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18节(1/2)

这里的人,只有他了解叶长安的身体情况。

他确实得尽快要孩子。

实际上他在沪都已经有房子了,只是房子距离沪都的红房子医院有些远。

于是他下定决心,过完年去红房子附近买个房子,以后给生产队当待产室。

队里少妇们怀孕了就去那边住,想办法把关系打通,让队里的孕妇可以进红房子生产。

这时候炒菜一盘盘上来了。

知道秀芳怀孕,秋渭水、祝晚安和杨文蓉便去帮忙了。

秋渭水挽起袖子炒菜,杨文蓉烧火,祝晚安端菜送水。

王东方讪笑着回来,说:“其实我厨艺还行的,这西瓜皮我炒的,待会都尝尝。”

今天这桌子菜算是王向红的谢师宴了,很丰盛。

队里分肉他要了一块里脊肉,做了糖醋里脊;队里分了烧鸡烤鸭,他今天用上了;再就是炒鸡蛋、炸花生米之类,没怎么做海鲜,多数是硬菜。

连主食都很硬,牛肉水饺。

他的战友每年腊月都给他送礼,今年便有内蒙战友送了牛肉干和冻牛肉过来。

王向红开了两瓶北大荒酒,招呼着众人吃吃喝喝,在年根下凑一起喝酒,真是好不快乐!

中午喝过酒,下午还要上船谢年。

谢过往旧年里大海的慷慨相护,盼来年在船上能红火兴旺的捕捞渔获。

这是外岛最重视的传统之一,又叫做请太平菩萨。

渔民们在海上讨生活最是关心是否风调雨顺。

风调雨顺才能出入平安,这关系到无数渔家无数渔岛的阖家欢乐、幸福绵延。

所以到了一年之终,虔诚的渔民就会一次次的祭拜船神、祈求大海。

上船谢年从腊月二十就开始了,只要在除夕之前选择黄道吉日即可。

但在传统中,渔民渔船上谢年一般会选在腊月廿八这样的好日子。

天涯岛便选在这一天。

傍晚开始,渔民们纷纷上船,他们没有自己的船,可是请起太平菩萨来一样虔诚。

渔船空间狭小,可该有的礼仪规格半点不能马虎。

点烛焚香自不可少,此外必备“三牲”——

不是三种肉,是粮食、鱼以及盐,这也是渔民出海必须的生活物资。

再就是水果,放的是苹果。

王忆记得在21世纪,最早从高校开始流行平安夜送苹果,说苹果是平安果。

但在外岛这个说法都流行半世纪了,早就有平安果的说法。

王向红和王忆在天涯二号船上谢年,他教授王忆谢年风俗。

能用上的,用不上的;以前的,现在的,他都一一说给王忆听。

船用‘三牲’、年糕、三杯茶、六杯酒,等等,甚至怎么挂鞭炮,怎么算时间点燃鞭炮,怎么在船头磕头、怎么祭酒他全得教给王忆。

王忆学着往四周看,码头上的船只一字摆开,都有汉子在上面主持祭酒谢年。

不管大船小船上都有人,船头竖起竹竿,杆子上挂了鞭炮。

鞭炮在风中摇晃着,王向红一声‘大谢’,大家伙纷纷拿起一支香来点燃鞭炮引信。

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海上响起来。

放了鞭炮,在有桅杆的大船上渔民们还会爬上桅杆。

桅杆上有国旗的他们会换上新国旗,没有国旗的就挂上一面国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猎猎震荡在东海海滨之上。

王向红看着一面面的红旗掏出烟袋抓了点烟丝塞进烟袋锅里美滋滋的抽起来。

他吐出一口烟圈,放松的叹了声气:“直到这顺利谢了年,咱渔家人才算是正经的可以准备过年了。”

其他社员跟他的想法一样,收拾上东西开心的吆喝着往回摇橹。

海上又隐隐约约的飘来清脆的鞭炮声。

声声不断,这是其他村庄、生产队的渔民在谢年呢。

过往一年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谢年是告别往年,也是期待新年。

壬戌狗年要结束了,癸亥猪年要来了……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