暴露在了少数民族唾手可得的地方。

无论是鞑靼瓦剌进犯,还是后来的李自成努/尔哈赤,几乎都没有太心思。

要知道当年朱棣想着法子造反,可是从北一路打到南,跟剖腹产似的一层层往里深入,才杀进腹地深处的南京。

虞璁看着那柳枝上残留的绿痕,只叹气道:“这并不是个轻松的选择。”

“也许,也很轻松。”陆炳侧过头看向他,眼神依旧平静。

“有时候,陛下只用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便足够了。”

“而失去的,都是值得的。”

第141章

还有一个核心因素,在于成本。

北京城看似只是一个城,而且能自给自足,可是这个城市承载的,是一整个皇室。

虽然如今京畿一带的粮食成都已经比从前富饶许多,但江南一带同样推行了改良后的桑基鱼塘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正因如此,江南的gdp依旧是碾压京畿的存在。

为了供养京师,漕运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