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99节(1/2)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曹新国误会他的相机是走私进来的,那就让他这么误会吧。

因为曹新国如果以为他的相机是走私货,那么买到后一般会很低调的使用,这样就降低了这款相机暴露在公众视野的几率。

王忆需要自己带来的货物尽量少的出现在公众视野。

当然,既然相机担上了走私货的名声那么他作为出售方就有危险,可是这点王忆不害怕。

哪怕曹新国因为使用了走私照相机而被抓了也不好找到他,王忆又不是常干这买卖,他不知道王忆信息的。

向警方描述自己相貌吗?

问题是现在是傍晚,光线不佳,王忆看不太清曹新国的样子,曹新国也难以看清他的样子。

这样事情比较好办了,后面他让孙征南来交易。

孙征南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交易个相机是小问题。

反正2000元的价格他已经满意了。

22年这玩意儿也不过才2000元罢了。

最后他跟曹新国拉锯了一阵,最后曹新国答应掏2200元来买下这款照相机。

2200元,这价格王忆更满意。

可以卖!

总之他不管对方怎么想,只要对方给出他满意的价格,他就往外卖相机,对方以为他是走私的那就这么以为的好了,反正他嘴上不承认、生活中也无法被人找到。

这样曹新国以为他相机是走私而来的然后不会大张旗鼓的对外展示,那岂不是更好?

对他来说,从他手里买走货的人能低调处理要比赚到多少钱更重要!

曹新国很着急,说:“那咱们什么时候交易?我急着用照相机呢。”

王忆问道:“这么着急?那钱你能……”

“我家里有现款。”曹新国打断他的话,“钱你放心,我今晚就能拿到。”

王忆说道:“好,今晚交易,我今晚也能拿到相机。”

晚上交易他更满意!

有夜色掩护,孙征南送个照相机拿个钱还不是小意思!

双方约定了时间,一个小时后在市第一国营饭店门口来交易,那里人多,谁要是敢捣鬼一声吆喝那谁也跑不掉。

这样王忆便带上照片去了仓储所,进仓库把这相机从时空屋拿了出来。

尼康f-3。

相比海鸥df-1,说实话这f-3确实要胜出很多,只是从外表和材质就能看出之间巨大的差距。

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子产品通杀全世界,这点不得不服气。

王忆拿到相机去船上找孙征南,把相机递给他后说:“你去市第一国营饭店门口跟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做个交易,相机给他,他会给你2200块——小心点,尽量别让人看清你的样子。”

孙征南真是一个出色的执行者。

他什么都没问,披上外套竖起领子又去临近的船上给渔家汉子递了根烟,借了一顶草帽。

渔家汉子看着他们的新船没多想,叼着烟把草帽扔给他。

孙征南挽起裤腿、赤着脚,又从船上拎了个鱼篓,这样就像个乡下进城卖鱼的寻常渔夫。

王忆拍拍他肩膀。

干得漂亮!

他陪同孙征南一起去了国营饭店,要是有什么事他得跟孙征南一起想办法。

国营饭店在城南区的中心位置,门口是主干道,不远处的路口有路灯,但是82年城市里的路灯不算明亮,发出的光芒是昏黄色。

曹新国比他们去的早,他估计也是怕王忆这边耍阴招,带了两个朋友。

孙征南借草帽掩护过去招了招手,带他们去楼房阴影里拿出相机递上去。

曹新国接过相机赶紧研究起来,他跟带来的两个朋友凑在一起翻来覆去的看,其中一人小声说:“是尼康的f-3。”

“看看里面……”

“里面不用看,这机器顶多是前年出的货,零件老化不用考虑,你给我让我看看它的功能和系数就有数了。”

其中一人拿着相机进入饭店里。

曹新国解释道:“朋友你别怕,我那哥们是进去检查一下你们的照相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老爹是新华社的记者,我们俩在这里……”

孙征南摆摆手,然后轻轻拂起衣襟露出下面的格洛克:“守规矩,一切好说。”

“不守规矩,你们跑不过子弹!”

曹新国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腿肚子上的胖肉开始打哆嗦。

有点后悔这交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